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凝视晚秋 于 2013-7-14 22:00 编辑

承部






       镜头从全家福的照片上,慢慢拉开,越来越远,最终定格在一艘船上,于是我们知道他现在在海上飘泊。船舱里透出的点点灯光,像星星之火,点燃移民的希望。



         海面上,灰黑色的积云从远处高处逼向大海,海面上渺小的大轮船孤独向前,船上不知会被命运带向哪里的人们……





海面上千姿百态的云,不光喻示时间在流逝,也暗示前途茫茫。不管怎样,大船依然一路向前。





(这是当年移民船上拥挤的人群)


       船上也是个小世界,现实社会的三六九等同样在小小的船上也能反映出等级。在甲板上,挤着各色各样的人群,相同的是他们都心怀希望等等到达彼岸(从这张图片上可以推知,男人比这些甲板上的人还是要幸运些,起码他可以买得起一张三等舱的票,为什么是三等舱,我后面会谈到这点)。



这些天上的飞鸟,会把希望带给哪些人?



当移民们看到矗立在港口这尊巨大的建筑物,心里一定很惊喜:访者礼貌恭谦,迎者殷勤相待,两者其乐融融。或许这只是他们眼中的幻影?



繁华的城市,让移民们每个人似乎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信心,美好的未来,似乎触手可及。


       轮船靠岸了,移民们发现,这并不是一个可以随便进入的城市,每个人都会被要求进行一系列的检查。

      说一下背景信息:书里轮船停靠的地方是美国纽约附近的爱丽丝岛。爱丽丝岛可以说是19世纪末期开始,每一位要入境美国新大陆移民的必经站,尤其是在1892年至1954年的60年移民潮期间,曾有超过1千2百万的移民抵达此地,在尖峰期间,每天均有5000人在这个移民大厅等待移民官的询问和检疫。它从1892年开始启用,直至1954年关闭,在这62年期间,约有1千多万欧洲移民通过这里,进入美国,开始了他们的“美国梦”。

        移民到了纽约港,不同等级船舱的移民,有天壤之别的待遇。头等舱或二等舱的旅客,连移民站都不用去,检查人员会到他们舒适的船舱里,简单检查一下,他们就可以进入美国。至于三等舱的旅客,必须到像爱丽丝岛这样的移民站,接受健康检查和背景调查。——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在前面说他是坐的三等舱来到这座城市的原因。  

这是爱丽丝岛的模型图




移民们就是在这个大厅里等待检查。早先的铁栏杆在1911年换成了长木椅,也就可以推断,他是在1911年以后才进美国。

        悦读群参加过旅游图鉴团购的朋友,回家看看纽约这册的78,79页,可以对照着看一下。《俯瞰美国》这本书也谈到了爱丽丝岛的一些情况,参过团的朋友也可以看看。


(这是当年检查移民身体的照片,连小孩子也必须经过这关)


        画家在这里用类似分镜头的画面来记录一系列身体部位的检查,让阅读者有一种无奈的感觉,这个国家从骨子里流露出来的不可一世,让人不禁为他的未来担忧。我禁不住将这些画面和港口城市那座“和谐”的雕塑相比。在旅游图鉴里,这个场景得到了真实的记录。生活是艺术的底板,艺术是生活的显影,艺术和生活在这本书里交融。

身体的检查完毕之后,疲惫不堪的人们还要按捺住激动的心情,忐忑不安地听移民官的提问:“你从哪里来?”“你有随身盘缠吗?”“你有啥技巧或训练吗?”“你有家庭吗?”“你健康吗?”

他紧张地等待移民官的提问、



仔细辩听问题、

犹豫着该如何作答更有把握

    回答问题、


    小心地试探、

    徒劳地辩解


     和移民官争论、


拿出全家福试图打动移民官
      祈求

    沮丧,无计可施、

      痛苦、


       绝望


        这十几幅图片,忠实而冷静地记录了“他”在移民官面前一系列表情,作为读者,我竟然有冲进画面里想助他一臂之力的冲动。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幅图,男人绝望和无奈的神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依稀看到他眼里有泪光闪动,空气中似乎有深深的叹息声。当年满怀希望与寻找自由与机会的移民群,一旦未通过身体健康检疫,就得面临被遣返回国的悲惨命运,使得爱丽丝岛对移民而言,是仅有一线之隔的“希望之岛”与“眼泪之岛”。



   作为一个重要人物:移民官,一直没有正面出现,但这些官员们一双双决定命运的手足以代表一切。有人说:特写镜头是心灵的逼近,在这个画面里通过十几个小图,对这些手的运作进行细部特写记录,画面里的那些手不紧不慢,不急不徐,可我知道多少人目不转睛地看着它,每个停顿动作都让人内心狂跳不止、读者的心也像那袅袅轻烟不停地颤动。画面真切反映了在我们一生中,每次转折点都会遇到这样一双手,它们翻云覆雨,掌控我们的生活。

男人终于拿到了这张签证,他神情肃穆地拿着、小心折起、收好。现实让他明白了,今后的生活也许不像他当初设想的那样,前面的经历在不断地提示他:未来,活着不易、生活更不易。







        以前我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总是力图从中找家乡的影子,如果偶有相同,会让我特别觉得亲切和心安。在他眼里这是一个具有魔幻色彩的城市,林立的高楼、繁忙的交通、热闹的街道,构成一幅世俗风情画,和家乡冷清的街道成反比,这样的城市,会让外来者既惊异,也会感到迷惑与慌乱。 看看这些肤色,外貌各异的人们,在这个城市里都找到谋生的手段:


    小报童



      闲聊者


流动商贩(看到这里,我一下子就想到在武汉街头出售“顶糕”的小吃摊)

    路边的理发店

    卖艺者;


这几位妇人聚在一起,有点像等待活计的零工;


面对这样的从容不迫的生活场景,他不禁有点迷惑:今天到哪里去落脚?


这幅画,让我觉得:不懂外语你也同样和人可以交流,只要你会画画(不过,要是你连画画不会,那就有点危险了)。在热心的路人帮助下,他找到了一间旅馆。






这间旅馆里的设施,让他吃了小小的苦头,看到他的窘态,让人忍俊不禁。这间旅馆里的小宠物(给它起个名字叫小宝)让人印象深刻,这个小家伙,将在以后的岁月里一直陪着他。如果一个陌生的城市里,有人在静静地守候你、在依恋你、在力所能及地帮助你,那这个城市也有了一丝丝地温暖。


    打开行李箱,家的气息迎面而来,仿佛看到妻女在静静用餐的情形,他不禁有些伤感。但此时此刻,伤感似乎也成了一种奢侈,必须收拾好心情面对挑战。挂上全家福,似乎和亲人又在一起了。





    一直在密切跟踪他的镜头从主人公身上慢慢拉开,让读者也慢慢松了一口气。镜头渐渐拉远,旅馆的窗口越变越小,放眼望去也好像挂在墙上的照片,每个窗口里,都有一个家庭;每一个窗口的后面,都有一个故事;(备注,有实体书的朋友们,可以在这一页找一下,里面有陈志勇先生的签名)




飞鸟掠过城市的上空,城市喧闹依旧。

——承部完,待续



该贴已经同步到 凝视晚秋的微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新会员加入

1213 查看 5 收藏帖子 (3)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凝视晚秋

    楼主 2013-7-14 16:54:26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凝视晚秋 于 2013-7-14 21:58 编辑

    转部







    据说动物是最敏感的,它们可以凭感觉判断这个人是否值得依赖。人与人之间有缘分,人与动物之间同样有缘分。小宝似乎从第一眼开始就认定了我们的主人公,你看它,在清晨就蹲守在床边,静待他起床。



    该起床了,他收拾好自己和小宝一起开始加入这个喧闹的城市。




    这个城市有无与伦比的繁华景象:像彩虹高架桥、空中飞艇送人往来、造型奇特的建筑彰显自己发达。他不安地看着这一切,恍惚在梦中。可现在腹中饥肠辘辘,急需食物果腹,他不得不硬起头皮向人打听如何到达目的地。


    (有意思的是,我在图中还看到一位挂着“陈”字招牌的人,莫非作家借此向我们打招呼?)








    幸好一位女孩热情回应他,向他示范如何操作购票。看到这里,我忍俊不禁,这个不就是自动售票机吗?只不过造型很有异国特色罢了。





    在飞艇上,他又与那位女孩子相遇,两人攀谈起来。原来,大家都是移民,同是天涯沦落人,一个关于“成长”故事即将展开。








    上学、读书,看现在的孩子看来是多么自然、合乎情理。可在上个世纪,读书,并不是每个儿童都能享受到的,尤其是女孩子。手中书本被夺;被迫拿上铁锹,在幽暗的工厂里消耗青春和生命,人生的天空上永无阳光照耀。那种痛苦不是我们现在十几岁的孩子所能感受到的。







             一百年多年过去了,在某些地方,儿童被剥夺学习和生存的权利这种情形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观,为生计所迫,很多“血汗工厂”都有童工在流水线上忙碌的身影。他们无力像书中的女孩那样,用铁锹撬开封锁自己命运的大门,拿上书籍,乘上火车,奔向让自己自由的天地。这个勇敢的女孩用行动为自己争取了成长的空间。书中虽然只有短短的篇幅回顾,我们也只看到她成长的片断,但其鲜明的个性,让人过目难忘。



    当她优雅地伸出手和主人公告别时,我们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她的人生会更加精彩。





    据说一个强大的国家,往往通过一些巨大的建筑物来体现其尊贵和不可一视,一个普通集市的标志性建筑物,竟然让主人公心存畏惧。




            他在寻找,想找到自己熟悉的食物。有过旅游经验的人都知道,每到一个地方旅行,品尝美食是了解当地风情的一个重要手段;但飘洋过海在他乡生存的人则不同,食物是他们牢记家乡和亲人一个信物。他想找到面包、牛奶、苹果等等,可看到的全是希奇古怪的“食品”,就连小宝推荐的“美食”,也让他皱起眉头。看到此景,一对渔民父子热心地参入了推荐的行列。父子俩拿出各种美味食物,得到的反馈全是他一脸的苦笑。







            父子俩热情地邀请到船上找食物,食物未遇到可心的,渔夫家的小宠物露出的尾巴,让他竟然心生惧意。在仔细询问下,两个男人不由自主谈起各自来到这个城市的原因。离乡人别有怀抱,我们又会听到一个怎样的故事?

    烈焰在渔夫的眼中腾起,人们在地狱中下坠。








            在巨大的阴影下,普通人像蝼蚁一样逃生。渔民夫妻两人惊慌逃亡,耳边仿佛还有他们急促的喘息声。他们躲进下水道,暂时逃过了搜捕。他们穿行在城市巨大的建筑迷宫里,有时一不小心,就会被人抓到。

















    用仅有的纪念品换得一条生路,来到海边,在铅灰的乌云下,坐着小船,离开了自己的国家。




    书中的基调由阴冷、晦暗又变成了温暖的底色










            回忆是凄苦的,是阴冷的,那就用现实生活中的笑容温暖它吧。渔父极力相邀他去做客,于是我们看到一个和睦的家庭,亲切愉快的气氛让他丢掉了陌生感。







    一家三口,吹拉弹唱,欢快的气氛,让他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临别时,主人殷勤相赠,小小礼物陪伴左右。










    在新的城市里开始生活,从接纳食物开始,他已习惯了这些食物。要开始寻找工作了,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哪里是自己的谋生之地呢?这里似乎每个人都有自己在辛勤的劳动着,看来自己还是大有希望的。






    请问您这里需要帮手吗?不要!不要!不要!不要?似乎每个地方都不需要人手。



    他不由得一阵阵沮丧,小宝也在旁边无可奈何,帮不上主人。




    等等,小宝似乎发现了什么?






            原来,有人在张贴海报,他兴奋地上前和人家攀谈起来,想争取这份小工,当心愿达成时,他不禁激动地握着人家的手不放。





    干活了,他卖力地工作着,小宝也在旁边帮忙,今天的晚餐有着落了,哈哈。






    活完了,人家来验收了。怎么回事?全贴倒了?唉,这就是不懂外语惹的实事这份工作算是白忙活了。











            好不容易又找到一份工作,有点类似送快递的。小宝依然陪伴着他。好像走的地址不太对?咦,为什么小宝要跑?回头一看,我的个天啊,来了个大家伙,赶紧跑,要送的物品丢了一地。唉,这份工作又丢了!




    在巨大的机器下面,流水线上的工人不停地忙碌着,他在其中找到一个位置。







    找到一份工作,就是找到一个机会,也可以说会遇到一些人,听到更多的故事。



    镜头摇移,回到过去。如今苍老的容颜,也曾青春少艾,意气风发。




    我们曾无数次在卫国战争的影片看到类似的场面:美丽的少女、英俊的少年、缤纷花雨中的笑靥,雄壮的军乐曲,引领队伍一路向前。










    (画面的基调由暧及冷)
    军队跋山涉水、冲锋陷阵、死亡如影随行。






    战争进行曲即将落幕时,只有战士的残躯和家乡的废墟,一切皆为幻影。




    老人回首时,已白发苍苍。







    下班了,领到微薄的薪水,两个孤独的人相约回家。







    在路上老人掏出荷包中的小鸟将它放飞,夕阳下,倦鸟归巢、人在天涯。






    老友相逢,是人生之乐。他陪着老人们一起交谈,娱乐。没有战争的年代,清贫也是一种乐
    趣。


        作为移民,他在这个国家,既是生活的体验者,又是生活的观察者。透过他的眼光,三个流离失所者的过去和现在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而三位人物正好代表了人生的三个阶段:青年、中年、老年。是否每个阶段的人都能在这个国家找到归属?书里并没有明示。但在入境前的严苛的体检其实就暗示了这个国家对人的基本要求,画面上那些劳作的人物诠释了这条生存法则。






  • 凝视晚秋

    楼主 2013-7-14 18:08:01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凝视晚秋 于 2013-7-14 21:42 编辑

    我心安处即是家(之三)——《抵岸》赏析
    http://www.ebama.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4643&page=1#pid3542365
  • xinyi1020

    2013-7-14 19:33:17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湘南和也

    2013-7-15 00:11:36 使用道具

    浓浓的伤感,生活的艰辛
  • duduzx

    2013-7-16 14:58:01 使用道具

    看得我好想把这本书买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