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菜青虫 于 2011-5-23 22:57 编辑

大家好,我是菜青虫,目前从事儿童英语习得研究。与Hi版交流后才知道这里,我很喜欢这里的氛围,以后将常驻于此与大家交流。
我的研究方向是如何以群体的形式来让孩子习得英语,在研究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如果我的一些成果也可以给以亲子英语为目标的各位一些启示,我将不胜荣幸。
我之前在豆瓣上发过8篇“英语思维漫谈”系列文章,阐述了我对语言及语言习得的一些看法。我将在这里重发,并且逐篇进行优化修正,希望大家多多反馈。

好,首先是第一篇,略有些长。
【优化版】英语思维漫谈(一)——初探思维

英语思维,是传说中英语的至高境界,就如武功中打通任督二脉,一旦获得就能达到飞叶摘花皆可伤人的境界,可以自由驾驭英语,可以流畅沟通,可以成名成师, 整个世界都将对你开放


可当你满怀憧憬,遍寻典籍,想迈入此康庄大道时,却会发现,有无数的门派都宣称可以帮你达到这一境界——有疯狂派、“逆向宗、“学科寺”……每个门派似乎都是如此的自信满满,门徒众多。他们的典籍各异,观点不同,却也没有遮遮掩掩,你可以逐个查看。不过在似是而非,甚至互相矛盾的描述中,没有一家逻辑清楚的告诉你英语思维到底是什么,大多是一些感性描述或是个人体验。如果你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人,你会发现这相当令人痛苦,难道这个领域就没有科学了么?并非如此,其实脑科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等前沿学科已经有了相当的研究成果,只不过由于学科间壁垒,没有传递到下来。下面我将从各学科交叉的角度向大家解释,什么是英语思维。


思维即是结构化的神经活动,就是说科学的世界里,使你成为独特个体的,是你脑中上千亿神经元细胞间的独特连接,每个神经元平均与几十个神经元连接,形成总数达到100万亿的链接。当然这些链接并不是像浆糊一样连在一起形成我们的脑,而是按照人类进化的先后形成三层大脑。


第一层是脑干,是生命中枢。它与一切含有生命特征的机能(睡眠、清醒、体温、呼吸、食欲、性欲等)有关。爬虫类动物也拥有这层大脑,因此也被称为爬虫脑。


第二层叫做边缘系(旧皮层),这里是控制感情的扁桃腺、控制记忆的海马体、控制欲望的阿肯伯氏核等神经中枢密集的地方,这一层也被称为哺乳动物脑。


第三层在大脑的最上端,叫做新皮质,人类拥有相比其他生物更为发达的新皮质,这一层也称为灵长类动物脑。在这里不仅调节与创造有关的一系列活动,包括理性、矛盾、幸福等高等感情,也是由这一层大脑调节。

人类的语言,作为生物界独一无二的进化产物,也是存在于新皮质上的。具体的表现,就是在新皮质上有特定的语言区。人类的语言区主要有两个:布洛卡区和威尔尼克区,都得名于发现他们的科学家。布洛卡区是大脑的言语表达中枢,主要功能是口语表达和深层次的语法。当人的布洛卡区受损,人的表达能力出现严重问题,无法说出完整的句子,大多是个别词语的电报式语言。而威尔尼克区,是大脑的言语理解中枢,主要功能是言语理解,这一区域如有损伤,患者尽管能主动说话,听觉也正常,但却听不懂别人的话语,也听不懂自己所说的话。简单说:一个管输出,一个管理解。请大家记住这两个脑区,下面还会提到。

基本理论铺垫完毕,我们可以来谈谈思维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不谈广义的思维,而只谈语言思维。在说英语思维之前,我们可以类比“汉语思维来帮助我们理解。什么人具备汉语思维?呢,简单来说:正常人。智商正常成长在汉语环境里的中国人都具备汉语思维,甚至当我们应用奥卡姆剃刀”——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我们应该认同5岁的幼儿园儿童也具备汉语思维,每个5岁儿童都已经将大部分语言结构习得内化,可以轻松驾驭。有很多孩子3岁的时候就已经可以滔滔不绝了,欠缺的只是知识。世界上的语言对婴儿来说没有不同,每个婴儿都能自然掌握世界上任何一门语言。婴儿的脑就像一片神奇的魔法土地,接受不同语言光线”照射就会同时生长出不同的语言之树,而且过程轻松惬意毫不费力。如果一个人从婴儿起就接受两种语言丰富的输入,那么显然他就具备这两种语言思维。

好,如上所述从小接受双语刺激,具备双语思维的人,让我们叫他双语者。在中国,我们很少接触这样天生就掌握两门语言的人,大部分是上学后才开始学习“外语”的。这些人中的少数人机缘巧合及经过后天努力,也能达到很高的语言水平,甚至让人区分不出。那么这两种先天后天的双语者,脑中的语言区是否有不同呢?

1997年有一项同时发表在《自然》和《纽约时报》的研究:科学家们在纽约征集了12个双语者,其中6个在婴儿时期掌握第二语言;另外6个在11岁左右开始接触第二语言,并在讲这种语言的环境里生活,并在19岁之前达到流利。研究人员要求他们尽量用复杂的句子默想一天中做的事,同时用fMRI(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来扫描他们的大脑。fMRI可以看到血流在受试者脑中不同部位的增减,而据此研究者可以得知当受试者在脑中应用语言时涉及的区域。实验的结果是:受试者整个脑部都被大范围激活(情境回忆涉及多个脑区),但部分区域的活动高度活跃,这些区域就是我们之前说到的语言区布洛卡区威尔尼克区。两组实验者在威尔尼克区的脑部活动并没有不同,但在布洛卡区则有戏剧性的差异:婴儿时期的双语者只有一个布洛卡区;而青少年时期的双语者则有两个布洛卡区,彼此紧挨却互相独立。

    这个发现有着重大意义,下面来进行解读。

布洛卡区的不同成因比较复杂,并且输出系统的建立要以言语理解系统的建立为前提,让我们放到后面说,先来看区域相同的威尔尼克区。前面说过,威尔尼克区主要的功能是负责言语理解,负责语言的意义。那么意义具体是什么?它包括哪些方面?它是如何形成的?弄清这些问题对于理解英语思维的形成是很必要的。解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和另一个说法一起来分析,那就是英语环境。说到掌握英语,人们经常习惯性的说出需要语言环境,可如果你接着问那什么是语言环境呢?很多人就会很诧异,因为他们觉得这不就是顾名思义嘛,周围到处都是英语不就是语言环境了么?如果我们深入想一想,就会发现这种说法很不负责任。现在技术发达媒体丰富,各种形式的英语资料获取非常容易,按理说想要营造一个全是英语的环境似乎并不难,可我们也并没有看到所有的幼儿都成为双语者,而学生和成年人学起英语来也还是那么费力。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到底什么是意义英语环境?我认为:语言环境是指语言的声音信号在符合情境的条件被感知,而情境包含的信息则构成了声音信号的意义。这句话听着看着都拗口,我来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我们观察咿呀学语的幼儿。他们听到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哪怕是只言片语,总是伴随着情境,而且大多是直接体验到的。例如,听到爸爸这个声音,婴儿可以看见眼前的父亲;听到妈妈说自己便便臭臭,婴儿是看得到便便,闻得到臭味的;听到吃饭饭,婴儿是见到并且要吃的。也就是说,幼儿从呱呱坠地地那天起,听到的话语(声音信号)便于他们所亲身体验的事物或所观察到的现象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幼儿听到的声音信号,都与情境相关联,与周围的环境、言语上下文、动作、气味、语气、表情、情绪、情感等等丰富的信息联系在一起。所有的这些信息帮助婴儿理解声音信号,并构成声音信号的意义。幼儿开始学语言的时候,并没有也根本不需要翻译,不需要一个已经存在的语言告诉它一个声音信号究竟是什么意思。幼儿自己通过情境中信息的帮助,靠和天生敏感的语音识别能力,将接触到的词语与情境紧紧结合在一起,同时脑中相关的神经元连接在一起组成神经回路,进而形成语言区。对比中国一直以来的英语学习方法:单词只与一个或几个汉语解释相对应,可以看出对脑的刺激完全不同,神经元的连接也完全不同,用汉语做中间媒介沟通声音信号与其对应的意义,看似高效率,马上就解决了理解的问题,但由于汉语释义无法代替脑中母语级神经元的链接,所以越向深发展便越步履维艰。

如上所述,幼儿是在高度情境化的环境下来理解语言,进而形成威尔尼克区。那么回到上文研究中提到的11岁左右才开始接触第二语言的少年,这些少年接触第二语言的时候虽然年纪较大,丧失了敏感的语音识别等部分天赋,但少年理解语言的方式并没有本质不同,也都是在学校高度情境化的环境里习得语言,所以经过几年的时间,仍然可以达到流利。这解释了二者威尔尼克区的位置相同的原因。

那么到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具备英语思维的第一步,是在高度情境化的环境下自然理解语言,促进神经元连接,进而形成威尔尼克区。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4 贝壳 +140 理由 收起
封疆大吏041010 + 20 很给力!
雨点沙沙 + 10 加分的人太少了。非常需要这种深入的研究性.
绿袖子 + 10 我很喜你的观点!
admin + 100 鼓励新人
16480 查看 91 收藏帖子 (77)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菜青虫

    楼主 2011-5-22 22:37:40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菜青虫 于 2011-5-23 22:56 编辑

    【优化版】英语思维漫谈(二)——关于“背单词”

    说起“背单词”,大家都有话要说,很多人可能是血泪史、辛酸史,少数人是革命史,荣誉史。话说我从大一开始就对这个领域感兴趣,听了很多单词课,主要是新东方一派的,如赵丽、古典、刘畅。放假在家就倒腾四六级单词,自己编记忆法,玩得不亦乐乎。以致后来背GRE单词,也没觉得很费劲。

    但我由于我从小就不是语法流的,做题全凭“语感”,所以我对这种英汉对应“背单词”的方式始终存疑:背了也会忘,记住了也听不懂,听懂了也说不出来。最多就是在阅读的时候,依靠强大的背景知识和技巧来帮助把文章弄懂。而后来我又发现,一些常听到的词汇量数字都很有问题,例如什么美国农民的词汇量只有1000啦,美国高中生的词汇量也就1W啦。事实上这些都是错误的说法。一个合格美国高中生的词汇量起码有5W,如果是高知家庭,会有7-8w如此大的数字,大家应该同意,这些词汇量都不是“背”出来的吧?这些词汇对高中生来说,用我们的惯用说法,最起码也是“听力词汇”,如果用我们通常背单词的方法来算,那么需要消耗海量的时间,这是不现实的。所以英语母语者“背单词”的机制肯定与我们不同。

    下面我这就来分析一下这个现象,也就是母语者是如何“记单词”的。下面的分析需要第一篇文章的结论,没看的同学最好回去看一下。

    语言学家发展了一些理论来解释语言理解和对大脑的激活,例如“背景知识”“图式”“脚本”,这三者都能是帮助母语者高效记单词的解释。“背景知识”大家顾名思义就好;“图式”和“脚本”也可以看做和背景知识一样的概念,影响不大。
    我要做的是用大家都理解的语言来做解释。

    记得第一篇里说的“情境”吧?对于母语者来说,语言和情境高度交织,甚至每一个词都不是孤立的,都与很多意义意象相关联,在一个场景中,一个词可以激活相关脑区。那么当一个母语者在一段话或一个情境中听到一个新词,就好像一幅清晰的整体的图画缺了那么一小块儿,而人类的大脑又有很固执的“补完”的本能,所以甚至在你还没意识到的时候,大脑已经根据情境为这幅画的“缺失”补上了它认为做合适的部分,由于直接涉及情境相关的神经元连接,这种补完机制的效率很高。你对这个意义的认知可以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也许只一次的补完对于理解该词汇的完整意义差了那么一点,但是没关系,下次在其他图画中再碰到的时候大脑可以再“补”一下,交叉对应,这个意义背后的神经元连接就完成了。这个过程有个名词,叫做“fast mapping”。

    其实对于以上部分,我们并不难理解,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我们接触一些汉语新词时候的反应,例如“卖萌”“给力”“伤不起”等,我们理解它们需要琢磨需要查字典么?需要别人给我们解释么?我们只在上下文或者情境中接触几次,就会很好的掌握了。英语也是如此,对于英语母语的人来说,新词听几遍就能用了,而由于英语是表音语言,所以在拼写上也很轻松。
    母语者习得本语言的词汇,依靠的是对该声音系统的高度内化,每个儿童都在很小的时候完成了母语的这个过程,所以无论多小的孩子,都不需要背母语的“单词”。

    现在大家可能会理解我在第一篇里写的,如果用背单词的方法大量记单词,看起来效率很高,实则会步履维艰的意思了吧?因为用这种方式记住的单词,与母语掌握词汇的机制完全不同,效率上有天地之差。

    可以顺便用以上理论解释几个问题
    1.为啥工科男去留了洋拿了学位回来,结果听力口语还不过关?就是因为有强大的背景知识,公式计算神马的我们最擅长了,完全能应付过去,但这样也就没有了提高听力口语的迫切需求,语言接触少没有内化声音系统。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般文科生留学英语提高的比较快。
    2.在真实语言应用的情况下,背景知识是我们的好朋友,可以帮我们处理实际需要。可我们一定要知道,真正的语言能力(competence)是脱离广义的背景知识的。例如你是化学专业的,你能读懂一篇专业论文,而美国的一个6岁小孩不能,这并不能证明你的英语比他好,只是你的背景知识比他多,依靠低效率的英汉对译也能大致理解文章。所以在学习的时候,还是不能太依靠背景知识得过且过,因为它很多时候靠不住。
    3.关于“上下文猜词”。这也是中国学究脱离实际对学生的无脑要求之一。我们从小经常被要求,“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猜测词义”。但对于对于被语法翻译法培养起来的脑中只有英汉对译的“数据库”的中国学生,这根本就是不现实的。英语母语者内化了声音系统,在语音、文法、词法等各个层面都达到了自动化,同时也都能为理解词义提供线索,所以才能对整幅图画的缺失进行高效“补完”,迅速吸收转化为自己的词汇。而大多数中国学生的现实是语音发不准,文法没习得,词法没概念;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根据上下文来猜测,不亚于跟猫咪说:同样是猫科动物,你也像老虎那样去抓只羊来给我。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3 贝壳 +40 理由 收起
    绿袖子 + 10 感谢你!
    雨点沙沙 + 10 很给力!
    qinbaoba + 20
  • admin

    2011-5-22 22:48:01 使用道具

    菜青虫 发表于 2011-5-22 22:37
    好吧,谁知道这个“”是怎么回事……

    请问,你原本内容是什么?
    因为昨天论坛刚升级,或许有些小问题。

  • 骏爸

    2011-5-22 23:04:57 使用道具

    是不是拷贝过来时带来的格式提示?可以编辑删除的吧。
  • kjeavnien

    2011-5-22 23:12:46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kjeavnien 于 2011-5-22 23:35 编辑

    是楼主的原创吧?帮你加了个图章~~~
    非常赞同楼主的观点:具备英语思维的第一步,是在高度情境化的环境下自然理解语言。
    请问您能否对如何为第二语言学习创造一个高度的情境化的环境具体的分析一下呢?


  • hb可可2007

    2011-5-22 23:13:05 使用道具

    我一看就晕了。{:soso_e138:}
  • kjeavnien

    2011-5-22 23:15:20 使用道具

    hb可可2007 发表于 2011-5-22 23:13
    我一看就晕了。

    术语我也不懂,不过看楼主的结论就可以了~~~~呵呵
  • 菜青虫

    楼主 2011-5-22 23:40:45 使用道具

    admin 发表于 2011-5-22 22:48
    请问,你原本内容是什么?
    因为昨天论坛刚升级,或许有些小问题。

    原本没内容的,编辑了一下但消不掉
  • 菜青虫

    楼主 2011-5-22 23:42:23 使用道具

    kjeavnien 发表于 2011-5-22 23:12
    是楼主的原创吧?帮你加了个图章~~~
    非常赞同楼主的观点:具备英语思维的第一步,是在高度情境化的环境下自 ...

    谢谢图章哈
    具体还请看后面几篇
    呵呵,我们服务过同一家机构……
  • 菜青虫

    楼主 2011-5-22 23:43:20 使用道具

    骏爸 发表于 2011-5-22 23:04
    是不是拷贝过来时带来的格式提示?可以编辑删除的吧。

    骏爸你好,我也跟着过来了。

    貌似消不掉,我一会再试试
  • duanduan_fx

    2011-5-23 06:20:52 使用道具

    期待下一节。
  • 菜青虫

    楼主 2011-5-23 22:21:56 使用道具

    已更新第二篇,自己占了沙发就是方便
  • lzlmh2518

    2011-5-23 22:26:16 使用道具

    不好意思,字太小了,看起来很难受,可以调节一下吗?
  • 千千妈

    2011-5-23 23:02:38 使用道具

    虽然很多术语不是很明白,可是对于如何培养英语思维还是要仔细听课的.
  • 菜青虫

    楼主 2011-5-23 23:10:59 使用道具

    lzlmh2518 发表于 2011-5-23 22:26
    不好意思,字太小了,看起来很难受,可以调节一下吗?

    已经调大了一些
  • 菜青虫

    楼主 2011-5-23 23:11:18 使用道具

    千千妈 发表于 2011-5-23 23:02
    虽然很多术语不是很明白,可是对于如何培养英语思维还是要仔细听课的.

    哪个不懂,欢迎提问
  • lzlmh2518

    2011-5-25 15:12:35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lzlmh2518 于 2011-5-25 15:13 编辑

      楼主回复真及时,谢一个。之前在http://www.douban.com/people/1682802/已经看过一遍了,但很不过瘾,希望楼主能把幼儿英语这一块说得更清析一些,尤其是结合一些案例来说。
  • diana_d

    2011-6-3 13:20:57 使用道具

    好文章,耐心阅读后,发现条理、逻辑清晰,很有收获。楼主只说了语言理解区要在高度情绪化的环境下自然理解,那么语言表达区呢?还有后文的吧~~~?
  • glgmm

    2011-6-3 14:13:14 使用道具

    很认真,很费劲的读了几遍后,竟然有所领悟了,楼主的资料太棒了。情景对应的具体实施楼主多讲讲吧,我说的观点可能应用不对,因为认识肤浅,但是盼具体实例。谢谢。
  • maiomaont

    2011-6-3 15:31:35 使用道具

    慢慢细读{:soso_e176:}
  • newsun_74

    2011-6-4 05:20:15 使用道具

    又来专家了
    谢谢

  • laoxu520

    2011-6-4 15:09:50 使用道具

    欢迎之至,请接着说。
  • mhoog

    2011-6-5 20:48:20 使用道具

    学习,学习!!
  • oy_zx

    2011-6-5 22:13:40 使用道具

    人类的语言区主要有两个:布洛卡区和威尔尼克区  才学疏浅,第一次听到这个新名词。
  • 解语

    2011-6-5 23:12:21 使用道具

    楼主理论水平好强哦
    希望能更深入浅出一点
  • shunshun121

    2011-6-6 00:06:53 使用道具

    内容比较多,先收藏一下,以后慢慢拜读!
  • fxjessica

    2011-6-8 13:35:56 使用道具

    深奥哦,希望能从理论获得有效的学习途径。
  • mingxiaozi

    2011-6-8 14:04:53 使用道具

    看了一遍,貌似还不是很明白,在去看
  • 奥奥

    2011-6-8 14:09:34 使用道具

    语境和语感的确非常重要,有良好的语境就能很好地培养语感,对英语的学习帮助很大。
  • irene_h

    2011-6-10 15:55:07 使用道具

    太好啦,认真学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