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trainless 于 2013-9-13 13:40 编辑
延迟退休、延迟领养老金无疑是目前最火的话题之一,清华大学女教授杨燕绥因为是清华大学延迟退休方案的主要参与者而被广大网民所熟知。特别是最近她在回应“50岁退休,65岁领取养老金,那这15年怎么办”时,回答道:“让他们从生产企业退出来,经过培训参加社会服务,男的去养老院做园丁,女的给老人洗衣服,多好!”
前段时间,清华大学杨燕绥教授提出了延迟退休方案:退休年龄不变,还是50岁,但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推迟到65岁。招致公众的猛烈抨击,因为在退休与领取养老金这段期间,退休者没有经济来源,难以维持生活。于是,这位教授又给这个方案打了前述这个“补丁”,这个“补丁”还是包不住延迟退休方案的烂窟窿。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退休的老人数量惊人,有那么多养老院能够安置消化这些延迟领养老金的老人吗?安置消化不了怎么办?事实上,这些退休了的老人劳动力早已透支,多病缠身,干不动了,本身就需要别人照料,让他们再去干园丁、做饭、洗衣等活,还有人味吗?即使一些老人能干,但如此一来,退休还有何意义?能干,何必退休?还要正视的是:大多数退休老人收入低下,钱包羞涩,缺乏足够的储蓄度过养老金延迟发放这段时间,这些老人靠“喝西北风”过活吗?
杨教授抛出“补丁”,是否考虑过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诉求与感受?分明不接“地气”,是闭门造车,有游戏化之嫌。这折射了当下一些专家学者脱离实际做研究的弊病,该叫停了! 该照照镜子整整衣冠,洗洗澡吃吃药,脱离实际、脱离广大的劳动群众,是根本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