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mjcle 于 2013-9-12 08:58 编辑
看了逃离神庙的贴,我顺便把这个牛爸的来历也给补充上:
至于广告的问题,不考虑了,人家那么牛,压根不广告都家喻户晓了
今年是新东方成立十五周年,新东方公共关系与市场推广部要我写一篇文章谈一谈新东方的十五年。很长时间,我一直没有动笔,因为回想过去的十五年,我的心情似乎平静如水。十五年中经历的种种波澜壮阔,已经成为一种恬淡的回忆,既没有往事不堪回首的痛苦,也没有甜蜜的往事不想错过的感叹。在十五年的风雨兼程之后,现在的新东方依然在一路前行,有时风起云涌,波澜起伏,有时风和日丽,云舒云卷;经过了十五年的历练后,现在的新东方已经多了一份沉着从容,多了一点自信和坦然。
■ 新东方的诞生
其实,新东方的生命比十五年要长。就像一个孩子出生之前还有十月怀胎一样,我也并不是在1993年突然心血来潮创办新东方的,在此之前,新东方至少还有五年的孕育期可以追溯。
1988年前后,中国开始了第一次到美国留学的热潮,当时的出国留学不像现在这样大张旗鼓地进行,很多人都是偷偷地准备,因为工作单位一般不允许出国,被人知道了容易引起麻烦,所以常常一个人出国以后,周围的人才知道他已经到了国外。现在新东方的元老级人物徐小平、王强等,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出国的。出国在当时是一件了不得的像上天堂一样的事情,听说有朋友到国外去了,人们通常会羡慕得眼睛发红。
我本来在北大悠闲自在地当老师,就像一只乌龟躺在舒适的沙滩上享受阳光一样,突然发现周围的人都像鲨鱼一样游到了大洋彼岸,于是在羡慕之余我也产生了横渡太平洋的冲动。1988年1月我第一次参加了托福考试,并且获得了657分的好成绩,然后就踏上了连续三年多的联系出国留学之路。我当时的目标并不是要上什么好大学,只要美国人让我过去,干苦力也会在所不惜。但美国人慧眼如炬,一眼就看出来我是个想出去混事的主,给我发了几张印刷得很漂亮的录取通知书诱惑我,但就是不愿意给我一分钱的奖学金。我在北大每月领取120元的工资,不可能有经济能力自费出国,因此,出国梦想只能就此打住。
出国无望,家庭经济陷入困境,于是想起了自己对于托福考试的深刻研究,就背上书包到各个培训机构开始教书谋生。1989年的夏天特别漫长和沉闷,我为了打发时间,和一所民办学校商量,以承包的方式办了个外语补习班。当时王强刚好在国外进修了一年后回到国内,我们俩一唱一和,居然招到了一些学生来上课,这个班应该算是新东方最初的雏形。后来北大认为我办班是非法行为,是不尊重北大的一种表现,就给了我一个行政记过处分。处分在北大高音喇叭播出的时候,刚好外面下着大雨,我和王强在房间里喝酒,结果喝得不省人事。后来王强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又偷偷出国去了,我收到他的明信片后才知道他已经到了美国,而我的第一次办学热情也从此夭折。到了1990年夏天,我觉得呆在北大的生活变得愈加沉闷无聊,于是痛下决心告别了希望成为北大教授的梦想,把全部行李装上一辆三轮车,在月光之下推出了北大南门。
离开北大后,我找到了一家叫做“东方大学”的民办学校,为他们创办了外语培训部,同样以承包的方式大张旗鼓地做了起来。我当时心里憋着一股气,一心想要做出点成绩来洗刷自己在北大遭受的耻辱,又想尽快存够钱出国读书,所以特别发奋努力,结果培训部的名声越来越大。到了1993年,我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了办学之中,决定创办一所自己的学校,想了半天也不知道起什么名字好。刚好当时有个朋友办了个公司叫“新北高”,于是我灵机一动,就在东方前面加了个“新”字,“新东方学校”从此诞生。拿到办学许可证的那一天是11月16日,我骑着自行车到海淀教育局领许可证。北京正好刮着大风,漫天黄沙飞舞,给我带来了一种战士出征,慷慨悲壮的感觉。
后面都是彻底的广告部分,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