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萧愚 于 2013-8-19 13:10 编辑
最近,我的一个学生谈到,孩子(2岁1个月)迷上一个英语学习节目,每天看一个小时。
与此同时,家长发现孩子对别的活动就没那么有兴趣了,尤其是拼图、画画、穿扣子等静态活动,趣味性很难跟影碟比。他原来可以安静地拼图,现在到处跑,静不下来,感觉似乎集中不了注意力,就是嚷着要看碟。
这个孩子出现的情况比较正常。排挤效应无处不在。
一个普通孩子的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
要想取得超越普通孩子的成绩,一般要在某个方向付出很多。
这个事情,最好不要与那些真正的天才儿童较劲。
比如有些天才儿童,看碟一两遍就差不多能够复述了。
还有的孩子,三岁多都已经会算乘法了。
这些孩子,我观察了几年,这是真正的天才儿童,
比如英语比较强的,参加全国比赛得了一等奖(注:非本坛的孩子),
数学比较强的,国际象棋方面屡屡得奖。现在读小学,进了超常班。
在我的学校里,家长们也不和这些天才儿童较劲,知道有一类这样的孩子就可以了。
一千人中,可能也就几个这样的孩子。大部分人都是普通孩子,普通孩子要有普通孩子的教育方法。
普通孩子硬要获得天才儿童那样的表现,这就要付出超常的代价了。
如果是有正常理智的家长,一般就会像我开头提到的那个家长,他会考虑平衡。
但是,有些特别偏执的家长,他不会考虑这些,他的心里只执着于眼前这个可见的目标,比如英语,
那些不可见的东西,即便被遮蔽了,他也在所不惜。
人们常说,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没错,许多偏执的人能够一根筋做一件事,
所以在某件事情上取得突出成果不足为奇。
但是,既然偏执狂容易成功,为何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家,都不主张偏执,
而是更强调理性呢?这是因为,偏执狂有更大可能失败。偏执类似于一种赌博,
赌徒固然有赢的可能,但输的更多。
上面提到的天才儿童,虽然有个孩子在英语方面也表现出了比较强的天赋。
但家长并没有过分强调这方面。而是给孩子更多自由的时间和空间。
这个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最近结出了果实,就是孩子自己找到了自己特别钟爱的事情,
就是画画。孩子一睁开眼就要画画,想到的许多事情都要画出来,越画越好。
关键是,孩子越来越快乐,越来越显得有灵性。
如果硬要把普通孩子打造成天才儿童,这一般被称作人造神童。
具体会怎么做呢?家长的办法往往是填鸭。每天几个小时,看碟什么的,给孩子的生活塞的满满的。
家长完全按照自己的设计,去安排孩子的生活。而遮蔽了孩子内心里,那个自然的,天性的喜好。
那个自然发展的天才儿童,家长是被孩子推着走。起到的是呵护和帮助的作用。
比如孩子画画要消耗大量纸张,家长给孩子提供了丰富的用纸。
不会让孩子因为拮据,产生绘画方面的障碍。这就某种程度保护了孩子的自由创作。
那些人造神童的家长,是牵着孩子走。孩子是一个牵线木偶。
8岁以前,或者青春期以前,这是人造神童与父母的蜜月期。
过了这个时间,就可能出现惊人的反击。我研究的几个人造神童概莫能外。
人的自由意志是相当强烈的。如果硬要把孩子改造成毫无自由意志的牵线木偶。
这样的孩子说实话很难有大的成就。尤其是开创性的成就。
另外一点,这种孩子即便有一些小成就,也难以拥有完满的幸福。
萧愚 8-18
补记:
有些家长缺乏基本的是非观念。
你说炫耀孩子不好,她说,我就爱看人家炫耀。很好啊。
她没有明白,我通篇是讲,不要把孩子当作娱乐的工具,当作家长自证的工具,牟利的工具。
你作为看客,是挺过瘾,看看热闹,顺便吸收一些信息。可对那个孩子,这未必是好事。
你为何不能从孩子的角度去想呢?这样的炫耀,是对孩子发展有利的事情吗?
我是教育从业者,我来到论坛,没有心思娱乐。我只谈教育的原则,教育的是非。
如果你来到论坛就是娱乐休闲,不讲原则,我们绝对不是一个频率的人,请看到我的帖子之后自动绕行。
下一篇:《好苗子平庸化的背后》
http://www.ebama.net/thread-16998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