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黑白分明 于 2013-4-27 08:39 编辑
个人拙见,一堂45-60分钟的专业钢琴课应如何
钢琴演奏中起着决定作用的两大基本硬件:
一 高超的手指能力;二 准确快速的视奏能力。
基于以上两大硬件,故,在钢琴教学的启蒙初级和中级阶段的每堂课中,围绕此2大硬件的方法的讲解和训练的步奏起码不少于30分钟。
其中的主要内容必须包括:
1 哈农或者音阶的回课。(5分钟左右)
学生哈农的练习每堂课都要过目,尽量在5分钟内完成,检查琴童身体和手的状态是否放松自然,检查琴童的用力方法是否得当和是否偏离,更重要的是注意琴童弹奏的声音质量(最低标准是做到均匀:力度均匀和速度均匀)
2 练习曲的回课(5分钟左右)
(1) 首先要检查琴童已经非常熟练了的练习曲一到两首。这一环节的要求和检查非常重要,道理相信大家都懂得。
简单的说,对琴童手指能力的提高起着决定作用的永远是那些最熟练的练习曲。遗憾的是,大多钢琴老师根本就不懂得其中奥妙,老师不做要求,琴童和家长自然就象黑熊掰苞米……最终琴童手里只有一首永远都在继续熟练的练习曲。试想,一首结结巴巴的练习曲能给琴童的手指能力带来如何的提高呢?
具体操作中应注意事项:
任何事物的发展进步均应在曲折中,均应在“快慢”的有机结合交替中而得到不断提高的,手指能力当然概莫能外。
在这一授课过程中,老师首先应让学生接近其最快的速度演奏一遍自己已经熟练了的练习曲,一方面了解学生的手指能力的提高程度;另一方面根据演奏质量来确定下周中应让学生采取应是“快”或“慢”的练习方法。
对待学生已经熟练了的练习曲,一味的追求快速演奏是大忌,切记!
如何确定何时快与何时慢就取决于老师的判断和把握了。
学生合格弹奏一首普通练习曲着重应注意的事项:
A 准确无误的熟练演奏(照谱或背奏均可)。
B 节奏稳定,速度接近曲谱速度要求。
C 技术要点和难点不留痕迹更不留尾巴。
D 比较全面的做好曲谱的演奏提示:如情绪或感情基调提示,强弱和力度的对比提示,曲式结构中变化的形象提示等。
(2) 仍然不熟练的练习曲的教学(10分钟左右)
让学生弹奏一遍仍在熟练过程中的练习曲,科学准确地指出其不熟练的原因。
一般情况下,对于学生不熟练的练习曲除去时间和功夫等“量”的积累不够之外,大多是因技术难点比如运指转腕方法和用力方法上等因素导致。此时老师的指导就非常关键,如老师能准确及时地发现问题,一阵见血而对症下药,给出有效的解决f方案和相应措施,对学生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践中,常见老师听完学生仍不熟练的练习曲后只扔出一句“没用功练,回家继续练”而再无其他。岂不知,好多技术难点和要点,如果方法不得当,将在很长时间内都得不到熟练,甚至衍生出其他不良习惯甚至顽疾。
(3) 新作业中新练习曲的教学
利用新作业新作品让琴童直接上手,继续逐渐养成或巩固琴童独立视奏的习惯和能力。
第一个养成习惯:
视奏前必须看清楚并且在视奏过程中始终绷紧的两根弦:“谱号”和“调号”。
“谱号”和“调号”在作品中是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的。实践中,琴童常因对二者的模糊或忽略而出现一些低级错误的现象司空见惯。
第二个养成习惯:
必须严格要求琴童视奏中的“三个准确”:音准,指法准,弹法准。
琴童在对新曲子的视奏过程中,老师必须从头到尾认真观察,随时对曲子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和音乐知识点进行及时讲解以扫除障碍。老师当堂解决“三个准确”的问题,及时解决作品中的技术问题和音乐知识问题,为琴童回家独立巩固练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效避免琴童回课时老师就成了“纠错课”的低级授课模式。
(详见主贴中关于“三个准确”的论述)。
本人坚决反对如下情况:
一 对于新曲子新作业,老师常三言两语就结束,然后让琴童自己回家练习,等回课时再纠错而美其名曰:目的是为了养成琴童的独立习惯云云……
二 对于新曲子的教学,关于技术难点要点和音乐理论的知识点以及作品的结构形式和艺术特点等等,因老师知之甚少说之甚少而彻底沦为一个低级的“认谱老师”。
二 课堂中视奏能力的训练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