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坐看花开 于 2013-8-19 11:50 编辑
在宝宝出生后 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 读过大量的早教书 网上下的 图书馆借的 少说也有30多本 在这么多书中 有四个人给我的启发最大 分别是 威特卡特 松居直 蒙台梭利和七田真 得出:教育要早 核心是爱 注意和利用敏感期 阅读先行的四句早教方针
今天主要谈的是这其中的一点 敏感期 现在社会上各种培育机构有时甚至幼儿园 动辄就打着蒙台梭利的旗号 似乎这样就能收费更多 现实似乎也是如此 其实与其花费上万送孩子去早教 不如读读她的书 理解她的理念 在家教育孩子 毕竟父母才是最了解孩子的人 对于她的理念 这里不多说 只说其中最著名的 敏感期的问题
第一次看到这词感觉很新鲜 还特意下载一个软件在手机里 时刻提醒自己孩子各个敏感期的到来 但是理论毕竟是理论 光是那么多敏感期的名字记不住 更别提时间和特征 但是 在和宝宝的相处中 当一些行为发生 连续发生时 会突然意识到 是不是某个敏感期到来了
sophie现在20个月 近期发现她的多个敏感期接踵而至 现开一小帖 总结记录一下
1.秩序敏感期
2.空间敏感期
3.细小事物敏感期
4.感官敏感期
5.动作敏感期
6.物权敏感期
7.行走敏感期
8.模仿敏感期
由于经历过几次正在编辑的内容突然没有了 所以先开一帖
时间:18-19个月
事件一: 一向只会将东西乱扔 且从不收拾的sophie 有天想读她当时那段时间最爱的《躲猫猫》这本书 当我读完后 随手插入书架最空的地方后 她竟又抽出来 示意我放入原有位置 因为这是一本套书 一直是6本放在一起的 当时我就觉得这件事不一般 果不其然 接下来的其他事件映证了这点
事件二: 在玩过一阵积木后 她照例将积木全部撸到地上 但是 最后却一块一块的拾起来 重新放到桌子上
事件三: 近期 玩过积木或者毛绒玩具后 她会主动将其放入盒中 可能不是全部 但是 这种意识是值得重视的
事件四: 7.17刚发生 我让她玩动物串珠 照例我将动物一一字排开让她穿 谁知她全部扔到地上 本以为她是不想玩 谁知 她竟然蹲在地上 一个一个穿起来 我这才意识到她不是不想玩 是不想按我的顺序玩 她要打破我的秩序 从而构建她的秩序
事件五: 她会经常指认家人衣物 而且十分清晰 不允许混乱 如我穿她爸睡裤 阿婆穿我的睡衣 虽未达到非换不可的地步 但会不断说 爸爸爸爸 妈妈妈妈
体会: 这个时间段的孩子较之前淘气很多 尤其爱乱扔东西 搞破坏 但是 这何尝不是她在感受秩序 建立秩序的过程呢 每到这时 我会提醒自己 面对破坏不要激动 这是她在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