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出去玩的路上,2个一年级的小朋友争着出题,答题。女儿问:“你们知道秋天为什么叶子会变黄吗?” 大人都当作不知道,女儿公布答案:"因为从春天到秋天,叶子活了很久了,就像人活了很久,脸就黄了...”一个妈妈总结:“原来到了秋天,叶子变成了黄脸婆。”告诉了女儿这是童话版的答案。
   想起几个相关的问题,
   1、我记得学过的教课书上,只是提到秋天,叶黄素增多了,叶绿素减少了,为什么会增多或者减少,并没有提,是不是像女儿所提的那样,跟人老了是一个道理,是植物的机能下降了呢?

   2、光合作用是 生物吸收太阳的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再利用自然界的二氧化碳和水,产生各种有机物的过程。到了冬天,一些植物叶子落完了,不需要有机物了吗,还是像动物一样,“冬眠”了,秋天有储备,只需要一些很少的营养就可以了。

  3、光合作用会吸收二氧化碳,分解氧气,那么理论上说,春夏应该比秋冬空气更清新,是这样的吗?如果是这样,平时为什么感觉不明显?

   请大家赐教





教育观点
3406 查看 6 收藏帖子 (0)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葡萄酒

    2011-5-18 13:48:37 使用道具

    也没弄明白过。不过叶子除了光合作用,还有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的。
    而且树的营养貌似主要还是靠根从土壤里吸收养分吧。
  • tangodigo

    2011-5-18 14:16:00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tangodigo 于 2011-5-18 14:21 编辑

    第一个问题:

    叶子呈现颜色,是由于其中含有色素的含量和比例不同造成的,叶子中含有的色素种类是——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和花青素等


    叶绿素是叶子里最主要的、最普遍的色素,通常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前者近于蓝绿,色较深,后者近于黄绿,色较淡。它们在叶子里的比例大约是3:1。与叶绿素同时并存的还有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呈黄色和橙黄色,它们都存在与叶绿体内。另外还有花青素,呈黄色、紫色、蓝色,它们主要分布于一些植物细胞的液泡里。


    大多数叶子细胞里,由于叶绿素占优势,所以呈现绿色,但有些植物的叶子呈现其他颜色,是由于其他几种色素含量高,把叶绿素盖住了的缘故。相对而言,叶绿素不太稳定,经常被破坏,也经常在形成,并与环境条件有关。


    春天气温回升,对叶绿素形成有利,叶子就呈现绿色。秋天气温降低,在强光低温的情况下,叶绿素的形成停止,破坏加强,继而逐渐消失,而此时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则成为优势色素,叶子就呈现黄色。有些叶子在秋天会变红,这就得归功于花青素。花青素平常在叶子里较为少见,有时存在于幼叶里,但是叶子长大后它也就消失了。但在秋天,有些植物的叶子里,叶绿素大量解体,同时花青素大量形成,叶子就会变红。有些植物的叶子由于花青素尚未占上风,就和叶黄素、胡萝卜素搭配在一起,把叶子染成黄、棕、褐等颜色。


    ==============


    由于叶绿素的合成需要较强的光照和较高的温度,到了秋天,随着气温的下降,光照的变弱,叶绿素合成受阻,而叶绿素又不稳定,见光易分解,分解的叶绿素又得不到补充。所以叶中的叶绿素比例降低,而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则相对比较稳定,不易受外界的影响。因而,叶片就显现出这些色素的黄色。
    在植物的叶子中储藏有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淀粉只有转化成葡萄糖,才能输送到植物的各部分去。但是到了深秋季节,天气变冷,叶子在白天制造的淀粉由于输送作用的减弱,到了晚上也不能完全变为葡萄糖运出叶子,同时叶子内的水分也逐渐减少,于是葡萄糖就留在叶子里,浓度越来越高。而葡萄糖的增多和秋天低温有利于花青素的形成。所以,花青素含量逐渐增多而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花青素是一种不稳定的有机物,本身没有颜色,当它遇到酸性物质时变成红色,遇到碱性物质时会变成蓝色。这样,花青素在酸性的叶肉细胞中就变成了红色,所以树叶就变成了鲜红色。


  • 09青苹果

    2011-5-18 14:50:45 使用道具

    很有意思的问题!
  • 快乐珈毅

    2011-5-18 15:16:23 使用道具

    跟着解惑。
  • catherine_moon

    2011-5-18 15:46:39 使用道具

    学习了,
    以前学习的都忘了
  • 解语

    2011-5-26 08:52:26 使用道具

    学习了{:soso_e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