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偶然出手 于 2013-8-2 10:51 编辑
关注儿子的教育已经有10个月了,在爸妈网的帮助下,现在手上收集了大量素材。自己也折腾过一些辅助学习的小软件。 这两天,又开始新的瞎琢磨。 希望能够得到版主与板油的指点与帮助。
不管是H版的理念也好,安妮宝贝的理念也好,亲子语言启蒙的关键两点都是:
一、原则。幼儿启蒙,兴趣为先(1)。语言学习,听力为先(2),情境对应(3)。 这应该是幼儿启蒙过程中3个基本原则。不管是中英文都这样。
二、方式。为了贯彻这些原则,目前最有效的方式是:亲子 儿歌(童谣) +亲子绘本 + 亲子动画。 儿歌与绘本家长参与程度应该高点,动画只要选得好,家长参与程度可以少一点。但亲子,无疑是必须的。
三、深入思考 —— 学与用的关系。
从某种角度讲,中国教育体制的两个最大失败地方,首先无疑是以灌输式教育代替本该启发、引导式的教育。其次,恐怕是本末倒置,把工具当成目的。学英语是这样,单词、语法,都是掌握语言的工具,而掌握语言则是交流的工具。结果我们的教育体系,把本该最细枝末节的单词、语法扣到极限,反复折腾,想尽法子折磨孩子,最终分数考得很高,单词量很高、语法点更是能够应付出题者各类搞脑子的陷阱。 但80%-90%的老师与孩子,都忘记了“用”这个本。
其实语文教育这个问题也是,数学、化学、物理也不例外。
在论坛混久的人,采用了以上第一、第二原则与方法的人,基本上都不会犯愚蠢的体制性错误。 我们更加强调用, 强调语言的沟通交流功能 —— 与人交流,听力为先;与书交流,阅读能力提升为本。
一个人的语言知识、技能是习得的,这个应该疑问不大。但这个过程中,我们是不是能够深入一步思考一个问题,在以用为导向的前提下,是不是要适度的“教”一下,结合“用”的需求、围绕”掌握语言“的情况,能否思考下,如何系统设计一下”亲子教育”方案。 这样的“教育”应该是以促进“掌握”、进而促进“用”为目的。为什么、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教材、用什么方式“教育”,好像大家谈的不多。
目前Daniel英语启蒙已经10个月了,个人觉得非常满意。在这个过程中,我在几个阶段,集中进行了“教学”:
一是在开始阶段,主要是Leap Frog /starfall / HOP第1册。 主要是了解 letter name/ letter sound,有初步的拼读意识。 这个过程的副产品,就是开始了“图片记单词”,把HOP与starfall里面的单词图片抓下来,打印出来,贴在墙上,以游戏的方式,让其熟悉了50个左右的具象名词。
二是sight word。这个应该是在过几年学习自然拼读法的时候再学的。但是我觉得台湾那套教程太出色了,既是很好的入门动画、又是精美的图画词典。而且我们启蒙的起步晚,孩子接近4岁了,对一些简单的抽象语言要素的理解接受能力也具备了,为什么不能提前?
三,其实不能算教,只能算陪练吧。就是儿歌。 我认为,如果不是家长陪,让小朋友自己看碟片、听声音、看绘本,要学会唱得可能性不高。所以儿歌我们家基本都是我带着、陪着唱。
接下来这么办? 用完全纯自然方式,以成套的绘本 + 分级读物 + 动画 + 儿歌方式继续“自然”启蒙、习得之路? 还是在这个过程中设计一下“教育”内容? 教什么?怎么教?什么时候教?
继续思考中....
偶然出手于2013-8-2 10:00补充以下内容:
好像前两天看当妈的博客,他们家好像用牛津教程在系统“教学”
我家是大量的图音对应教,在孩子对英语有明确的接受需求以后,现在我家就是图卡加同主题多绘本输入,然后加同主题游戏或正句问答
我家孩子自己听歌也能学会很多,有次大喊我要听open door,完全不明白什么歌,后来无意中发现是某首流行歌的歌词,汗。所以我觉得,输入量大,孩子很快就能听清标准语速甚至含糊不清的英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