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报纸上读过一些杂文,说的是之前的顽劣少年成了英国首相,之前的模范标兵成了发动二战的恶魔,之前的小提琴蠢材成了发现相对论的大科学家。
昨天读到一则言论,在一所大学的会议上,校长说,“现在学习好的将来可能成为院士,学习中流的将来可能是我们的同事,学习差的的将来可能是我们的董事。”
如此种种,背后的理念何其相似。
如果把这些言论当做励志的类型,可以理解,但这样充满励志爱心的言论绝不是科学的、人道的。
从思考的逻辑来说,犯了严重的“结果在前、证明在后”的错误。
如果之前很沉沦或者很差劲,之后一定很优秀。
如果之前很优秀,之后一定就很差劲。
因为丘吉尔、希特勒和爱因斯坦的例子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您觉得他们可以这么说吗?
六一节的那一天,爸爸妈妈们尽可以对自己的孩子说,“从今天起,你可以不上学,打架、打游戏机、不上课,随便,去偷鸡摸狗,随便,都可以。我相信你将来一定没问题,你可以当校董。当大文豪,因为你现在的所作所为将成为未来宝贵的人生经历!亲爱的孩子,世界多么广大,发挥你所有弃善扬恶的潜能,向着新生活,前进!”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你们愿意这么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