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发亮的蘑菇十有八九有问题。
最近一名北京的小学生调查发现,市场上的鲜蘑菇超9成都被荧光增白剂污染,长期吃这样的蘑菇将对人体造成危害。调查选择了16种消费者常吃的食用菌样品,采样地点既有超市商场,也有大型批发市场。产地既有北京,也有福建、台湾的。尽管有人质疑该调查取证的依据是否科学,不过荧光粉增白剂这个词受到关注,它到底是什么,它对人体有害吗?
摄入荧光粉直接影响神经系统
据南都记者了解,荧光粉增白剂是工业常用的化学染料,主要用于电视显示屏、日光灯等工业产品上,它的成分含有铅和其他重金属。添加到食品上或用在制作食品用具上,如纸饭盒、喝水的纸杯子食用后对人体危害很大,直接影响神经系统的冲动传导,尤其容易导致儿童多动症、情绪不稳、行为怪癖、食欲减退。专家表示,因荧光粉中掺入放射性物质,被人体过量吸收,会成为潜在的致癌因素。因此,严禁在食品中使用。
荧光增白剂之所以在市场上“阴魂不散”,一句话总结:都是卖相惹的祸。业内人士称,人靠衣装,蘑菇有个好卖相自然也就能卖个好价钱。被荧光粉漂白后的蘑菇看起来通体发白,即使断裂的位置也不会出现氧化后的黄色,颜色看起来很讨人喜欢。而一般的蘑菇表面比较粗造,颜色较暗,白色中夹杂着黄色,自然也就不招人“待见”。蘑菇店老板王先生告诉记者,荧光粉事件披露前,漂白过的蘑菇卖得最好的时候,要比没漂白的蘑菇贵将近一半的价钱。另外漂白过的蘑菇摸起来手感比较光滑,还能延长蘑菇的保质期。这就不难解释为何商贩冒着违法的风险还要拼命往蘑菇里施荧光粉了。
根上带泥的蘑菇多没有被处理过
据悉各地已有多家工商局查处过使用荧光粉增白剂漂白蘑菇的案件,根据在查处过程中总结的经验,工商局有关人士告诉南都记者,蘑菇泡了增白剂以后就会显得比较白,即是断裂处也没有变黄的迹象。而一般的蘑菇在运输过程中多少会有些碰伤,而在碰伤的地方颜色会比较暗,这一点比较明显,从蘑菇整体上来看一般的蘑菇颜色会黯淡很多,并且增白剂泡过以后的蘑菇显得比较干净,因此通过肉眼就能看出。这是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长期做蘑菇生意的张先生给记者介绍了一个更为简易的选蘑菇的方法,他表示:“最好选那些带有根的蘑菇,而根上少许带些泥土就更好了,因为这样的蘑菇肯定是新鲜而且没有被泡过的。而千万不要选那些看起来发白、在阳光下有点发亮卖相很好的蘑菇。”他自信地称这样的蘑菇十有八九有问题。
如果对肉眼观察不放心,工商局工作人员还介绍了另外一种方法,而这种方法正是与北京发现蘑菇中含有荧光粉增白剂的小学生使用的“暗室中紫外线条件照射观察荧光”的实验方法是同一原理。带有荧光粉的蘑菇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蓝色,所以第二种方法是最好使用紫外线灯,像银行验钞机,可以将蘑菇放在验钞机下面,放了荧光剂的蘑菇放进去就会发光,呈现出蓝色。所以想要吃到健康无污染的蘑菇,在拎上菜篮子出门的同时恐怕也要随身带着验钞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