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儿子的启蒙教育总是一阵热一阵冷,主要是和我的工作时间有关系。 以前忙的时候,基本没怎么教他,都是让他自个儿玩去,老人也很少教他东西。 闲的时候就对儿子突击一阵,用益智玩具,认物书籍,巧虎对儿子狂轰滥炸(呵呵,开个玩笑,一般也就两三小时一天)。
儿子10个月就会发出妈妈,爸爸的声音。因为忙,很少有亲子沟通,所以后来很长时间他反而不会叫爸爸妈妈了。直到1岁半才开始会叫,快到两岁才能开口说别的音。
儿子两岁4个月前,几乎没有受到较持续的启蒙教育,玩的主要是敲敲打打的玩具,遥控汽车,发音玩具等。偶尔给他放台版的巧虎(幼幼版,启蒙版等),认物书籍(能认出几十种东西吧)。这个时候他说话基本没什么障碍了,能说很多话了。
前一阵子,我比较闲,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泡了很多早教的论坛,学了不少东西。然后在儿子2岁5个月时开始给他买了很多视频材料和书籍。期间也走了很多弯路。
我先给儿子看dora,但看了1个多星期,觉得dora在很多时候的语速还是快了些,而且有很多西班牙语,儿子虽然喜欢看,但我感觉他只是在看新鲜,每集看了不下10次,他反馈的很多内容跟dora说的话没有什么关系(虽然很多时候我有意把他拉回跟对话有关的内容,但是他完全没反应),比如第一集大红公鸡,他说了“公鸡在睡觉”,“公鸡旁边有个屋子”,“公鸡摔到了” “dora在走路和唱歌”“公鸡睡醒了”“乌鸦在说话”。整个就学一句话:“swiper, no swiping”。我当时就感觉那样下去估计学不到什么。就想着换针对性更强的视频给他看。
然后我又考察迪士尼神奇英语和巧虎泡泡英语,同时自己也在网上看了peppa pig和卡由,觉得peppa pig 语速也是有的快,而且是英音的(网上的视音频多以美音材料为主,所以想给他走美音路线),卡由的速度更快,我自己一些音都听不出来,估计他更听不出来了。然后给他看迪士尼和巧虎泡泡英语,开始觉得迪士尼神奇英语还不错,但很快发现,迪士尼的画面闪的太快,不利于他的眼睛,而且感觉太吵杂,他很难分辨里面的英语是对应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于是还是给他看看巧虎泡泡英语,虽然很多人认为这个视频指教性太过于强,而且有点生硬,但是我认为里面的语速不快,针对性很强,说什么就指什么,非常适合低龄的孩子指认。
就这样,反反复复给他播了两个多月,中间有加极少量的绘本和英文儿歌,有时也应儿子的要求给他播放点别的东西,偶尔也给他播放泡泡英语的歌曲集锦,其他的还有英文儿歌/flash,古诗,dora等。到现在3个多月,儿子基本学会指认和读26个字母中的70%(包括大小写),能偶尔说:“good morning”, 能说英文1-10,认识二三十个东西的英文单词(主要是巧虎里面涉及的方方面面的名词),能够边看边跟读一些里面的对话,而且偶尔无意识地能蹦出“I am a cook”, \"what colour is it\", \"I like cake, yummy,yummy\" 等等句子,也基本知道是什么意思。(另,因为这3个月正好跨过整个暑假,所以儿子的学习时间相对较多,每天大概平均接触英语的时间有1.5~2小时吧)
下来我打算加大英文儿歌的启蒙力度和绘本力度(因为儿子在看电脑的时候很不老实,喜欢乱动,所以不太愿意在电脑上给他启蒙),再过两周巧虎泡泡英语看完第二轮之后(每轮大概都是看5~6次/集),还会继续巧虎的let‘s go english,等他有一定基础后,再看dora会比较好。
不知道这样的成果算不算是合格了?还是有些地方需要改进。下来的做法是否合适?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