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仁哥妈咪 于 2013-5-24 14:21 编辑
Q:早教有效果吗? 2013-5-24 Elaine
A:近年来,早教成为一种潮流,连还裹着纸尿片的婴儿也加入了早教的行列,作为妈妈的我也关注这个问题,早教有效果吗?如果有的话,效果有多大呢?为此专门去了不同的早教去了解,查阅许多的心理学,大脑发育的书籍。可以总结一句:受教育的应该是父母,不是孩子!现在的早教大多夸大作用,甚至起副作用,就像不久之前流行的养生热潮,夸大某种东西的作用,在旁人看来这是非常可笑的一件事。心理学家申宜真曾总结到:6岁前,孩子的早期教育只是妈妈的生活情趣。
以下列举一些不正确的早教观念:
1、 错误一:人类大脑发育在3岁前完成。
根据科学资料表明,大脑的变化和发展直至到青春期仍在进行。
2、 错误二:应该从婴儿期就进行学习刺激。
幼儿心理学家认为过度的刺激不但有碍于大脑的正常发育,还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的潜能。幼儿期的大脑发育并非通过外部刺激实现的,而是根据自我需要在不断寻求刺激的过程中进行的。孩子四处乱跑,摸摸这里,看看那里,正是孩子在根据自己的需要寻求刺激的行为体现。因此,对孩子的这些行为父母不要干涉,给予充分的自由就可以了。因为至今还不能完全揭示大脑发育的全过程,所以最好还是不要去妨碍大脑的自然发育的过程。(此段为摘录内容)
进行学习刺激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培养聪明的孩子。但培养聪明的孩子和灌输知识是两码事。在婴幼儿时期刺激大脑的不是书和玩具,是抚养人的养育态度。孩子的智力水平和抚养人的关爱成正比。抚养人应该在孩子成长中给予充分的爱和自由,多点给孩子按摩抚触,多点陪伴,和孩子一起做游戏,读故事。不要事无巨细,对孩子的事情全部干涉、控制。只要不危险的不妨碍他人的活动,都应该尽量满足孩子爱玩的心,因为只有孩子最清楚自己在大脑发育过程中什么时候应该受什么样的刺激,他会自己去寻找的,抚养人应该做的是充分尊重孩子的好奇心,让他玩,等玩腻了,他就自己不玩了,千万不能因为怕清洁麻烦等等的原因制止孩子。抚养人还得认真回答孩子的提问,不能敷衍了事或者不回答,抚养人的态度左右孩子的智力发展,如果真希望孩子聪明成长,就和他共同寻找答案,对他提出的问题认真回答吧!孩子的智力还和孩子的情绪有关,孩子发脾气不哄也不管也会影响智力的发展。想孩子聪明的话,不是参加早教,而是抚养人的养育态度一定要正确。
3、 错误三:应该从幼儿开始开发孩子的潜能根据目前进行中的大脑发育相关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大脑如何发育、大脑的开发可否人为干预至今还没有准确的答案。这些开发潜能的广告词只为了家长们掏腰包吧!还有许多错误并没有一一列举。
早教有没有优点呢?我认为有,但不多。朋友和儿子参加早教,由于平时陪儿子时间少,但一起上课之后关系密切了。但这个可以在家和孩子玩游戏、读故事等替代了。也有亲戚说孩子进步了不少,其实这么小的孩子就算不去早教,他的进步也是很明显的,不是吗?其他的优点好像暂时还不明显。
近年来,韩国国内的一家出名的儿科医院在6个月内接收由于错误的早期教育造成的患有心理障碍的孩子有700名左右,占小儿精神患者的三分之一。所以在选择早教、教材、玩具的时候父母要有谨慎的态度,在未达到所谓的神奇效果之前还得了解是否有副作用。无论什么教育,在决定让孩子接受之前,都要先了解实施这种教育的明确理由,有没有科学的依据,现在太多早教宣扬似是而非的理论,父母如果没有认真分析辨别,不要说有没有效果,如果产生不好的后果呢?倒不如不去。还有的是孩子是否喜欢这项教育,是否具备消化知识的能力。如果这3者不明确,最好还是别去了。孩子的能力是惊人的,他会寻找自己需要的刺激。
在我来看,早期的教育是应该父母(抚养人)来教的,培养好的习惯、性格、懂得保护自己这些才是最重要的,生活中点点滴滴都是教育的机会,父母应该去了解婴幼儿发育中的特点,用正确的方式去爱孩子,这才是最好的早期教育。1岁的孩子,可能父母才是0岁的父母,所以父母也得跟上孩子的成长。退一步来说,早教班如果有用的话,1个星期才2个小时能起什么作用吗?只有父母懂得幼儿的心理、发展的规律,才会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准确的反应,不会因为做了错误的反应对孩子有错误的引导。
以上只是我的个人见解,后面还有补充或者修改的,欢迎大家指正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