搞“三讲”要转段,学习“三个代表”要转段,小朋友读书,要不要转段?
5-6岁的小朋友,出现了惊人的进步,说话有条理了,能把一件事情表述完整;开始有自己的思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干事;开始融会贯通,把电视、现实、想象的东西融为一体。
还表现出一些特点:
一是他们自己或多或少的认识了一些字,他们自己可以阅读和看懂一些简单的绘本,即便个别不认得的字,也不影响其理解总体含义。
二是他们的听力理解能力有了较大长进,已经明显的领先于他们的自我阅读能力,可以听懂一些有逻辑推理的内容,简单重复的语言,已经引不起他们的兴趣了。
三是他们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比以前有了一些提高,有耐心安静的坐着听一个稍微完整的故事,或者长故事的一个章节,为下一步的听和读,奠定了基础。
四是他们的想象力也越来越丰富,以前听过的、看过的小动物、大怪物、幼儿园里的同学和老师,已经成为他们自编故事里的角色。
这个时候,可以逐渐转段了,可以给他们选择一些稍微长一点篇幅的儿童文学作品,朗读给他们听。例如《精灵鼠小弟》、歪歪小学系列、纳尼亚系列,每天给他们读一个章节。情节紧张的章节,孩子有时会追问“后来呢,后来怎么了?”,会主动要求再给他读一段。通过给他们朗读这些书,引起他们对阅读的兴趣,丰富他们想象力,特别是提高他们的听力理解能力,这些对孩子的后天发展非常重要。引用一句名言“你为孩子读的书越多,孩子的理解力越强,孩子就越聪明”。
一、如何处理和绘本的关系。没关系,孩子喜欢看的绘本,让他们继续看,这个时候,你仔细观察,他已经不再是走马观花式的浏览了,不仅看图画,也开始看文字了。
二、呵护孩子阅读兴趣。之所以是“呵护”,因为兴趣实在太重要了。孩子请你给他读书时,不管你多忙,也要停下来,花十分钟、八分钟给他读;孩子问书中人物、情节时,无论你当时心情多烦躁,也要耐心回答、解释。不要考孩子,给孩子读了一个章节之后,不要问“刚才这段,讲了什么?”—— 想想自己小学的时候,老师问你这段话的段落大意、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的时候,你是什么感受?有了兴趣,才能以阅读为乐。
三、给父母推荐几本书。《朗读手册 I 》、《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 如何听 孩子才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