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萧愚 于 2013-9-8 13:56 编辑
最近大家都在频频转发台湾的这条新闻。我看了看,这个新闻来自台湾新闻网。很短。据我的记忆,类似的新闻,其实五年前我就看到过。
这个禁令,主要针对的是“台湾的幼儿教育机构”,
为什么要禁止台湾幼儿机构教英语呢?
理论根据,是我以前文章曾经提到的“
最佳配套条件”。
台湾教育部门认为,许多幼儿教育机构,缺乏这个最佳配套条件,
外语教学往往流于形式,迎合家长抓住敏感期的急迫心理,教学成了无实效的表演。
家长与机构相互间自我催眠,自我陶醉。排挤了孩子的母语以及正常发展的时间空间。
所以这个禁令,并非说幼儿不能学英语,
而是说,既然大部分机构,都没有办法满足配套条件,那就干脆一刀切,发出禁令。
这种做法,自然有误伤的可能。比如让那些有语言天赋的小孩放缓了脚步,
让一些优质的教学机构成了炮灰。但,作为政策,往往会权衡利弊,
如果这个禁令利大于弊,那就有推行的必要。
对于我们家长来说,我至少十来篇文章,反复呼吁,
学英语一定不要太狂热,一定不要用那些想当然的,无实效的,表演性的方法自我催眠。
家庭英语教学,要在科学的指导下,一步步慢慢来。
不追求所谓的短时期效果,而是把英语学习,整合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之中。
不排挤正常的母语学习以及其他发展。
台湾教育部的禁令管不着每个家庭。但家长自身要有清醒的头脑。
禁令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包括我的“唱反调”,“泼冷水”,实际上出发点也是这个。
关于珠心算,我四年前就论述过这个问题,
详情可参考:
珠心算:一种表演性的能力
至于作文,幼儿学习这个毫无必要。不再赘述。这里再简单说说读经这件事。
我曾经围绕这个主题写过十多篇博文。实在懒得多说了。
幼儿背四书五经,意义微乎其微。但许多家长把这当作一种信仰来操作。
暴露出许多家长在幼儿教育方面,几乎没有正确的观念。
幼儿教育的关键词是自主--主动--探索--互动--沟通--交流--游戏。。
具体可参考我写的“主动是幼儿学习之本”。
读经,包括一些错误的英语学习方式,跟这些关键词统统绝缘。后果是什么?
后果不在于偶尔读经如何如何。有人跟我抬杠,我每天就花半小时,一小时读经,会有什么后果?
实际上,单就每天半小时读经来说,其消极影响谈不上很大。
但值得警惕的是家长的教育观念。比如,
有些家长特别倾向于那种被动式的灌输性学习。
他可以让孩子花一小时读经,然后可能一小时错误的学英语(如汪氏读绘本、磨耳朵),
然后一小时弄其他类似的东西。三个小时,都是一个模式的……
(汪培廷的方法我在博客曾经批评过,这里不再赘述。)
我曾经看过一个家长给幼儿安排的“课程表”,满满的都是这种被动型的学习活动。
那些主动的、互动的活动基本没有安排。
长此以往,被动且低效的学习,不仅挤占了儿童其他潜能的发挥,也排挤了孩子灵性发挥的空间。
这些都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建立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
台湾教育部也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建立在长期研究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
这方面的论文我就读到过多篇。
理论,就是从千百万儿童的发展中总结出来的规律性的东西。
对于理论适当了解有好处。
我希望台湾的这条新闻能够给你一些提醒,不管是真的新闻还是旧闻翻炒,
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一下背后的那个为什么。
萧愚 9-1
audrey1980 发表于 2013-9-8 12:13 
我是新手,我想问问萧老师,汪的那套有什么特别的错误,我最近还看了她的书
1、被动型的学习方式
2、忽视可理解输入
3、缺乏系统
4、缺乏科学的理论基础
5、对语音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