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惯于和我们打不公平的牌。问题是,打完这种不公平的牌后,我们是变得更痛苦(bitter)呢,还是变得更好(better)?一位睿智的朋友曾经告诉我,一旦发生了糟糕的事,我们该提的问题绝不是“为什么”,而是“我要从中学会什么”。
世上有两种人:责怪别人的人和承担责任的人。逃避责任的人会找个替罪羊来为发生的不幸承担后果。独立自主的人则会自我检查,弄明白自己是否要承担责任。竞选美国总统的共和党候选人约翰·麦卡恩,在越战期间是个战俘。他讲述战俘的经历时提到,那些整日怒气冲冲或沮丧不堪的战俘多以死告终,而那些保持乐观和愉快的战俘最终活了下来。恶劣的环境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没人可以改变,但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应对时的心态。在上述情况下,对战俘来说,心态决定了生存与死亡。
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播出后,广受欢迎。人们普遍认为,奥运会的举办,展示了中国的实力,中国在世界上地位的提高将使她赢得全世界的尊敬。而与此同时,另一些人则认为,一个在世界舞台高视阔步的中国,虽然故作轻松,但对世界而言这却不见得是一件有益的事。然而,在看到中国如何处理雪灾和四川地震之后,中国获得了世界的尊敬。关于如何将人民凝聚起来,共同面对地震灾害,温家宝总理做了极具洞察力的评论:“多难兴邦”。当全世界都看到中国领导人昼夜不停地工作,拯救人民时,当全世界都看到在三天的悼念活动中,中国领导人表现出的谦卑时,中国赢得了世界的认同和尊敬。
不管怎样,当我们的生活中发生了不幸的事,而我们努力从中去学习时,我们就会收获那种难以言传的谦卑,那是再多的自我劝解或者理性说服都不可能帮我们学会的。而且这种谦卑会使我们赢得别人的尊敬,那也是再多的实力炫耀或者虚张声势都不可能获得的。
美国顶尖大学把这种面对困境时表现出的韧性叫做AQ(逆商)。事实上,在申请麻省理工时,有一项是让申请者描述一次处理失败或者困难的经历。设这一问题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申请者坦言自己的失败,进而使之显得不那么好,而是为了考察他有多强的能力,去克服困难,从失败中学习并且由此变得更加有力量。
在美国,有句流行语:没能杀死你的,只能使你变得更强壮。失败不是一个“如果”,而是一个“时机”。一个人怎样面对失败,并从其中获得成长,比起他对待成功,更能说明问题。在台湾,有一个词专门用来形容那些从来没有经历过困境,或者需要提高逆商的孩子:草莓族——外表看来,他们有一连串的成绩,大脑充满了知识,但是一点点的压力,就会把他们压垮。这就是为什么,你经常看到出租车司机、单亲或者出自贫穷之家的孩子在生活中比富裕孩子表现的更好的原因,因为他们有很多机会去提高他们的逆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