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萧愚 于 2013-10-18 15:07 编辑

上次写了《警惕过度阅读》,因为仓促没有展开谈。
实际上这个话题很有价值,今天展开谈一下。

有句话说,读书这件事,最容易骗的是别人,最难骗的是自己。此话怎讲?


一个只把《红楼梦》打开,一目十行草草看一遍的人,也可以拍着胸脯说:我曾经读过《红楼梦》。

对这样的人,你毫无办法,人家真的已经读过了啊。曾经有个家长跟我说,我的孩子10岁前,已经读过1000来本书了。我必须要承认,很大程度此言非虚。

但是,读书不是表演,不是作秀,真读和假读,有质的差别。比如《红楼梦》我大学的时候就读过了。那个时候就是一个假读,做样子的。因为怕别人攻击我,你念了北大中文系,连《红楼梦》都没读过吗?

后来因为结缘蒋勋,我再读《红楼梦》,我感觉,这次我是真的读过了。

真读和假读的根本区别是什么?这里我想打个比方。你把油倒入水里,油还是油,水还是水。这就是假读。虽然书上的字都跑到你脑子里去了,但是,没有跟你的脑神经产生牢固的黏连,没有跟你的人生经验发生交集,没有与你的心理情感产生共情,没有增加你实践的能力,没有优化你的心智模式,没有丰富你的活的知识库……这一切都说明,你在假读。

真读呢?你把一块方糖放进咖啡里。很快糖和咖啡融为一体。祝贺你,你这是在真读了,你吸收了。

有些家长经常问我,我的孩子读书飞快,这是怎么回事?他究竟吸收了吗?首先,那些快餐书本来就需要读的飞快的。快餐书本来的作用就是消磨时间,激发一些浅层次的快感,很难真正进入孩子的心灵,这些书,读的慢反而是浪费时间。

但孩子的生活中,必须要有一些值得精读、细读的书。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精读只是实现真读的一种方式。
如果精读操作不当,也达不到真读的效果。

中国有些不大负责任的阅读推广人。经常给家长灌输错误的理念。说什么孩子读书就要由着兴趣。不需要精读和细读。这个观点脱离了中国的国情。

西方孩子的精读与细读,在课堂上就完成了。中国的语文课堂大部分照本宣科,精读细读的效果难以令人满意。而且为了应付考试,多半变成字词的学习,应试的操练。读书本来具有的启迪思维,陶冶性情的价值没有了。

这个时候,你还由着孩子的兴趣自由读,试问,孩子的思维与性情,将以何种媒介来提升?

家长的另外一个误区。是误以为,把一些思维型的,情商类的书籍丢给孩子就可以了。把一些获奖的绘本丢给孩子就可以了。把一些经典和名著丢给孩子就可以了。结果呢?就是自己被孩子骗了也不知道。孩子会告诉你一个个好消息,今天读了这个,明天读了那个,可实际上,都是油和水的关系,浪费时间而已。这种阅读甚至不如让孩子读快餐书,起码孩子可以得到不少乐趣。

这个世界上每天产生大量的阅读,但是,绝大多数都是低效的,欺骗别人或者自欺欺人的假阅读。这也是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在忙忙碌碌的学习,却始终无法在能力上突破的根本原因。

另外的弊病,就是假的阅读还可能产生一种十分可怕的心理病毒。因为这种阅读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就是觉得自己已经很有知识和本领,从而失去了最宝贵的谦卑之心。

同样是读书,有人越读越谦卑,越读越深入。有人则越读越自大,越读越觉得读书无用。

学会读书,学会真正的阅读。是许多人需要补的一课。你学会了真读,才知道孩子是不是应付你,敷衍你。才知道你是不是在无效灌输。才知道教育的魅力与读书的乐趣究竟是什么。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2 贝壳 +30 理由 收起
熙雯0817 + 20
xushabj + 10 很给力!
19752 查看 230 收藏帖子 (46)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cherry19830906

    2013-10-18 14:34:32 使用道具

    说的有理。曾经干过假读的事情
  • smilefish

    2013-10-18 14:35:57 使用道具

    坐上萧老师的沙发,认真学习
  • yaer2002cn

    2013-10-18 14:36:29 使用道具

    萧老师,这篇文章我喜欢
  • shaneyan

    2013-10-18 14:37:13 使用道具

    好贴,学习!
  • mayingbin

    2013-10-18 14:38:55 使用道具

    有道理,受教了
  • 微笑开心的兰欣

    2013-10-18 14:41:41 使用道具

    此贴必火!
  • tangmx

    2013-10-18 14:46:57 使用道具

    在阅读的最开始都是“假读书”,这并没什么不好。一开始读书只是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每年我都试探着给孩子精度细读,在他没准备好的时候,我觉得就是楼主说的假读书。小朋友的书薄薄4-5页有可能就是一本书,读过1000本也很正常啊。人家说这话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

    “真读书”所谓的精读细读,纵观国内的教材,根本没几个人写过。真读书我也是准备从小一开始的,这个真心不咋好弄。我也是从最开始的贪心到最后的理智。我只讲阅读和作文,其他的等娃自己在学校学习。光是给娃选阅读的教材我都花了好几个月时间。老美这方面的确厉害,还是有海量的东西可以用的。但是老美的东西写得也是五花八门的,要看懂怎么用手上的教材也不是容易的事。

    有时候我看爸妈网的东西觉得挺好笑的,不过楼主应该看到这里爸爸妈妈的努力,每个爸爸妈妈的能力是有限的,大家只是在尽自己的努力,让娃能学好点。
  • smilefish

    2013-10-18 14:49:54 使用道具

    smilefish 发表于 2013-10-18 14:35
    坐上萧老师的沙发,认真学习

    哈哈,还真是掉到地板上了,没关系,有地板坐也挺好!
  • jenny_xiao2005

    2013-10-18 14:51:19 使用道具

    这里说的假装 = 泛读,真读=精读?
  • 温暖的弦

    2013-10-18 14:51:30 使用道具

    我陪孩子读,虽然不如国外的学校那样读的那么精,起码应该不是假读吧?
  • jawhsy

    2013-10-18 14:52:24 使用道具

    学会读书,学会真正的阅读...
  • ylp620

    2013-10-18 14:53:49 使用道具

    这篇文章我喜欢
  • 风来心自凉

    2013-10-18 14:55:13 使用道具

    喜欢萧老师的这篇文章,另外读了蒋勋和刘心武的解读红楼梦之后,的确发现了自己以前读的时候忽略的细节。

    不过读书跟人生阅历有很大关系,年轻的时候读过的书现在再重读,理解和感悟都不同。
  • 晴天蓝蓝

    2013-10-18 14:58:17 使用道具

    LZ所谓的“假读”不就是泛读么
  • rfzhai

    2013-10-18 14:59:53 使用道具

    受教了,继续学习
  • lanny524

    2013-10-18 15:04:39 使用道具

    我家老大基本在假读,争夺秒分的看完,问她说不出啥来。有几本看得掉眼泪,抱着我哭,应该是真读。她就是个不善表达的宝贝。老二现在基本都是真读,看完就开始口头运用,有时候用得还很妙。
  • 萧愚

    楼主 2013-10-18 15:06:25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萧愚 于 2013-10-18 15:10 编辑
    jenny_xiao2005 发表于 2013-10-18 14:51
    这里说的假装 = 泛读,真读=精读?


    不是这样的。
    精读只是实现真读的一种方式。
    如果精读操作不当,也达不到真读的效果。

    比如有些课堂,貌似也是精读,但并没真正进入孩子的内心。
  • anita_suen

    2013-10-18 15:07:49 使用道具

    学习了,感觉要想孩子精读细读,不能一下子提供太多的书,得让他有阵子的“空窗期”。
  • 点点小宝贝

    2013-10-18 15:12:56 使用道具

    赞!说得真好。读书不能追求数量。读的书的内容与生活经历产生共鸣,才会觉得书好,更爱读书。
  • 灿祥07

    2013-10-18 15:26:00 使用道具

    这篇文章里面有很多很恰当的比喻,有很多有哲理意义的话,值得品味.家长要努力提高自身水平,和孩子一起共读,一起探讨,做好对所读书本的解读,增加理解,增进亲子关系.家长对文章的解读是很要水平的,就是简单的绘本,也能读出很多内涵来,在这方面还要多向萧老师学习.
  • jiankan

    2013-10-18 15:33:31 使用道具

    看了半天没看见如何去真读。
  • 作业还没批

    2013-10-18 15:34:26 使用道具

    阅读兴趣高的孩子,主动阅读的情况下,应该假读的情况比较少吧?
  • sxm1112

    2013-10-18 15:47:21 使用道具

    赞一个,说得太对了
  • xwenjun2

    2013-10-18 15:56:13 使用道具

    我比较感兴趣的是,怎么让孩子真读呢,萧老师?
  • 萧愚

    楼主 2013-10-18 16:15:07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萧愚 于 2013-10-18 19:17 编辑

    真读:跟你的脑神经产生牢固的黏连,跟你的人生经验发生交集,与你的心理情感产生共情,增加你实践的能力,优化你的心智模式,丰富你的活的知识库……

    照着这个目标努力。

    如果需要更具体的,可以看我微信的第29篇,“因材施教不是梦”
  • erin_co_cn

    2013-10-18 16:31:42 使用道具

    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 youfairy

    2013-10-18 16:38:47 使用道具

    在假读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在一知半解之时就把什么中国四大名著全看完了,记得那时才小学三年级。
    事隔多年,我现在《红楼梦》也看过多遍,算是一种真读。
    假读是个过程,但不能一直停留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前进。
  • mmchz0707

    2013-10-18 17:10:08 使用道具

    受教了,在这里看到不少新的东西
  • ahbird

    2013-10-18 17:23:23 使用道具

    说得很对,有句成语"囤囵吞枣"就是这个意思。在国内,家长或老师英语水平有限,所以很多都是读过就算,没办法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