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非常 于 2013-9-10 20:40 编辑

       发这个贴子,因顾虑到会有广告的嫌疑,所以犹豫了一会。
      但忍不住要发上来。因为看到不少妈妈,对于孩子认字识词,对于孩子写作文还有不少的焦虑与困惑。本贴的文字内容,来自于我写的《作文多大点儿事 启蒙篇》。这是一本专门针对三年级以前(包括三年级)的孩子,如何进行文字启蒙及作文启蒙的书。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不少家长,包括学校的语文教育,有不少的误区,让孩子们在语文学习上走了不少的弯路。
      发此贴的意义在于,希望能对三年级以前的家长在认识语文、认字识词、学习作文等方面,有一些帮助。
   
        见过不少成年人写的文章,感觉问题出在大学;见过不少大学生写的文章,感觉问题出在中学;再看中学生写的作文,感觉问题出在小学;看过小学生写的作文,感觉问题出在低年级的启蒙阶段。
有一个不争的事实:语文学习成了最花时间、最费精力,收效最低,也最让人头痛的课程。尤其是作文,小学生普遍恐惧。
        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的语文,主要任务是认字识词;而到了三年级,写作从幕后款款走向台前。突然间,问题出现。小学生三年级,是作文问题的一个大暴露期,高爆发期!
       不少家长是坐等问题的到来,才开始重视作文的。小朋友没入学,自觉家宝天生丽姿、天生利智,都是小天才。上了低年级,一比排名,名次靠后,但似乎还心有不甘,心存侥幸,姑且容忍,有待观察。到小学中年级,分数没提高,才如梦方醒,才承认孩子既不是小天才,也不是发挥失常,方重视起写作来。这种心态,不能一网打尽,但绝对有代表性。
        虽然口头上、理论上都讲:小学低年级主要是打基础,积累字词对于日后的写作很重要。但从提笔写字到提笔写文,花了近两三年时间的学习积累,怎么还会出现作文大暴露、高爆发的问题呢?能否说明认字识词的基础性铺垫与建筑作文大楼之间,从读书认字到写作之间,存在着隔裂的断层呢?
        小学低年级的语文学习,果真是声母韵母、断文识字那么简单吗?小学低年级所学的语文知识,与今后的写作(甚至是分析、阅读、欣赏)有什么关联,并如何关联呢?
        尽管,学前班或在小学一二年级的课本中,大多数是儿歌、童话,主要是教育孩子认字识词。但他们所学的这一切,与日后的作文不无关系,且关系重大。
        对于刚刚接触语言文字的小朋友而言,他们恰如一块有待开发的璞玉。今后他们所写出来的文字的容貌品相,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早期的启蒙教育。家长们一定不要错过孩子小学阶段启蒙、开发的机会。
        作文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启蒙与培养,越早越好。
        本书致力于把认字识词与写作的线路打通。
        本书的重点,不是讲作文的技法,而是讲作文的启蒙。
        本书的主旨:用字词敲开写作的大门!
        本书不是为了直接进入作文的大雅之堂,而是针对正处于认字识词阶段的低年级小朋友,为他们打开一扇作文的启蒙之门。
        本书想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来启蒙、引导小朋友如何识字学词,如何发现、欣赏文字的魅力,如何将字词与作文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为今后的写作,打下扎实、牢固的基础。
如果认为,小学一二年级就是为了认字学词;或者认为,小学一二年级要提前准备,开始学习写作。这两种认识,都有失偏颇。特别是,不注重字词里的基本功,跳过启蒙教育就匆匆提笔上阵,拔苗“助”长,其实无“助”。
        本书的重点不在认字,也不在写文,而是力争在“认字”与“写文”之间打通一条线路,连通两者间的关系,使低年级所学的字词知识成为有效的输入积累,为日后的输出,提供充足而丰富的养料。
本书的读者是低龄儿童的妈妈,她们的孩子正处于从认字到写文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还没有学写作文,或是刚刚开始学写一些简单的作文,此时对孩子进行启蒙,作用与意义非常重大。

本书的基本理念是:
体会篇,多练段,推敲句,积累词
        体会篇:多读好作品,多从整体结构上把握,建立作文观。
        多练段:段是篇的雏形,从小处练,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推敲句:修辞技法最终都体现在句子上,宜从句中多揣摩。
        积累词:勿单纯抄词记词。在篇、段、句中掌握词更为有效,更能收获成片。
        这四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相互作用的整体。
不否认字词积累的重要性,但反对单纯化
       一条狗、一只猫,不能叫动物园;一丛草,两棵树,不能叫森林。单个的字与成篇的文之间,是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关系。
       一篇文章的价值是多样的,思想新颖、构思巧妙、生动形象、刻画细致、文辞优美,都是文章的亮点、看点。如果目不转睛地“盯”在字词上,就好比只看到了一棵树。
       没有见识过一只完整的豹子的人,是不可能通过窥管,识别出豹斑就是豹子的不能认为生僻艰涩的词就是好词。如果说单纯积累词就能写好作文,那成语词典该叫“葵花宝典”了。单独的文字要放在完整的篇里去认识,才有意义。字词只有在特定完整的语境下,在完整的“动物园”、“大森林”里,才有好与坏、恰当与不妥之分。
       文字与文章的学习,要既见树木,又见森林,这样才能收获成片,拔起萝卜带着泥!当小朋友拔起“篇”的大萝卜时,才会带出一坨一坨的“泥”(词)。
表达能力可以带动其他能力的发展
        孩子要注意培养的五种能力是:观察的能力、记忆的能力、思维的能力、阅读的能力和表达的能力。
       思维能力与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密切相关,是比后两者更高级的“脑”力。
       思维能力,又决定了阅读与表达的能力。
       阅读能力,不只是简单的记忆能力。更高级的阅读能力,是处理信息、再行重组的能力。“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话不假,但如果没有处理与重组,所谓的书就是一叠白纸外加密密麻麻的许多黑字。阅读能力主要体现在对于结构、思路、脉络的分析、处理上。
       表达能力与其他四个能力相较,是外显的,是顶端的;其他四个能力是内在的、隐含的、置于后端的。换句话来讲,读一百本书并不能证明一个人的能力,表达出来——做一个演讲,写一篇文章,才足以说明其才华。文字可以更好地展现一个人的优秀!
       因为表达能力可以涵盖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同时又是这四种能力的外在显示,具有很强的牵引性。所以,可以从表达能力入手,刺激并导引其他四个能力的开掘、发展。
       表达能力强的人,一定是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阅读能力不俗的人。由此而衍生出另一个理念是:
写作、分析、阅读、积累,是一回事,不是四回事
       所谓的阅读,需要认真分析。分析,主要是分析结构。分析到位了,阅读就到位了;阅读到位了,才有了所谓的积累。如果没有分析,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书、翻书,甚至是一目十行地“扫书”,是不可能有积累的。先学写作,再来阅读,写作与阅读、输出与输入,共同支撑、相互作用。
       会写作的人,一定会阅读。而阅读多的人,不一定会写作。因此,产生了一种更为有效的读书法:写作导引法。用写作的方法、思路、原则,去读书、去积累语文课本是最直观的作文教材。本书所采用的范文,多数来自于小学生一到三年级的课本,这样可让孩子在不增加额外负担的前提下,进行知识的再刷新、再 组合。
       同时,也希望重视启蒙、重视教育的有识家长,能多引导小朋友从国学经典中去汲取营养。
       希望本书的启蒙,是一粒种子,妈妈们能把这粒种子,转换成小朋友心中的一棵嫩芽。
       按时浇水,然后静等花开。
                                                                                                  【未完,接后楼】

7398 查看 72 收藏帖子 (37)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wjjzw1111

    2013-8-24 21:51:27 使用道具

    最担心的就是语文,总觉得抓不到方法
  • Jovin

    2013-8-24 21:54:31 使用道具

    是什么书呢?
  • 俣妈

    2013-8-24 21:59:15 使用道具

    非常老师的这套书早在收藏夹里的,准备等活动时再购入的。大俣马上一年级了,目前还不识字的他,已经在不知觉中开始了对词的积累。最近这一年里,每当给他读书时,他常会问我某词或某成语是什么意思,我也一直鼓励他只要有不理解的都可以问,我都尽力给他解释。我常想,要是没有一直坚持亲子阅读,他哪里能知道?
  • 非常

    楼主 2013-8-24 22:00:55 使用道具

    俣妈 发表于 2013-8-24 21:59
    非常老师的这套书早在收藏夹里的,准备等活动时再购入的。大俣马上一年级了,目前还不识字的他,已经在不知 ...

    因为教育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亲子阅读是一定要坚持的。这是一个好习惯。多陪孩子几年,会让孩子受用终身。
  • 非常

    楼主 2013-8-24 22:03:35 使用道具

    wjjzw1111 发表于 2013-8-24 21:51
    最担心的就是语文,总觉得抓不到方法

    从写作开始。会让孩子的语文收获成片功夫成片。
  • dtt7580

    2013-8-24 22:12:21 使用道具

    学习了!一直觉得写作和阅读是一个问题,孩子书读多了就有了写作的欲望,说自己肚子里想说的故事总在往外冒
  • wjjzw1111

    2013-8-24 22:14:57 使用道具

    我家孩子去年有段时间学习认字,是我太急功近利,给孩子压力比较大,没有坚持下去。今年有开始一段时间的强化认字,每天朗读小故事和儿歌,但是认过的字总是会遗忘。孩子的表达能力始终不好,虽然我们从一两岁就一直坚持亲子阅读。目前说话还不能够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一直都有忧虑。不得不说,学习英语占据了很多的时间,有段时间孩子只要看英语故事书。
        尽管现在孩子能够读了几百字的小故事,能猜测一些字词,但是我发觉在阅读方面,汉语已经滞后了,还有汉字的书写,那么多的笔画。孩子说还是英语更好学,写着也简单。
  • 非常

    楼主 2013-8-24 22:48:50 使用道具

    如蒙不弃,老夫随后几天再来做点连续剧的“广告”。敬请大家稍候。
  • 俣妈

    2013-8-24 22:50:57 使用道具

    非常 发表于 2013-8-24 22:00
    因为教育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亲子阅读是一定要坚持的。这是一个好习惯。多陪孩子几年,会让孩子受用终身 ...

    大俣现在开始能听长篇的,最近两周连着读了罗尔德 达尔的6本书,其中他最喜欢的3本还读了两,三遍,两百多页的长篇小说读起来可比绘本读起来费劲费时多了,不过只要他俩需要,我会把已坚持了五年多的亲子阅读一直继续读下去的,我常想等到他俩不再需要我读时,我一定会不适应不习惯呢。
  • lucky123

    2013-8-24 23:23:43 使用道具

    我也想知道是什么书!来自: Android客户端
  • 非常

    楼主 2013-8-24 23:25:34 使用道具

    lucky123 发表于 2013-8-24 23:23
    我也想知道是什么书!

    《作文多大点事儿 启蒙篇》
  • dgx66

    2013-8-25 08:03:48 使用道具

    谢谢非常老师!谢谢!
  • 非常

    楼主 2013-8-25 09:23:41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非常 于 2013-8-25 09:37 编辑

            一、叠音词的启蒙     

          中国文字,有音、形、意三个要素。在孩子们刚刚识字的时候,就要启蒙孩子们慢慢体会到,文字不仅能表现各种丰富动人的声音,文字本身,就是美丽悦耳的声音。这种声音,是频率、是节奏,是旋律。

            当婴幼儿牙牙学语,张口叫“爸爸”、“妈妈”时,就标志着他们开始说话了。如果婴儿一张嘴说话就是“妈”、“爸”,是不是显得老气横秋,吓人一跳?
            当我们与低龄儿童交流时,总会说“吃饭饭”、“喝水水”、“睡觉觉”;在为小朋友念儿歌时也常用“小鸡唧唧”、“小鸭嘎嘎”、“小羊咩咩”等,来表现这些小动物可爱活泼的形象。
            由此可见,叠音是小朋友与生俱来的一种语言形式,也是小朋友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一种语言形式。在启蒙阶段,要充分重视这种语言特性。

            民国期间,学生问国学大师刘文典,怎么样才能把文章写好?刘回答:只要注意“观世音菩萨”就行了。学生不解,刘加以解释:观,就是多多观察;世,就是要明白人情世故;音,就是讲文章要有音韵;菩萨,就是要有救苦救难、为广大民众服务的菩萨心肠。
            故事中所指的“音韵”,主要包括:
            一个字的发音;一个字的声母与韵母;
            一组词的双声、双韵与叠音,还有词的对称;
            一句话里的音节;
            一段话中的押韵。
            总的来说,音韵的作用,就是要让文字像音乐一样,通顺流畅、富于节奏、朗朗上口。

            所谓叠音词,是指字形、字音一样的两个字组成的词或词组。叠音词是一种应用极广的词类,从音声上看是叠词,从结构上讲是对称词。
            重重叠叠,叠叠重重,就如空谷传声,借声音的重复、回荡,增进了语感的份量,扩大了语调的和谐,能够强化我们对语言的感受,使听觉得到一种循环往复、余音绕梁的美感。
            叠音词既可以摹色(事物的大小形状等),又可以摹声(事物发出的声音),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
            杜甫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用“萧萧”摹拟落叶声;
            黄巢的《题菊花》:飒飒秋风满院栽。用“飒飒”摹拟风声;
            岳飞的《满江红》:凭栏处,潇潇雨歇。用“潇潇”摹拟雨声。
            这些声音生动、逼真,使人身临其境。

            用叠音词摹色的例子也不少。
            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用“瑟瑟”形容江水颜色如碧玉。
            叠音词可使文字音律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富于音乐美。

            叠音词充分利用了汉字语音音节的特点,把字音具有的表情达意的作用淋漓地尽现出来。简单来说,叠音词的作用就是形象直观、具体可感。
            例如,“哭啼”两字,只是表示一个动作;而“哭哭啼啼”,不仅表示一种动作状态,还形象直观地表达了伤心的情感。
    再来比对一下:
            他恨——他恨得牙根痒痒;
            小明很生气——小明气鼓鼓的;
            琪琪求妈妈买个唐老鸭玩具——琪琪磨磨叽叽地让妈妈买个唐老鸭玩具;
            水龙头一直流着水——水龙头哗哗啦啦地流着水;
            小亮一口气把饮料喝完了——小亮咕嘟咕嘟把饮料喝完了。
            叠音词所表现出来的形象性、确切性、音乐性,在小学生的课本中,处处可见。启蒙时需要格外重视。(颜色与声音的叠音词还将在第十章中重点介绍。)

            叠音词的妙处
            叠音词运用得恰到好处,可使所描绘的自然人物形象、景色特征更加直观可感。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纷纷”、“细细”,叠音词用得精妙,使其富于艺术魅力,成为千古名句。
            白居易的《琵琶行》用叠音词来描绘音乐: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叠音词能将乐声的强弱、快慢、轻重表达得十分具体。

        以上内容摘自《作文多大点事儿 启蒙篇》第四章:音形意合一,文字的声韵

          【未完待续】                                                                                                                                                               







  • jlliang

    2013-8-25 09:26:25 使用道具

    期待楼主多发一点!



    jlliang于2013-8-25 09:27补充以下内容:
    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妈妈应该怎么做呢,希望多一些实践性的引导,方法
  • eggapple

    2013-8-25 09:28:33 使用道具

    {:soso_e154:}楼主的那本书我好像买了,还没空仔细研读呢
  • 非常

    楼主 2013-8-25 09:33:57 使用道具

    jlliang 发表于 2013-8-25 09:26
    期待楼主多发一点!

    好的,敬请关注更新。
  • fztfzt

    2013-8-25 09:59:18 使用道具

    用叠音词摹色的例子也不少。


    船动湖光艳艳秋 斜晖脉脉水悠悠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wjjzw1111

    2013-8-25 13:32:14 使用道具

    买了,4本在当当都买了,明天大约能到吧。孩子的语文是我最纠结的
  • 非常

    楼主 2013-8-25 13:52:18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非常 于 2013-8-25 18:43 编辑

           二、从语文课本的儿歌中认识叠音词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叠音词的现象比比皆是。在此仅以三年级以前的课本试举几例。也希望妈妈在辅导、启蒙小朋友语文的同时,从课本中跟小朋友一起去寻找叠音词。
            叶圣陶的《小小的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76页):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弯弯的小小的闪闪的蓝蓝的属于叠音词。这些叠音词把船的形状和大小、月亮的形状、星星的明亮以及天空颜色,描写得非常形象、非常生动。
            《轻轻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3页)
            小兔小兔轻轻跳,
            小狗小狗慢慢跑。
           要是踩疼了小草,
            我就不跟你们好。
            “小兔小兔轻轻跳小狗小狗慢慢跑,均属叠音词。把小兔、小狗可爱活泼的样子表现了出来。

            《在一起》(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第19页)
            小黄鸡,小黑鸡,
           欢欢喜喜在一起。
           刨刨土,捉捉虫,
           青草地上做游戏。
            “欢欢喜喜刨刨土捉捉虫,均属叠音词,把小鸡们欢喜、轻快、愉悦的样子表现了出来。

            《四季》(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61页)
            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荷叶圆圆,他对青蛙说:我是夏天。
            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天。
            雪人大肚子一挺,他顽皮地说:我就是冬天。
            “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弯弯,属于叠音词,把草芽、荷叶、谷穗的样貌特征准确、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小小竹排画中游》(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64页)
            小竹排,顺水流,
            鸟儿唱,鱼儿游,
           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
            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
            文中的绿油油属于叠音词。禾苗不仅绿,而且亮,摹色确切,趣味更多。

             《哪座房子最漂亮》(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66页)
            一座房,两座房,
            青青的瓦,白白的墙,
            宽宽的门,大大的窗。
            三座房,四座房,
            房前花果香, 屋后树成行。
            哪座房子最漂亮? 要数我们的小学堂。
    青青的白白的宽宽的大大的,属于叠音词,通过使用叠音词让状物更加丰富、舒展。

            《秋天到》(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0页)
            秋天到,秋天到,
            秋天庄稼长得好。
            棉花朵朵白,
            大豆粒粒饱。
            高粱乐红了脸,
            稻子笑弯了腰。
            秋天到,秋天到,
            秋天果子长得好。
            枝头结柿子,
            架上挂葡萄。
           黄澄澄的是梨,
           红通通的是枣。
    “朵朵白”、“粒粒饱”、“黄澄澄”、“红通通”,四处叠音词,分别把棉花、高梁的状貌(摹色),梨与枣的颜色(摹色)形象地刻画出来。

    【未完待续】                                                                                                                                             
  • diana_d

    2013-8-25 17:27:08 使用道具

    全套都买了,可是非常老师的语音课没有听全,一忙又没去关注重播,继续关注、学习
  • 千千妈

    2013-8-25 17:47:44 使用道具

    全套有了,这个假期一篇篇的文章过,读了两本,孩子收获很大!感谢老师!
  • jlliang

    2013-8-25 21:51:15 使用道具

    继续继续,搬个板凳来学习!
  • 鱼鱼囡囡的围脖

    2013-8-25 22:28:38 使用道具

    买了启蒙篇,一直没好好研究,准备启动
  • 碧海欣语

    2013-8-25 22:38:59 使用道具

    语文写作也一直是我的弱项,上学时我是书看得比较多,语文上半部分不怎么失分,但作文得分总很低
  • lovespecial

    2013-8-25 23:20:46 使用道具

    跟着学习了,老师的书也在学习中。但是因为自己的水平也有限,有个小请求,老师多来点视频上课如何
  • 昏昏鱼睡

    2013-8-25 23:36:54 使用道具

    以前买过两本。但是启蒙篇没买过,等着非常老师的帖子哦
  • 非常

    楼主 2013-8-26 11:53:26 使用道具

    lovespecial 发表于 2013-8-25 23:20
    跟着学习了,老师的书也在学习中。但是因为自己的水平也有限,有个小请求,老师多来点视频上课如何


    视频的制作涉及到个人力不能及的诸多因素,呵呵。但我的博客中有几个视频,您查找一下,或许对您有帮助。
  • 非常

    楼主 2013-8-26 14:21:51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非常 于 2013-8-26 14:30 编辑

                    三、从语文书的范文中认识叠音词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叠音词的现象比比皆是。在此仅以三年级以前的课本试举几例。也希望妈妈在辅导、启蒙小朋友语文的同时,从课本中跟小朋友一起去寻找叠音词。


            《邓小平爷爷植树》(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0页)
           一棵绿油油的小柏树裁好了,就象战士一样笔直地站在那里。邓爷爷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绿油油”,属于叠音词。

      《胖乎乎的小手》(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5页)
             爸爸下班回来了……说:“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呀!”
            妈妈下班回来了,看见画,笑着说:“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
          “胖乎乎”,属于叠音词,使小手生动可感,让小朋友可爱的样子跃然眼前。

            《两只鸟蛋》(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39页)
            我从树杈上取下两只鸟蛋,小小的鸟蛋凉凉的,拿在手上真好玩。
            “小小的”、“凉凉的”,属于叠音词。

            《荷叶圆圆》(一年级下册62页)
            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
            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

            “圆圆的”、“绿绿的”、“亮晶晶”、“笑嘻嘻”、“一朵朵”,属于叠音词。

            《两只小狮子》(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20页)
            狮子妈妈生下了两只小狮子。
            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另一只却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
            一棵小树问懒狮子:“你怎么不学点儿本领啊?”
            懒狮子抬起头来,慢吞吞地说:“我才不去吃那苦头呢!”
      小树说:“那你以后怎样生活呢?”
            懒狮子说:“我爸爸和妈妈是林中的大王,凭着他们的地位,我会生活得很好!” 
         这话被狮子妈妈听到了,她对懒狮子说:“孩子,将来我们老了,不在了,你靠呢?你也应该学会生活的本领,做一只真正的狮子!”
            “懒洋洋”、“慢吞吞”,属于叠音词。

            《看菊花》(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93页节选)
           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人们边看边走,边走边看,舍不得离去。
            “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属于叠音词。

            《世界多美呀》(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01页节选)
            小鸡用小尖嘴啄蛋壳儿。它啄呀啄呀,啄了很久,才啄出一个小小的洞眼。它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属于叠音词。

            《小松鼠找花生果》(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40页节选)
           树林旁边长着许多花生,绿油油的叶子,黄灿灿的小花,真好看。
            “绿油油”、“黄灿灿”,属于叠音词。

            《云房子》(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35页)
            没有了,没有了。天空像洗过一样干净,只剩下一个笑眯眯的太阳和一片水汪汪的蓝天。
            “笑眯眯”、“水汪汪”,属于叠音词。

            《蒲公英》(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46页节选)
           太阳公公看见了,亲切地嘱咐他们:“孩子们记住,别落在表面上金光闪闪的地方,那是沙漠。也不要被银花朵朵所迷惑,那是湖泊。只有黑黝黝的泥土,才是你们生根长叶的地方。”
            “金光闪闪”、“银花朵朵”、“黑黝黝”,属于叠音词。

            《石榴》(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85页节选)
           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一颗颗”、“酸溜溜”、“甜津津”,属于叠音词。

            《北大荒的秋天》(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9页节选)
           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哗啦啦”、“黑红黑红”、“乐呵呵”、“一团团” ,属于叠音词。



                                        【未完待续】                                                      

  • 非常

    楼主 2013-8-26 22:01:03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非常 于 2013-8-26 22:13 编辑

            四、从古诗中认识叠音词         


            《古诗十九首》在叠字运用上堪称典范。如《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
    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
    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
    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
    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
    空床难独守。
            “青青”、“郁郁”、“盈盈”、“皎皎”、“娥娥”、“纤纤”,开头六句连用了六组叠音词。前两句是绘景,用“青青”、“郁郁”描写春天草木浓密的生机;后四句写人,“盈盈”、“皎皎”、“娥娥”、“纤纤” 四组叠字将思妇的容貌、体态、仪表、装扮等写得十分逼真。

            再如《古诗十九首》中的另一首《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全诗仅十句,用了六组叠音词:用“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形象而传神地表达了牛郎与织女天隔一方、缠绻相思,此恨绵绵、永无绝期的感情。

            李清照的《声声慢》也极为经典:

    寻寻觅觅,冷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惟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开头连用了七组叠音词。“寻寻觅觅”,侧重写怅然若失、心神不
            定的动作;“冷冷清清”,侧重写孤单寂寞、形影相吊的感受;“凄凄惨惨戚戚”侧重写凄苦悲戚的心境。
            全句以“情”贯穿,在声律上急促跳动,铿锵有韵,有节奏感。使读者感同身受,极具感染力。

            在要求小学生学习背诵的古诗中,叠音词的运用也十分常见。
            骆宾王(唐)的《咏鹅》(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57页)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诗中的“鹅鹅鹅”也属于叠音词。正因有了叠音词,读起来有一种文字赋予的清新明快、明丽舒朗的感觉。

            《锄禾》(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19页)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全诗语言虽然平易,但粮食“粒粒”与滴滴汗水相暗合,将盘中餐的来之不易表达得十分妥切、有力。

            杨万里(唐)的《小池》(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60页)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尖尖”别有情趣,把细流无声、晴日照阴、荷叶小小、蜻蜓早立的气息清新活泼表现了出来。

            白居易(唐)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5页)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诗中的“离离”表示草木纷披浓密,与“春风吹又生”的相呼应;“萋萋”表示草木繁茂,映衬“满别情”,情景交融,对比反差,更显送别朋友时的惜别之情。
            孟浩然(唐)的《春晓》(人教版一年级下册12页)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诗中的“处处”即是叠音词,描绘各地各处,鸟声遍布,余音绕梁,循环不绝。

            孟郊慈(唐)的《游子吟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88页)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密密缝”、“迟迟归”,属叠音词,把慈母的怕儿受冻,恐儿迟归的慎密心思与复杂心情表露无遗。

            杨万里(宋)的《宿新市徐公店》(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6页)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篱落疏疏”,属叠音词,使得篱笆稀稀疏疏的场景印入脑海,极有画面感。

            叶绍翁(宋)的《夜书所见》(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35页)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萧萧梧叶”属于叠音词,形容风声,有冷落凄清之意,与“送寒声”相映成趣。

            王维(唐)的《送元二使安西》(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01页)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客舍的“青青”属于叠音词,与柳色之“新”、 浥尘之“轻”相呼相应。清朗的天宇、洁净的道路、青青的客舍与翠绿的杨柳,共同烘托出一幅雨后清新的情调。而客舍青青在这四个景色中,最为具体、最为明快、最为可感。

            张籍(唐)的《秋思》(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2页)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后两句意思是:急急忙忙写就的家书不能把自己的思乡之情说完,在邮差临走之际又急忙打开书信查看。“匆匆”是叠音词,把“欲作家书意万重”的复杂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杜甫(唐)的《江畔独步寻花》(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47页)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千朵万朵”、“时时舞”、“恰恰啼”,这些叠音词生动具体地表达出了锦簇的花团,翩翩起舞的蝴蝶和悦耳愉心的莺歌,不仅有助于形成句式的对仗,且使语意更丰富,更生动,将诗人内心的欢愉表露无遗。

            苏轼(宋)的《浣溪沙》(人教版六年级下第152页)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叠音词“潇潇”,形容雨声淅淅沥沥,表凄厉之意,与“谁道人生无再少”之句,一声一意、一景一情,互为呼应。

            王观(宋)的《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人教版六年级下第153页)
    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
    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眉眼盈盈处”,一语双关,既是喻指秀丽山水之美,又是表达美目传恨、秀眉凝愁,情态传神可拘。

            古诗词中叠音词的使用频率很高。有人做过统计,《诗经》三百零五篇中使用叠音词的有二百篇。在鉴赏古诗词时,对叠音词的特殊功能不容忽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