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米陌园 于 2013-5-8 12:15 编辑

前言:本文写于2012年10月,啸两岁半左右


已经很长时间没写过啸与音乐了,好像有点无从记起。
  
如果说2岁以内的啸执迷于音乐的节奏和“跳舞”,2岁之后语言爆发,他的兴致则完全转移到唱歌上来,打拍子则退居二线。
音乐几乎伴随着啸每天太多的时间:高兴了,嚎两句喜欢的歌,或者将当下要说的话直接填词入曲;加餐吃美了嘴里哼个小曲儿,小脚下意识地跟着曲调点拍子;每每到了有音乐的环境,小家伙虽在疯跑,但仔细观察会发现步伐很多都似乎无意中合着快歌的拍节,而若全家合唱他喜爱的歌曲,他会做出蹑手蹑脚的滑稽走路姿势,一步一拍地表达着他的快乐,不过对于音乐课上真正按老师指示的打拍子环节,啸似乎有些枯燥,我有时不得不改编一下。
啸学歌并不挑:姥姥姥爷口中的“革命歌曲”,我和lg经常放或唱给他英文儿歌、中文经典,电视、动画和故事机中重复率比较高的中文儿歌,大型游艺设施上的各种歌曲,小脑子就像数据库,照单全收。所以,他现在到底会多少歌,我没有概念,乱七八糟学了的应该有不少吧,就是不知会不会忘。平日偶尔帮他总结下近期唱得比较熟、适合完整表演的歌曲或歌谣,让他头脑中先有个大概的范围,而到了音乐课的麦克风环节,具体唱什么或说什么,就让他根据当时的心情自己决定吧,我喜欢他充满自信的样子,百看不厌。
除了我们平日狂轰乱炸的输入,啸也有“一见钟情”的歌曲,第一次听到摇摇车上《蜗牛和黄鹂鸟》这首歌,小子就呆在旁边不走了,听了n遍也不厌。见如此喜欢,我赶忙从网上down了一首,第二日我上班,姥姥姥爷把歌词抄在墙上,据说就这样整整唱了一天;亲子班老师用故事机给大家放了一首“大苹果”的歌谣&歌曲,目的是教小孩子歌谣和动作表演,不过啸觉得最后一句曲调似乎与《蜗牛和黄鹂鸟》很像(一直觉得大多数中文儿歌的曲谱都大同小异,更不要提编曲),聚精会神地听了第一遍,从第二遍开始,最后一句每次便跟着唱“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呃,太“脱离群众”,是不是也不太好?


国庆那几日,啸经常将“世上只有妈妈、爸爸、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好”唱个遍,有时作为别人送他礼物的感谢,捎带脚唱几个其他亲戚,于是近日早教课上的麦克风环节唱的便是这首,自信而声音洪亮,音准和节奏都不错。至于歌词,我相信他是可以完全理解的,一次我下班归来,他把小脑袋扎到我怀里,深情地直接唱那句“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不可少(姥姥改的词)”……
自然,这含情脉脉只是少数(否则第一个受不了的恐怕是我==|||),多数时候他更以乱唱为乐。
由于我与他对话时经常说Mummy如何如何,啸认同了mummy的说法,但到了他的嘴里,mummy却变成了“妈-ny”,这臭小孩明知不对,非但不改正,还为自己的改词而自豪,拿我们的“无可奈何”找乐。不久后,相继出现了“爸-ny”、“奶-ny”、“爷-ny”、“姥-ny”、“姥爷-ny”、“啸-ny”等词语,还自创了“妈-ni-妈”的奇怪用法,问他这什么意思,在姥姥姥爷家答曰是姥姥,而在爷爷奶奶家答曰是奶奶,后来我有点明白了,“妈-ni-妈”= 妈妈的妈妈……
上面这些称呼中,啸说最多的还是“妈-ny”,我经常无奈地告诉他“不是‘妈-ny’,是Mummy,是Mummy,Money是‘钱’”,啸听闻却哈哈大笑,不停地重复我说的这句。
有一天外出,啸坐在我自行车后的小车座上,不知怎的心情超级舒畅,开始高声演唱《世上只有妈妈好》,但却用了自创的词==|||
于是,只见马路上一个小p孩扯着脖子高喊——
“世上只有money好!有money的孩子像块宝!投进money的怀抱!幸福不可少……”
我忙四下瞅瞅,看周围有没人留意到这个拜金小孩……哎呀,还好,四下无人。
说实话,到现在我也不知近日他为什么突然迷上这首歌,而且行为举止也变得愈加“粘人”,他总是极度陶醉地对我说,“闻见妈妈的味儿了,”然后一下凑过来,不掐到我不罢休(啸表示依恋的坏毛病==|||)。
这些日子,睡前熄灯、抽走他正抱着的胳膊,都会激起他的焦躁和不安,甚至大哭;他抗拒声音,电视、电脑、ipad常要我们调到无声,面对莫名的不安,他常不明道理地捂上耳朵抵御……也许,当真是由于因为天气渐凉?
啸不喜欢秋日冷风瑟瑟、天黑变早、万物萧瑟的冷清感觉,去年便是因秋冬季节变更而誓死不回我们家。近日的情绪不好,不知是否也与季节有关……啸这孩子,大概是比较敏感的类型吧。
与成人习惯于依赖五官感觉不同,孩子是用心去感知这个世界的……
突然想起了1岁9个月的一件事情。啸当时很迷《泡泡宝宝》的动画,开篇和结尾部分的配乐都是类似宗教的梵乐,开篇是从山水相接处飞来一串泡泡,旋转,逐渐成形,五个泡泡宝宝蜷曲于“茧”(家)中,睁眼,跳出;结尾处,几个泡泡宝宝飞回自己的“茧”,回归蜷缩于母体的姿势,闭上眼睛,旋转,化身为泡泡,飞向远方,最终沿着彩虹消失在天水交接处……
当时,还不太会说话的啸边大叫“没~~没~~~”边大哭不止,我们怎么劝眼泪也停不住,最后只好告诉他,“泡泡宝宝是回家了,明天还会出来的,就像妈妈早上上班晚上能回来一样。”啸逐渐接受我们的理论而忘却片子中真实的含义。
——曾有人评论过这部片子是只有三岁以内小孩可以看懂的,我对此深信不移,他们仍保留着母体的记忆,只有他们才能深刻理解出生和死亡这片头片尾动画中禅学、佛学和宗教的真谛。每一集,竟是一个轮回——这是我最近再次回忆才悟出的,与近期读物有关,但道理能懂,却无法深刻参透。
扯远了,回到音乐的话题。
现在来说乐器。
姥姥姥爷家中,钢琴是小家伙经常接触的大家伙。曾经仔细想过为什么钢琴会被称之为乐器之王:绝对音准、高低音跨度大、多音节发声(同一时间可以弹奏好几个音符),或许是重要因素之一。
  
今年7、8月,姥爷终于找来调琴师,钢琴总算能发出我认为正常声音了,也激起我弹些曲子的兴致。说干就干,一口气从网上下了十几、二十来首啸耳熟能详的儿歌,虽是双手弹奏,但很简单,属于谱子拿来就能演奏的那种,双手合奏的声音比之前靠听力扒下的单音节谱子要丰满得多,只是有的曲谱,觉得左手伴音有些别扭,有时会自己凭感觉修改。啸听到他平日唱的曲子在钢琴上弹出,每次都兴奋地跟着唱,只不过唱一会儿便让我停下,因为——他“嫉妒”我弹得好而他自己做不来。他曾尝试着跟我学着弹一些简单的曲子,只是他的手腕控制达不到一些节拍的要求,心有余而力不足,愤愤放弃。
一次,我正在琴上练自己大爱的《空から降ってきた少女》(久石让作曲,宫崎骏《天空之城》插曲),啸听了几句,便阻止我练习,起初我以为是他嫌我弹得太好。后来同样的事情每次都出现,我觉得他可能是不喜欢这首歌。
遂问他,“你是不喜欢这首歌吗?”
答曰,“是。”
突然出现了个念头,“你是觉得这首曲子有些……悲伤?”
回答得很坚决,“是。”
怕他不理解悲伤的含义,再次追问,“就是说,这首听了有点想哭的感觉?”
“嗯。”
原来音乐,真的是不分年龄的。
至于五线谱,他在我弹奏时见过多次,本以为会没什么感觉,但我忘了他听过《小鸟音符》的歌谣。(应该差不多能背下来了吧,有一次我忘念了“呵”,啸也郑重指出我的错误。)
——“小鸟,小鸟,你们为什么不坐在高高的树梢?小鸟,小鸟,你们为什么在电线上来回跳跃?明白了,明白了,你们错把电线当成五线谱了。小鸟音符,呵,音符小鸟,多么美丽的曲调……”
前几日我弹奏时,他指着我面前的谱子,然后说,“五线谱,音符都飞走了,飞到姥姥姥爷屋,飞到厨房……”说着,用手比划着弧线跑向音符“飞”去的屋子。
而对于弹钢琴,啸现在虽然会用一个手指边唱边弹do-re-mi-fa-so-la-xi-do和 do-xi-la-so-fa-mi-re-do,但兴趣并不很高,这小孩和我小时一样,迷恋从最低音一个个弹到最高音(我在旁边的话会随他唱,音调太低或太高唱不下去,啸都会哈哈大笑==|||),迷恋黑键的do-re-mi-so-la,还想在练习真正的钢琴上演奏类似ipad上可以发出的solo,可这怎生可能?但与我小时不同的是,近日他迷上了用力弹下一个键,停下,认真听着声音延绵不断,直至停止后,再接着按下一个键,如此往复……我蹲下,与他保持同样的高度(钢琴的发声机械正好与啸站立时耳朵的高度差不多),认真和他一起享受这个过程,习惯了复杂交织的快音节,第一次认真聆听单音节的延绵感觉,真的很美,纯洁而深远……
教音阶是姥姥的意思,反正都是捎带脚教的,会了就会了,我并不反对,正如我对小孩子认字背诗的态度。而我却觉得,很多民间艺人,他们不懂五线谱,没学过复杂的乐理,只是凭着对乐器本身发出声音的理解,演奏出很多精妙的曲子,能说他们不理解音乐吗?音乐更多的是一种感受罢了,五线谱、乐理等这些符号只是为了帮我们理解这种感受的工具,二者很像文字与阅读的关系,若学僵了,往往会忽视音乐中最关键的美的感受。
掰手指算了算,姥姥姥爷家的乐器或准乐器着实不少,很多都是我小时或姥爷年轻时用过的。除了钢琴,家中还有竖笛、横笛、箫、口琴、葫芦丝、铃鼓、三角铁等很多乐器,以及口哨、海螺、沙锤、响板、敲击塑料块等准乐器,我们全家偶尔会像《Peppa pig》中一集描述的样子,开个家庭演奏会,有个人弄出主旋律,其他人只管弄出声音合上节奏就行了,虽然会吵得很,但每每这时,啸都会无比兴奋。有次茶余饭后,啸在玩口琴,很自豪地通过吹气呼气发出不同的声音(比如mi-fa-mi-fa、so-la-so-la),我就用竖笛去找啸的曲调,勉强可以跟上,这时候发现自己的听音不够用了……乐器方面,现在比较遗憾的是家里没有弦乐类的乐器,比如吉他,少了一般体会(记得家里原先有二胡的,记得后来大概是坏了)。
一直认为,乐器是形,音调的奇妙组合是神,有形而无神的音乐是很悲哀的。
想想自己小时的琴童经历,可以达到动作基本标准、没有错音,可以背下那些很复杂的乐理,却不明其神,儿时弹奏的歌曲没有一首自己所爱,面对价格不菲的回琴费,我只得机械地、提心吊胆地练习,完全体会不到乐趣。
直到中学后,听过一阵理查德·克莱德曼,终于醒悟,原来我也可以弹出如此美妙的钢琴曲,这是第一次发自内心的喜爱,尽管我知是有童子功的积累。
但我仍然习惯于依赖琴谱,直到最近弹啸的简单歌曲,下不到让我满意的版本,才重新思考和弦、大调小调这些藏在乐理背后的含义,研究我以前弹过的谱子中主旋律以外伴奏部分的规律,研究同一主旋律、不同伴奏手法所表达的不同情绪,终于,我开始尝试自己照猫画虎地搞定一些伴奏,尽管简单得不能再简单……
我羡慕那个没学过琴但能自弹自唱周杰伦歌曲的台湾小孩,也似乎很能理解北京四中那位一年内练就钢琴十级并举办演奏会的所谓钢琴神童,为何能达到如此造诣。只因对事物本身的喜爱,有内驱力,才能甘于吃苦、认头枯燥。
你能一天十几个小时投在钢琴上吗?大多数人不能,为了喜爱的事物,为了达到更高的目标,为了接近大师的造诣,他们能,他们懂。
而我,现在也仍然无法将大师级钢琴曲提到喜欢的地位,所以只弹些自己喜欢的罢,偶尔练练听音扒谱,享受下亲子乐趣,也就罢了,没有更高的追求……
至于啸的将来要不要当琴童,我现在没有概念,也许会,也许不会,看他自己的造化。
若决定要学,在此之前,定要让他玩够了真正的音乐。心中暂时有些小算盘,以后慢慢实践……至于考级嘛,我一向不屑,但若为了证明自己,考一考倒无妨,只是,拿钢琴做特长以及升学的筹码,还是算了吧——琴童间的竞争,绝不亚于学业上的。
一首曲子,会识谱、弹谱,准确表达各种情绪符号,将作者的感觉完美的展现,那是初级阶段;会听音扒谱配伴奏,编曲编出自己的风格,那是中级阶段;而撇去已有成型的东西,玩转和弦和各种大调小调,融入自己感受的原创音乐才是高级阶段……
我现在很爱听苏西托曼的儿歌,大爱这套音乐的编曲,节奏感很强,风格多样,融入R&B、古典等多种元素。如果说听原版歌曲像听唱片,那么听这套则像听现场DJ自主发挥制作的那种音乐。啸第一次听苏西托曼,当时正在小桌前吃着水果,歌声一起,脚便跟着节奏打拍子,吃完水果,只身跑到电脑前,发现是歌曲,遂在旁边一边搭积木一边听,会唱的歌高声跟着唱。合着唱过BINGO后,啸问我有没old Macdonald这首歌,看来小家伙也发现了两首歌的前半部分音乐是一样的了……
乐器是形,音调组合是神;同样的形,神可能是不一样的。
早教班音乐课上的鼓,一直以来我总是陪啸随便敲着长短不一的鼓点玩,直到有一天偶遇一场非洲鼓的现场演奏,偷学了些鼓面、鼓帮、鼓侧交织的鼓点组合,那日为啸照猫画虎地表演了一番,小子本在旁边喝水,但是看呆了,一会儿遍听出了规律,到每个循环最后一个敲击鼓中心的鼓点,都用脚与我合击。
  
乐器是形,音调组合是神;神韵若在,形亦是多样的。
武侠小说中,武功练到登峰造极,花草树叶亦是武器;乐器也是一样,只是无需那么深的造诣,常人皆可练就这般功夫。听过锅碗瓢盆进行曲吗?看过Gymboree拿不同长短管子(不知道叫什么)合奏出的音乐视频吗?只需张开你的慧眼去发现,生活中处处能找到音乐和乐器的影子。
从我小时的经验看,很多不是乐器的乐器都能被我当乐器来用,印象最深的是10岁多的时候,学校门口有卖那种三片金属片组合含在嘴里可以吹歌的东西,和同学一起,练了一阵子后掌握了技巧;到海滩,见卖海螺的人可以用海螺吹《纤夫的爱》,也试着学,果然可以;上面两种都是用舌头和气力控制的。再后来悟出了规律,即使是两三片柳叶,按照一定方式叠在一起,用力不同也能吹些不同的曲调。而自己自诩还算不错的口哨功夫,也是那阵子练出来的……
啸小的时候,每次尿尿,我和姥爷都会用口哨变着花样吹他会的歌,这也算是音乐启蒙吧==|||有阵子,小家伙尿尿时必须要求周围每个人都吹个声音或做吹口哨的姿态,连他自己也不例外,见那个小孩嘟起嘴,用嗓子发“呜呜”的声音,好玩之极……再后来大了一些,啸开始迷恋打拍子,听舞曲CD时,全家每人手中拿两个类似shaker的东西摇晃或敲击,可以是沙锤、小球、沙滩玩具,或是随手拈来的其他东东。
其实,啸现在的年龄,他对待乐器的态度更似玩具,海螺、口哨与钢琴无本质区别;而对音乐的态度,与学说话、听字节发音的感觉更是类似。若说以上所有音乐输入无形中带来的最大好处,便是将小家伙听力辨音的能力开发了出来,无论是歌曲的音准还是听音节的能力。早教音乐课的麦克风环节,一段长长的无意义的句子(不知是哪国语言反正我听不懂),啸可以瞬间输入并准确输出,曾比较过多次,这般能力与三、四岁的大孩子相比并不逊色。
啸学英语经常从歌曲和歌谣开始,听得纯熟的歌,与他解释一遍大意,小子瞪着眼睛再听两句,脱口遍跟着唱全部;唱得纯熟的歌,念几遍歌词,不经意间歌词也会脱口而出;在另一首歌中听到熟悉的单词,联想起他知道的故事;各式歌谣和歌词,只要有一个字与平日说得不同,小子定要纠错到底……有时我分不清有时到底是语言促进了音乐,还是音乐促进了语言,总之,对他们来讲,也许并没那么高深和复杂。
结尾,再次回到音乐。
深深记得自己刚学琴不多久(4、5岁时),突然兴奋地发现幼儿园每天早上放的儿歌可以不自然地听出曲谱(当然只是单手主旋律),有次幼儿园老师鼓励我在班里为大家演奏一曲,我便心血来潮地弹了首自己听出谱子的简单儿歌,弹奏完毕,没有期待的掌声,只看到了老师眼中深深的失望,她鼓励我再弹一首其他,我只得迅速收起遗憾,演奏了一首自己毫无感觉的练习曲。见老师恢复了赞许的眼神,我又听到了小朋友们的掌声……
——这埋藏在我心中20多年的无奈,是否在当今的琴童身上仍在延续?
对于啸,只希望在他的心中,能为音乐留些空间,做个属于自己的“音乐人”。



后记补充:这两天(啸3岁1个月),玩琴的小家伙突然发现钢琴横跨八度的同样声音,开始尝试研究踩踏板时的不同音效,第一次自己演奏的“歌曲”是救护车的鸣笛声……音乐就这样玩下去罢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2 贝壳 +50 理由 收起
kjeavnien + 30 我很喜欢!
qinbaoba + 20 我很喜欢!
教育观点
1187 查看 10 收藏帖子 (3)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ponderxdq

    2013-5-8 12:11:42 使用道具

    好文章啊,学习了。有些感慨,也不知道感慨本来就有,激发了。还是本来没有感慨,被激发了。
  • sogoodboy

    2013-5-8 12:22:14 使用道具

    楼主好认真啊,真羡慕你自己会弹琴。我自己对音乐是外行,也不会乐器,不能给孩子很多帮助。我希望孩子不一定要会乐器,但是能欣赏音乐,能够从音乐中感受到快乐。我在考虑要不要买好一点的音响,CD播放器,功放,那样会不会让他的辨音能力强一点。现在孩子也就是弄个MP3听听,也会对钟情的曲子挑乱跳一阵,很兴奋。楼主能给点建议吗?
  • urheber

    2013-5-10 09:53:36 使用道具

    LZ最后一段看得人好感慨。幸而LZ没有被浇灭爱和热情……
  • 米陌园

    楼主 2013-5-10 13:02:35 使用道具

    urheber 发表于 2013-5-10 09:53
    LZ最后一段看得人好感慨。幸而LZ没有被浇灭爱和热情……

    呵呵,本来就没有热情
  • 米陌园

    楼主 2013-5-10 13:04:09 使用道具

    sogoodboy 发表于 2013-5-8 12:22
    楼主好认真啊,真羡慕你自己会弹琴。我自己对音乐是外行,也不会乐器,不能给孩子很多帮助。我希望孩子不一 ...

    一般设备就行,我家1岁以内听音乐抱着跳舞才能哄睡着,结果把节拍练出来了。。。音乐这个东西,就是一种感觉,自己的感觉
  • 米陌园

    楼主 2013-5-10 13:04:51 使用道具

    sogoodboy 发表于 2013-5-8 12:22
    楼主好认真啊,真羡慕你自己会弹琴。我自己对音乐是外行,也不会乐器,不能给孩子很多帮助。我希望孩子不一 ...

    乱跳很好啊,呵呵,我们跳舞就不行,没协调性啊
  • 木瑶

    2013-5-10 13:08:41 使用道具

    楼主家音乐的氛围实在是太好了.
  • wujuanling

    2013-5-11 12:22:14 使用道具

    音乐的确如楼主所说是一种感觉 可怜我没有这种感觉 孩子估计也难
  • vvliu78

    2013-5-13 14:45:04 使用道具

    音乐对孩子是多么好的礼物啊。我们22个月以内以“念”儿歌为主,22个月后对旋律的吟唱开始爆发,整天唱啊唱啊。。。好快乐,我看着他都感觉到他快乐!
  • 米陌园

    楼主 2013-5-16 10:33:04 使用道具

    vvliu78 发表于 2013-5-13 14:45
    音乐对孩子是多么好的礼物啊。我们22个月以内以“念”儿歌为主,22个月后对旋律的吟唱开始爆发,整天唱啊唱 ...

    我们也差不多,现在他吃东西吃美了会哼小曲。。。确实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