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九个月之前,小家伙基本都是奶睡的,所以睡前故事不存在。
快两岁前的某天,哺乳完,看他没有要睡的意思,趁着心情不错决定给他讲个故事。
“有一个小兔子,大清早要出门探险。小兔子蹦啊蹦,看到一只小蚂蚁---”
“踩!踩小蚂蚁!”不要怀疑孩子凶残,只是因为姥姥怕蚂蚁咬他,所以这么教他的,之后我一直努力纠正,效果很不理想。不知是否借助于这个睡前故事的强化,现在见到小蚂蚁不再上脚踩了。
“不能踩小蚂蚁,小蚂蚁是你的好朋友,你踩它的话它会很疼的!小兔子说,小蚂蚁,你好啊,你在忙什么呢?”
“小蚂蚁是好朋友,不踩它!”
“对!小蚂蚁说,你好小兔子,我在搬树叶呢!”
。。。。。。之后的故事就由小兔子在冒险中经过草地、树林、小溪、湖等地,遇见小松鼠、小鱼、大象等小动物,发生了用小露水洗脸、采小蘑菇、吃胡萝卜等故事来填充。每天重复,随机变换地点、小动物,而且后来就按照宝宝的思路来开展故事了,主角小兔子也跟随他的意愿变换颜色。
就这样,小兔子冒险的故事持续了近一个月,每次结尾基本就是---小兔子累了,妈妈说晚安,然后小宝宝也会说晚安,翻身睡去。原来,睡前故事这么简单。
也有妈妈敷衍了事的时候,比如前几天,看着窗外的明月,我突然变换了故事。
“月亮上有一个大房子叫广寒宫,里面住着一位仙女叫嫦娥。嫦娥一个人很孤单,就到凡间找一个小动物做伴,找谁呢?”
“小松鼠!”
“小松鼠?嫦娥呀,喜欢小白兔。她对小白兔说:小兔兔,你跟我到月亮上好不好?”
“好!”
“小白兔到了月亮上之后呢,就负责用蒜臼子捣药(我想说捣蒜来着)...”讲到这里,我突然有点困,便急速结尾:“捣啊捣,累了,嫦娥说,小兔子,又困又累吧?去休息吧,晚安!”
小孩子多么好蒙,他听到晚安便翻身自顾思考并睡去。
也许有一天,他不再满足于这么简单的故事,不过我有信心。相信每一个妈妈都是好的故事讲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