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王青博士 于 2013-9-5 13:13 编辑
前文(《国内学外语的终极目标是高中阶段托福雅思的成绩)》)明确提出了中国孩子学习英语的终极目标是“在高中或大学的年龄段,在托福、雅思等专门针对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而设计的水平考试中取得英语国家大学入学认可的相应成绩”。这是一个很实际的目标,看看身边,在高中或大学阶段达到这个目标的孩子并不少,平均水平的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都可以达到。还有更多的孩子把精力专注于了高考,先把英语高考本身的缺陷放在一边不提(新浪博文:《中国不能不考英语吗?》),如果单从英语的角度看,这些学生如果真是去考托福雅思,把对付高考一半精力拿出来做准备,也应该很容易达到这个目标的。
这个目标的核心是英语要到达一个站得住脚的程度,包括两个关键点。一是把语言水平设立在可以用的程度上,或是可以出国应付学习生活,或是在国内稍加职业培训可以从事与英语密切相关的工作。二是把年龄段设立在青春期的后期,不然青春期前学的外语是会忘的,没过青春期的孩子抽象思维和理解能力都有限,其实也谈不上深入有效地使用一门外语的。这两个关键点少一个,孩子的英语都不算能站住脚。
那么,一个中国孩子从英语的零起点开始到实现这个终极目标,中间需要走过的路就是中国孩子的英语线路图了。有高人指出,外语学习就不是一个一刀切的过程,哪有什么“线路图”存在呢?的确,要说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线路图”,那就有点像“九阴真经”了,寻找这样的武林秘籍那是在试图取巧,不现实。可是现在中国太多的父母对于孩子的英语多是局限在了对一时一式的计较上,看不到学习的全过程。这样的话,孩子大人都要多花不少力气,有些阶段还要承受本不该有的心理压力。我在这里描述出的这一张“五部曲”的线路图其实是现在大多数人在走的路,希望加进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一些深度地剖析,帮助父母们看到更大范围里孩子英语要走的路,进而可以更好地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缓解忧虑,少走弯路。虽然说人走得多了就成了路,不过路走得对不对、有没有弯路绕路、每一段路应该注意什么、关键的力气该使在什么地方等等,这些问题还是值得去弄明白的。
第一部:蜜月。学龄前时期。
这个时期的关键词是一个“甜”字诀。利用国外来的先进的、系统的方法和材料作为介质,带着孩子念儿歌、唱童谣、读绘本、做游戏,并依此基础构建新型的亲子关系,促进孩子智力发展,带着孩子健康快乐的“甜蜜”成长。因为这时孩子还不可能系统地学习一门第二语言,而国内充斥的各种“时髦”的英语教学方法和材料,都是平移套用英语国家的教孩子母语的东西,而且那些东西本身在美国等国家也是通过学校系统甚至全社会来完成的,如果仅靠我们家庭和校外的力量,根本不可能系统地完成学习。这个阶段要是少了“甜”字,就只剩下“磨”了,是大人孩子从时间到精力到金钱的磨损与消耗。套用现在时髦的网络语言说,蜜月期你要太拿孩子的英语当回事,那你就输了。
第二部:困惑。小学低年级时期。
蜜月的甜蜜之后就会是困惑,这时的父母们已经不再为幼教时见到的自己以前从未曾见过的由国外平移过来的英语教学手段兴奋得两眼放光了。静待花开的未必能等到孩子的英语花开,本来有些早教底子的孩子在班上优势逐渐消失,还想让孩子的英语继续往前发展的又发现前期立足于英语拼音Phonics系统的学习在教材和方法上很难跟学校的主流教育体系衔接,还有少数在在焦虑自己孩子错过了“启蒙期”的。
这个时期的关键词应该是一个“安”字诀,稍安勿躁。其实这个年龄段大多数国家也都还没有系统地开始学外语呢。目前国内学前阶段的学习大多都是依托国外Phonics的系统进行的,甚至有孩子已经把即将退出美国教育舞台的“加州教材”学了好多本了,比美国同龄孩子快得多。这样的学习从语言角度看,年龄上已经超期,而且多为顺着教材在走,只有表、没有里。再往前学,美国孩子三、四年级掌握了阅读能力以后有阅读理解深度要求的教材,我们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自然对付不了了。既不看好国内的现有体系,又没法继续跟着国外的教材超前走了,这里的技术断层必然出现,困惑和瓶颈也就跟着来了。
“安”就是安心让孩子跟着学校的系统走一走,这包括其他科目的学习和学校环境学习方法的掌握,毕竟现代社会的孩子要在学校环境里成长十几、二十年呢。学会了在学校、在班级这个社会群体里的生存,对于成绩的影响要远远大于那一点点由早教期间的偷跑带来的优势。这时的“安”,也算对于孩子早早开始英语学习的一个修复吧。学校的头开好了,对于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第三部:为伊消得人憔悴。小学高年级阶段。
这个阶段的关键词就是“学”了。应用语言学界的倾向性意见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实际操作都是在孩子青春期之前这个阶段开始系统的外语学习。这时的孩子几乎掌握了所有的学校环境学习能力,母语以及通过母语建立的知识面、世界观已经可以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第一利器发挥作用了。使得他们可以进行抽象、系统地语言学习,可以真正开始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地学习第二语言了。如果选择在学校系统以外继续加码,他们也可以跟随某一套学习理论系统地学习与发展下去了,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外语学习方式会在他们身上充分发挥出来。这里要注意的就是并没有所谓最佳的外语教学方法的存在,完全笃信或是完全否定任何一套理论或体系都是不可取的。这个年龄阶段,通过一定的有效学习,孩子可以很快达到阅读原版书的程度,而原版书的阅读是目前中国英语环境中最靠得住的承载实际交际意义的语境。这个阶段如果能够迅速进入原版阅读并且形成阅读习惯,就拿到了解决以后英语问题的金钥匙。
第四部:七年之痒。初中阶段。
“七”在西方是个神奇的数字。世间的事情过了七年,似乎就注定了一个“分”字,陆陆续续学了七年的英语何尝又不该分了呢?到了初中的后期,孩子们陆陆续续也学了七年英语了。而这个阶段的孩子,一方面求知欲很强,另一方面正在形成自我,这时的学习如果不能让他们实际结果,心态就要变坏。国内因为人为地过早开始学习英语,累积了多年头孩子的心理疲态要出现了,偏偏这时又碰到不怎么高明的学校教育,双重作用下孩子的英语成绩从此走向下坡甚至于从英语开始走向自暴自弃的个例都不少。 这时的关键词是一个“分”字诀。面对中国的实际,帮孩子“分”出一个英语的大方向来,应该是作为过来人的父母最有价值的地方了。
分出大方向,就是要决定下一步的英语学习是应该按照准备高考或是出国留学这样的目的要分开。要准备高考的,就按应试的路子来,跟上班上的学习、保持良好的考试成绩,同时保障孩子的自信心。至于英语的实际使用,留待后一步再依据人生的发展来定了。如果是打算出国,趁着孩子还在能够迅速接纳新事物的年龄段,通过原版的阅读和视听,多多接触和了解外国的文化。跟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认同度越高,将来目的语的学习就会越快越高(新浪博文:《不吃火鸡学不好英语》)。将来真的到了国外,最大障碍并不是语言,而是文化差异。这时的这个“分”字,是在大方向上帮助年龄敏感期的孩子解决英语学习原动力的问题。
第五部:功德圆满。高中阶段。
实际上,学了这么多年外语到了这个时候达到托福雅思的终极目标本就不是什么难事了。这时的关键是一个“勇”字诀。如果准备高考的,那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要是准备出国的,就该要去“勇”闯天涯了;如果就此使用外语吃饭,也要“勇”于面对人生。实际上,中国的外语学习到了这个阶段,就一定要划上一个阶段性的句号,让人们完全投身于外语的实际使用中去了,毕竟外语还有外语学习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而已。没有勇气画上一个句号,就会永远在学、永远不能用,外语当然就成了人生最大的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