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理,我不会讲。通过我自己带我的两个孩子,我发现,孩子有各自的敏感期。每个孩子都不一样的。
比如说认字。我大儿子嘟的认字敏感期来得比较早,大概在他一岁半的时候我给他买了本《我的第一本百科全书》。他很喜欢看,但是只限于看里面的图片。封面上的几个大字教了他好久,他也没感觉。差不多到两岁的时候,他迎来了认字敏感期,那时候的他对认字几乎达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每天抱着这本书(书对当时的他来说挺重的),满屋子的找我,嘴里嚷嚷着:“妈妈,你给我讲讲嘛。”而且,读得每一个字都要用手指着读。就这样,到三岁半的时候,他大概能认一千多个字了。因为好多东西他自己都能读了。
但是我的小儿子哞哞的各个敏感期出现的都比较晚。哞现在四周岁了,半年前他才到他的认字敏感期。而且他表现得不像嘟嘟当时那么明显。有了带嘟认字的经验,当哞能接受给他读故事时,我就用手指着字读。我知道他的敏感期没到呢,也不知道他能不能认下那些字。但是有一天,惊喜就那样毫无征兆地来了。我和嘟在读国学书的时候(忘记是哪一本了),哞指着一个字说,:“大哥,这不是个山吗?”当时,我都高兴坏了,天啊,我小儿子终于认识字了。虽然只有一个,我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认识的。但是,他已经开始认识字了。昨天晚上,嘟写语文作业的时候,哞在旁边指着上面他认识的字读,我粗略地算了一下,大约能认二十个字了。这只是一页一年级的语文试卷,哞实际的认字量要比这多得多。
哞不喜欢爸爸给他读书,因为爸爸总想知道哞认识多少字了,总是问哞这个字读什么那个字读什么,哞就很烦。所以说,给孩子读书,不要有太多的贪念,读书就是读书。孩子认识字了,那是他送给你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