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zboy贝壳321 于 2013-6-5 13:23 编辑
乐宝没转现在的幼儿园之前,并不知道“原生家庭”这个概念,因为幼儿园很注重家校互动,在了解家庭情况和关于乐宝在教养中给我带来的麻烦时,老师很郑重地为我推荐了一本书:《母爱的羁绊》,书中提出的主要观点就是要避免来自原生家庭(我理解为父母原本的家庭)对孩子的负面影响,通俗点说,就是避免祖父母、外祖父母对父母的负面影响,继续伤害孩子。
其实,这本书我并没有仔细看,因为虽然母亲是自12岁后独自抚养我长大,对待我不似一般的母女那样……宽容,也很倔强和要强,但她的程度远比不上书中所列举的那位母亲,虽然我也常常感到很痛苦,但快乐的时候多得多。
在我家,原生家庭因素对乐宝的影响更加直接,因为除了我,外祖母直接参与了孩子的教育,而我毫无反抗之力;还有一个相似因素,就是家庭日常生活中父亲缺位。由于老师的建议,我大概有所反思:或许我把母亲与我相处时的模式不自觉地用在了乐宝身上,我曾深恶痛绝,相信乐宝的感觉也和当时的我一样。
几乎所有的孩子的感应能力都特别强,但语言能力却非常弱。当乐宝不会用语言正确表达他的不快乐,就只能用“不良行为”来表达了,这也是我为什么觉得乐宝总是很“不听话”的原因。
心里有了这个底,我大概也有了努力的方向。由于我要上班,都是母亲帮带孩子、做大部分家务(现在很多家庭都是这样吧),当我看到母亲时不时把我小时候反感的那套说辞用来教育乐宝的时候,我也无法说出半个“不”字,但我更注重在事后及时对乐宝进行安慰和疏导,私下里我们一起客观地讨论外婆做错了什么、乐宝自己做错了什么,以及我们为什么不能指责外婆等等;其二,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用外婆训我的口气和乐宝说话,不能把外婆的口头禅也变成我自己的口头禅;其三,生乐宝气的时候,千万不能过份“冷处理”,这一点我是犯了好多回,现在乐宝也受到我的影响,动不动就把自己关起来,虽然他其实是多么希望我和他在一起。
最近发生一件事,外婆把它当作“趣事”来告诉我,说乐宝很记仇,之前外婆怎么地冤枉了乐宝,还凶了他,乐宝第二天一整天都没和外婆说一句话。我说,我没发现呀。外婆说,他当你的面装的什么事儿也没有,你看你儿子多厉害。彼时,我在心里想,乐宝不就是学了您吗?您动辄1、2个月不和我说话,可在其他人面前一样什么也看不出来呢,我爱您,所以我不恨您,可我面对这样的反覆真的很崩溃!也因为我爱乐宝,所以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他不再承受相同的痛苦,快乐健康地成长,而又不伤害到您。
最后,附上《母爱的羁绊》部分简介:
“中国的家庭系统正在遭遇严重的冲击,特别是在孩子教育方面,我们面对这样一种情况:许多父母来自一个遭受过多剥夺的时代,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内心里留下隐而未察的缺乏与创伤,以至于他们后来会不自觉地在孩子(往往又是唯一的孩子)身上寻求补偿:一方面,他们对孩子过度保护和溺爱;另一方面,他们会在学业上对孩子过高期待与强求。
竞争激烈的现实环境又强化了他们内心的不安全感,以至于许多父母在孩子教育上采用极端强制的方式,用自己的经验去代替孩子的经验,用自己的‘真理’压制孩子的思考,这些都挫伤了孩子的生命潜能,压抑了孩子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