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茉莉猪 于 2013-8-8 16:04 编辑
注:这是昨天的分享,昨天有事今天补上
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不听话,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根本“无话可听”。孩子是最讲道理的,孩子不讲道理往往是因为“无理可讲”。而约定好的事情,孩子比家长执行得要好得多!
ABC原则就是: 事前有约定、事中有提醒、事后有总结
很多家长不断地抱怨孩子不听话,但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我真的没有见过不听话的孩子,我每天看到的是不听话的家长。家长主观认为孩子不听话,核心的原因有二;其一,孩子不听话是因为家长不会说话,中国大部分的家长都不会和孩子说话,尽管本意都是为了孩子好,但说出来的话孩子都不爱听,孩子怎么可能去听呢?其二,孩子不听话,是因为孩子大部分时候根本 “无话可听”!孩子是最讲道理的,大部分时候孩子“无理可讲”!
今天我要阐述的就是让孩子有理可讲、有话可听的ABC原则:
我们常常在商场里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要买自己喜欢的玩具,比如小汽车,家长不给买,孩子哭闹非要买不可。
家长刚开始还和孩子讲道理:“家里已经有很多小汽车了,我们不能再买了!”
孩子会想:“为什么家里有很多,就不能买了?”孩子还是闹着要买,因为你没有说服孩子。家长接着和孩子说:“今天已经给你买了很多东西 ,这个小汽车不能再买了!”
孩子会想;“凭什么买了很多其他的东西,这个小汽车就不能买了!”孩子还是闹着要买。
家长这时候得出结论,这个孩子真得不听话(其实是家长没有说服孩子)。“宝贝听话,我说了多少遍了,我们有很多小汽车了,今天不能再买了……”孩子还会闹着要买:“我喜欢小汽车,想买小汽车,不给我买就说我不听话,我为什么要听话呢?”
家长开始提高声音吓唬孩子:“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
有些孩子开始恐惧,不敢再说话,家长会说:“这才听话嘛,走吧!”孩子心中充满了委屈:“不是我不想买,是我害怕你了。”在这个时候,亲子关系就受到了影响。有些孩子很有经验,因为这样的事情 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我躺在地下打滚,哭闹,让其他人看着,看到你不好意思,你一定会给我买”,最终孩子胜利了,增强了他下次“哭闹打滚的信心”。
有些孩子在地下打滚哭闹,但家长不吃这一套,你哭你的,我要么打你两下,要么直接抱走,才不管你撕心裂肺的哭喊。孩子的内心遭到重创,这类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会不断地和家长对抗,直到青春期家长抱不动的时候,“给家长好果子吃!”
我常常问家长,遇到孩子这样不“听话”的时候,给不给他们买呢?家长们的答案只有两个:“我会买”或“我一定不会买”。其实,买和不买都不对!
首先,家长没有说服孩子,买了自己心里不高兴,觉得是对孩子的妥协,不买孩子心里不高兴,于心不忍。这表现出来家长教育孩子的不成熟,是你的不成熟才把你夹在中间,不知所措,我相信这个时候孩子没错,因为孩子只是“喜欢,想买”。其次,孩子为什么会哭闹,很多家长说是想买,其实不是,孩子哭闹,是因为家长没有尊重他们,试想,从孩子懂事起去商场,他看到的是“家长想买什么就直接掏钱出来买”,而“为什么我想买东西身上没钱,为什么我向爸爸妈妈要钱那么难呢”,在孩子心里这是极大的不平等,我们一定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有能建立良好亲子关系。
家长们会问,那到底要怎么办呢?
非常简单,在每次出门前和孩子约定好:“宝贝,爸爸妈妈带你去商场,爸爸要买什么,你要买什么,妈妈要买什么,除此之外,我们什么都不能买了,可以吗?”一般孩子会答应的,如果孩子有不同意见,要商量好了再出门。到了商场,孩子遇到不在计划之内自己还想要的东西时,家长只要提醒他“我们说好的,不能买其他的,”你会发现孩子非常讲理,盯着想要的东西,满脸渴望地说:“那就下次买吧!”还有些孩子在提醒之后还会要,千万不要答应他,因为是约定好的,这是家长建立威信、“说话算数”的最好时候。回到家里,再和孩子总结一下,“今天你想买的那个东西 ,我们讨论讨论要不要下次买”,孩子会觉得;“爸爸妈妈好重视我,好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