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生病的孩子不少,
周围孩子都感冒了,症状比较统一:流鼻涕、咳嗽,大人们聚在一起的时候还在说,这一批生病的很少有发烧的,语气中透着庆幸。
小乖算是比较晚生病的,头天晚上还夸近来孩子的身体多么多么好,抵抗力多么多么强,谁知第二天就晚节不保,咳嗽起来。
要说每一个妈妈都是一个好的家庭医生。。。这真是有理可循,小乖一病周围支招的,分析的,送药的,推荐药的一堆一堆的,我告诉自己说,这是我家乖宝人缘好。
对于一个有小宝的家庭,孩子生病总是糟心的。像小乖这种,我们一般家里解决,还有发烧去医院的,没办法,虽然每个妈妈在说起别人家的时候都是一套套的,但是看到自己孩子高烧不退,很少有坚持不去医院的,所学的知识只能沦为医生开药时的佐证。小区里一个孩子,高烧一星期,打了好几针,儿研所儿童医院跑了几圈,钱花了不少,可我觉得最好还是依靠孩子自己的抵抗力好的。
和我推荐药的不少,什么羚黄宝儿丸——被我否了,不对症;什么猴枣散——听了心里摇头,这东西寒性大,怕是不能吃……好吧,我承认我是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判断,但是不一定是正确的,最终,选了邻居给的同仁堂的两味药。妈妈总说中药要比西药好,无毒害,可我想说是药三分毒这话就是中药来的,药终归是药罢了,好在小乖今天吃了,状况大好。我想,我们这次大事会很快挺过。
我在想这或许像工作中的一种情况,一项任务安排下来,只要找一个人来负责,会发现结果并没有离自己要求的差太远——给孩子治病也是这样,只要病好,你可能会发现,东家的方法与西家的方法得到的结果差别并没有那么大,终归是为了孩子好。病好了,这个结果最重要。
想来像小乖生病这种大事我们摊上的并不是很多,有几次严重的都在老家,当时眼不见心不烦,加上妈妈艺高人胆大,也就这么过来了。
小孩子生病最常见的就是两个,发烧感冒和拉肚子。小乖拉肚子比较严重的有两次,一次是5 6个月的时候,整整拉了近两个星期,虽然去了医院但是开回来的也不过是妈咪爱一类的药,可能是娃太小,其他药不能用,也给开了整肠生,但是总归是拿了药没有吃——也不算浪费,最后我吃了。。。——于是就妈咪爱+蒙脱石散+头孢坚持了过来,有那么一段时间小乖的肠胃总不是很好,没有离开过妈咪爱。
之后的一次是过年回老家,那次吃上面的药方居然也不好使,估计是水土不服,吃了那么多药,最后居然在老姨家楼下的职工医院,吃人家配的药,一包就好了,至今还觉得很神奇,让妈妈每次回老家的时候,都会去拿点,以备不时只需。现在只要小乖有一点拉肚子找不出原因的,就会给吃点妈咪爱,稍稍严重一些就给吃蒙脱石散了,基本维持在两天一大便,我对现状还满意。。。
不过当妈妈日子久了,居然也可以从小乖大便的状态上看出哪种便便是正常的,哪种便便是拉肚子的前兆。突然觉得妈妈的确够神奇,连医院仪器检测这一步骤都省了。之前听人说,母子之间有天性联系,本能反应,对孩子的要求,妈妈下意识的就会明白,所以常常一岁宝宝虽然不会说话,但是母子之间已然可以沟通,往往母亲的直觉会更靠谱。所以每次孩子有情况,妈妈都会第一时间叫我,问我怎么处理,虽然我有时也没有主意,但是我相信直觉。
再有就是感冒了,感冒如果仅仅是咳嗽流鼻涕还好说,最怕是发烧。仗着家离医院近,步行10分钟的路程,我有过三次半夜带小乖去医院的经历,往往都是后半夜发烧,带到医院去的时候烧又退了。其实妈妈的直觉告诉我,孩子没有大问题,但是往往这个时候,看着烧的迷迷糊糊的孩子,还是会忍不住带着孩子去医院,只有亲耳听到医生说小问题没关系,才会安心的带孩子回家。。。于是就有了这三次夜间急诊。
其实还是对家附近的这家医院很有好感的,小乖就在这家医院出生。就算夜间看急诊孩子发烧,医生也没有给打过针,做了化验看一下是否有炎症,然后开药让回家观察,如果不行第二天建议到门诊。往往小乖折腾一路精神大好,到了医院反而心情好一些,常常从医院回来,高烧的状态就会有所缓解——我不知这是心里作用还是真的回家吃了药起了效果。
去了几趟医院,家里的药也多了起来,小乖的气管貌似不是很好,所以有很多治咳嗽肺部的药,再医院,自然也就有了经验,我会把家里有的药的名字、医用名都抄下来,记在一个小本本上,每次医生开药的时候拿出来(字要足够大),一是可以让医生看看,有的就不用开了,二是医生也可以指导你,这些药吃哪个,怎么吃。这个办法很实用。
在小乖吃过的药中,小儿感冒宁合剂算不错的,治疗嗓子发炎等多吃鱼腥草;孩子刚刚有点咳嗽的时候,给吃易坦静;孩子刚刚有点发烧的时候,就给点头孢,防止严重,头孢不能吃超过3天——这是常识;发烧超过38度就要考虑用美林,不要等到38.5度,虽然书上是这么说的,但是实际中,孩子从38到38.5再到39度,只是很快的功夫,快到药效还没上来你就眼睁睁的看着孩子烧到39了。。。知道一个小宝宝烧到39度以上是什么概念吗。。。这个时候,真的是考验当妈妈心里承受力的时候,相信我,作为一个妈妈,心里的底线不会比体温计的跨度更大……
拉肚子上,如果孩子只是轻微的拉稀,先吃妈咪爱一类的益生菌,如果一天没有效果吃蒙脱石散,如果还没有效果要考虑加入抗生素,有人会说孩子这样以后没有抵抗力或者其他方面,这或者是对的,也是大家常常考虑的一个原因,但是我真心不想让孩子遭罪,那时小乖拉肚子很长时间,最后拉的小屁屁都红了,一拉就哼哼唧唧的——大人拉到这种程度的时候,估计早就吃药了,那何苦让孩子也到这个时候才开始控制,不把病控制在一开始不严重的时候呢?
何况虽然小乖吃过好几次抗生素类药,但是目前孩子人高马大,身体健壮,很少生病,没看出比其他孩子身体弱。
在孩子生病这一点上,我听我老妈的,她的经验是:能吃小药的,就不吃大药,能吃大药的就不打小针(肌肉注射针),能打小针的就不输液,这是她的原则,她习惯在病刚刚有苗头的时候,就控制住,然后平时多多预防,小乖很少生病,和妈妈平时注意预防很有关系。用她的话来说,干嘛要等孩子病打发了再去医院打针呢?要知道你这次病了输液,下次就很难不输液,因为你吃药不太管用了,这才影响抵抗力——这是她的理论,小乖没有输液过,就打过一针退烧针,所以我无从考证。但是只要小乖是健康的,那就是对的吧~
其他时候,妈妈每天会给小乖做做按摩,排打排打,我想这也是有帮助的。
不管怎么说,孩子生病对一个有宝宝家庭都是大事,为了不摊上大事,防患于未然,控制破坏性总不是错的。
到了医院就怕医生直接上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