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hmily_pine 于 2013-10-20 11:11 编辑
近期,讨论看动画电影有没用的又热了起来。甚至连3%都出来了。一个数字的出炉都是很严谨的、很慎重的,而且也应该是经过各种测试的(就像药品有效性测试那样,看看进口药品说明书就明白我的意思了)。希望这个3%也是如此。
理论归理论,我是不管那么多争吵了。只关心自己孩子能否喜爱看动画、喜爱听音频。
这周开始《功夫熊猫》听了4遍英语,看了一遍国语。还又看了一遍英语的<Megamind>,是他自己主动看的。
1、这周《功夫熊猫》依然听得很好。周五周六晚上分两次看一遍国语。无论如何不让我换英语。周六一天听英语听得多一点,共有近两小时英语。
2、独乐不如众乐。听到“my tenders”自然要告诉他什么意思了。我们脑子中自然是一起回味熊猫倒霉的场景了,然后一起哈哈大笑。妈妈听到我们讨论,笑着来了一句经典的,“怎么还有几个呀”(她听到了复数s)。类似的场景很多的。
3、我不经意问了他,那个关在牢里的是谁?他说是残豹(成龙配音港腔国语版里翻译成残豹),妈妈说是大龙(字幕翻译)。我其实是想问他英语名字。我也想不起来了,就想里面提到他的句子,突然想到了乌龟大师的一句,“TaiLang will return”,也就想到了“TaiLang”。但他似乎对“TaiLang”没什么记忆。他之前共看了两遍英语电影,一遍国语电影,记得残豹,不记得“TaiLang”,可见母语对外语的强大压制。怎么让英语留点深刻的印象?就靠听了。他提出要听国语的mp3,这个要求是不能答应的,呵呵。
4、一遍听完就是片尾曲,当当立马到床上,闻歌起舞,开始比划武术动作了。我看着看着,突然想起熊猫起床“鲤鱼打挺”的场面,就告诉他这个中文词,还把网上的视频给他看。算是加深理解吧。我小时侯就在床上狂练,搞得小床轰轰响(只是没技巧和力量,没学会)。再看视频时,居然看到了熊猫成功“鲤鱼打挺”的场面,这个场面可是一直没留意到的,我忙指给当当看。
5、妈妈玩着苹果手机,情不自禁说了句,“我现在对手机很痴迷呀”。我跟了一句,“我现在对英语很痴迷”。当当也跟了一句,“我现在也对英语很痴迷”。呵呵,我真的很欣慰。我跟着说的话其实是无心的,没想到当当也如此认同。学英语其实已经成为联系父子的一条纽带(当然其他还有很多这样的纽带)。我的几年来的热情、执著、热爱肯定已经开始感染了当当。学英语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了。想想那些不太赞同电影英语的老师,甚至把电影英语归功为天赋的老师,我心里很清楚,他的问题在哪里。
6、昨天听到他一个单词的发音,单词尾部的t,他发成'ts'音。我立马纠正。不想在听《功夫熊猫》时,听到无数t发成'ts'音的现象。让我汗颜,羞得要找条墙缝钻进去。我纠正当当,其实是基于音标,而不是基于真正听到的音。当当的发音都是来自真切听到的模仿,自然是应该他纠正我。这也算是“以孩子为师”的一例吧。还有一次,我舌头没缩进去,把nurse发成nose,引得当当笑得前仰后合,我一脸茫然,他笑着捂着肚子告诉我原因,直接崩溃了我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