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二十四孝里面有些太可怕了,
12 埋儿奉母
  郭巨,
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真是太残忍了吧
八版
989 查看 14 收藏帖子 (0)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wjjzw1111

    楼主 2013-8-3 22:33:29 使用道具

    11 怀橘遗亲
      陆绩,
    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再孝顺,也是偷偷拿了别人的东西呀。那个故事,有个在银行实习的实习生就因为把办公室招待别人的烟拿了2包给父亲,结果被人鄙视,最后直接把工作机会给断送了。为什么就不能买,或者直接和主人要几个,非要偷偷的拿,才显得孝顺吗
  • wjjzw1111

    楼主 2013-8-3 22:36:32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wjjzw1111 于 2013-8-3 22:39 编辑

    09 刻木事亲
      丁兰,
    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这个也太那啥了,真是供了活菩萨,装了监视器,生活在虚拟的假想中
  • qiuyi

    2013-8-3 22:46:15 使用道具

    看了这几个故事后决定不读。
  • hmily_pine

    2013-8-3 23:33:41 使用道具

    什么年代了,还读这个?编的故事骗人的!


    hmily_pine于2013-8-3 23:35补充以下内容:
    就说这个郭巨挖出黄金的事,你信吗?你还敢让你孩子读?
  • yxfrico

    2013-8-4 01:25:54 使用道具

          我一直挺排斥读国学的。也就是道德经,感觉还不错。崇尚自然之道。
  • lewis

    2013-8-4 10:31:44 使用道具

    不读啥啥孝,整个一泯灭良知,基本瞎掰
  • rubybaby

    2013-8-4 11:48:27 使用道具

    感觉都有点变态呢。
  • dl0153

    2013-8-6 00:47:19 使用道具

    国学里有啥好的啊,别都学成个甄环体。
  • 菲比寻常1983

    2014-5-21 13:26:54 使用道具

    在她还是孩子的时候,坚决不读这个。
  • 水泡豆豆

    2014-5-21 13:34:12 使用道具

    家长要分清好坏,不能一棒子打死。国学里面好的内容发扬光大,这种有违人伦的,尽早抛弃。
  • adole

    2014-5-21 13:37:55 使用道具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yazxf

    2014-5-22 08:43:06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阳光_大天使

    2014-5-22 09:16:10 使用道具

    在孩子没有自主判别能力前,不鼓励他去学这类所谓的国学,日后若他喜欢研究,不反对
  • 阿蒙李

    2014-5-22 09:32:48 使用道具

    读与不读你能控制吗?中考模拟试题中考查这个,你好赖得知道几个应付,挑着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