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王青博士 于 2013-11-11 08:05 编辑

      中国人学外语比较喜欢背,这显然是沿袭老祖宗在私塾里背四书五经的传统而来的。背书学外语效果怎么样,暂且按下不表。可是为什么要背《新概念》呢?一部1967年诞生在英国的教材,怎么在中国就会如此经久不衰呢?不但好多老师推荐背,而且怎么背的方法是一套一套的,还配合有许许多多衍生出来的练习材料和视频。就连我们这样一个关心育儿的论坛,前不久都出现了孩子背新概念学成英语的励志传奇。这部《新概念》怎么这么吸引中国人呢?

背新概念.jpg

                     (网络图片)

      话要稍微扯得远一点,到上个世纪前半叶的美国,当时有数千种印第安语言正在快速亡消(到了好莱坞大片《风语战士》里,有些部落的语言在二战中就直接被当军事密码用了),美国的语言学界一心想尽可能详尽地记录下每一种语言,这样使得注重描写语言细节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在美国达到鼎盛。随着二战的来临,美国军方大量开设外语强化班,通过对外语听和说的培训来迅速、大量地培养军用外语人才。这时,擅长描写语言结构的语言学家就把要学的外语和母语做了详尽对比,并依据对比中出现的语言要点编写教材,希望通过这样严格的语言控制来减少或避免学生的外语出现错误,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在当时,占据了心理学领域统治地位的是行为主义,它主张语言是一种行为习惯,不能作为知识来学习,而要通过反复的外部刺激来达到熟练、形成习惯。按照行为主义所信奉的条件反射理论,在外语学习中,学习者做出正确反应时应该得到及时鼓励,做出错误的反应时要得到立即惩罚,直到最终形成正确的语言习惯。这样,上面说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对语言点的详细对比和描写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反复练习以形成习惯这个两个基本点正好形成绝配,二者形成的结晶就是紧紧抓住具体语言点反复操练的“听说法”。

     听说法显示出了典型的美国教育风格,背后有美国政府因为二战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所赋予的支持,拥有大范围坚实的理论研究基础,应用了当时最先进的语言学和心理学科研成果,形成了非常详尽的操作规范和步骤,出版了大量配套的教材、视听材料和教师用书学生用书等教辅。一种外语教学方法以这样的架势出现,颇有一点谁与争锋的味道,自然就完全挤开了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到了50-60年代完全占据了美国外语教学的统治地位。

      听说法在具体的操作方面,要学习的外语内容以对话形式出现,教学中反复操练句型结构,希望通过句型操练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以此来帮助学生主动大胆地开口说话。语法不专门抽出来教、词汇全部来自于课文并严格控制。教师可以用母语讲解,但是对于学生提倡尽量不使用母语、而是直接使用外语。语言技巧按照听、说、读、写的严格顺序进行,在初级阶段有一个较长的阅读滞后期。在反复操练中强调巩固正确的表达,立即纠正不正确的表达。

      就在美国的外语教学逐步被听说法所垄断的同时,欧洲也产生了一个它的近亲流派,叫做“情景教学法”。情景法也是起步于上世纪30-40年代的英国,时间上跟美国的听说法差不多,而且它的理论基础同样也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所以这个方法的早期被称作“口语法”,几乎就被看做美国的听说法的欧洲版,不过二者其实是独立发展起来的。情景法的一个明显不同点就是把要学的外语放在交际情景里、而不是放在对话中来展现,后来也正是因为这个突出特点而得名。情景法在60年代走向成熟并被英国政府正式采纳,成为了60-70年代主导英国的外语教学法。

     情景法在不把语法单独拿出来讲解、强化正确的表达、严格纠正错误、希望建立语言“习惯”这样一些基本操作上跟听说法完全一致,不过它还发展出了两个独有的重要特点。一个是形成了一套系统的“PPP”教学流程,就是一堂外语教学课由“演示(Presentation)”开始、然后进行大量“练习(Practice)”、最终达到“使用 Production)”的目的,这个流程的三个阶段的英文术语的首字母都是P。这样的课堂模式似乎很符合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习惯,一直到今天,它不光在中国,也不光在外语教学课堂都还在被广泛地应用着,虽然它本身所依据的结构主义和行为主义都已经退出了核心舞台,而且在外语教学中的效率也并不是很明显。

      情景法的另外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教材中对语言的严格控制。它在教材和相应的教学过程中严格控制词汇,同时还最先把针对词汇出现频率的研究结果应用到教材编写里去,严格使用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来编写教材。作为跟词汇控制平行的概念,语法控制也同时被采用,精心研究和统计语法句型的使用频率,选择最常用的语法句型依序编写教材,大量的教材里甚至还像列生词表一样列出了句型表。

      对语言内容包括词汇和句型的数量、使用频率、出现的顺序进行严格控制,然后通过具有情景的故事和文字展现出来,这是最经典的结构主义风格。这样的教材编写模式很符合中国人的心理,就算到了今天明白了语言不能当做知识去学,严格控制了的语言内容的教材也还是让大多数人感觉到更踏实、更有“依靠感”。至于通过反复操练、纠正错误、形成正确习惯的做法就更有市场了,恨不得就是过去私塾时代拿着戒尺打手心、逼小孩子背课文做法的现代版。包括像PPP这样的课堂操作模式、不排斥教师用母语讲解等做法,也都特别对中国老师的胃口。正因为这样,情景法的代表作《新概念英语》,就在中国多年来经久不衰,甚至于有些卖书的介绍就直接把新概念当做背诵用的教材在宣传了。哪怕是在它之前的听说法代表作《英语900句》和之后同样是亚历山大主创的交际法代表作《跟我学》,在中国红过一时,却也怎么都赶不上《新概念》的风光。

新概念.jpg

      后来,听说法在美国彻底被“扬弃”,情景法在欧洲也进化成了交际法。他们退出外语教学法的核心舞台,还不是说又诞生了一个多了不起的方法取代了它们,而是当初使得它们无比强大的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基础被彻底摧毁了。语言并不是习惯,靠背诵、纠错、最终形成习惯并不是习得外语的正路。


该贴已经同步到 王青博士的微博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50 理由 收起
high5 + 50 感谢你!
16984 查看 152 收藏帖子 (24)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爱因思果

    2013-11-11 08:06:51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爱因思果 于 2013-11-11 08:18 编辑

    博士的沙发哦 {:soso_e121:}坐了再看

    背新概念的过程中要是体会出“功夫在诗外”的意境大概就算不得乱背了。背诵新概念的最大好处大概得益于英文写作的进步。写作功夫的提升字词语法上背诵的东西更加容易纠正错误,也许比依赖老师批改更有效。
  • snail913

    2013-11-11 08:16:07 使用道具

    你发文的时间还真是不合时宜,大家都在关注11抢购,你来泼冷水,你真的了解中国人现在的生活状况吗?还有离你很遥远的教育环境?如果说国外提出的一万小时定论是正确的,那么背肯定就没问题。
  • woxinfeiyi

    2013-11-11 08:17:24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candymia

    2013-11-11 08:17:34 使用道具


    还是看漏屋大师的比较明白。
  • swuteresa

    2013-11-11 08:17:38 使用道具

    学习了~~~~~~~~~~~~~
  • yu1688

    2013-11-11 08:19:49 使用道具

    坚持背新概念
  • sdwky

    2013-11-11 08:31:25 使用道具

    背过。。。
  • 王青博士

    楼主 2013-11-11 08:32:05 使用道具

    爱因思果 发表于 2013-11-11 08:06
    博士的沙发哦 坐了再看

    背新概念的过程中要是体会出“功夫在诗外”的意境大概就算不得乱背 ...

    “功夫在诗外”,如果能这样理解问题就好办了。其实背书不能完全被否定,是因为一些诗外功夫的存在。
  • fiona

    2013-11-11 08:34:03 使用道具

    进来学习下,感谢博士的分享。
  • huachun

    2013-11-11 08:34:26 使用道具

    还没写完吧
  • 王青博士

    楼主 2013-11-11 08:36:20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王青博士 于 2013-11-11 09:27 编辑
    snail913 发表于 2013-11-11 08:16
    你发文的时间还真是不合时宜,大家都在关注11抢购,你来泼冷水,你真的了解中国人现在的生活状况吗?还有离 ...

    {:soso_e128:}

    您算账的方式,跟我的总是不大一样。大家都去抢购了,我顺便混个热帖的点击量,没人竞争,多好。

    一万小时定律,如果一天一个小时,要27年。如果靠背,怕是一路都要忘光了。如果按我喜欢的计算,7年,每天要投入4个小时,如果也是靠背,估计脑子很快就要累趴下了。
  • sanwan

    2013-11-11 08:36:31 使用道具

    新概念还没背过。不过古文名篇熟读多了,确实有助于写作。至于背诵可能没有必要。我觉得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情形下,熟读就是积累语言素材,背诵确实未必需要。
  • 王青博士

    楼主 2013-11-11 08:40:31 使用道具

    sanwan 发表于 2013-11-11 08:36
    新概念还没背过。不过古文名篇熟读多了,确实有助于写作。至于背诵可能没有必要。我觉得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情 ...

    用古文名篇的类比,要注意到母语外语的不同。母语熟读,或许下笔如有神。外语去背,多半是背了忘。
  • hmily_pine

    2013-11-11 08:41:42 使用道具

    上得厅堂,还要下得厨房。
    厅堂理论遇到厨房大妈,有点水土不服。
  • 航行每一站

    2013-11-11 08:49:28 使用道具

    博士晚上好!不知道算不算背,我是那种理解记忆的那种。
  • polly

    2013-11-11 08:55:01 使用道具

    怎么做都没关系吧,只有坚持和觉得适合。
  • snipeer

    2013-11-11 09:01:18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hexingying

    2013-11-11 09:05:27 使用道具

    因为这是最方便的教学法,老师也不用多费神,大家一起背就是。个人认为背诵不能少,但只是辅助方法,不能当成万灵药。
  • 西风夜凉

    2013-11-11 09:06:27 使用道具

    我自己是完整学习过四册新概念的,同时也接触过很多其他的教材
    从自我的体会和学习效果来讲,是很不喜欢新概念的,所以也不会再让小朋友学这个,现在资源大丰富的情况下,更是可以弃之如敝履

    用记忆和背诵美文来学习英语,是一种补充的手段,我也不排斥。就我接触过的文本来说,有大量都比新概念要好的多
    我记得以前背过的一本英语背诵文选,就是极其精美,大量原著经典散文、诗歌等等,文学气息十足,比新概念这种编出来的文章好太多了
  • anniesunshine_7

    2013-11-11 09:13:55 使用道具

         我家annie上的英语辅导班学习计划中,有列入新概念学习计划,而且是两年以后annie才会涉及到。所以,背不背这个,我就不操心了,到时辅导班老师会要求她。有时间,再回来拜读博士,以及大家关于新概念的见解。
  • 3285196

    2013-11-11 09:14:36 使用道具

    缺乏语言交流的真实环境和迫切性,背诵只是强化手段,忘了正常,不忘都不正常,新概念只是骨头架子,更多的还要其他方面积累,反过来强化对语言形式的认识,英语是逻辑堆砌的语言相对汉语而言,对语言形式的强化认识有助于对语言内涵的理解,两者相辅相成,不矛盾
  • 伊铃936

    2013-11-11 09:18:12 使用道具

    那是因为中国英文盲的父母太多了。当初我同学也学新概念,我没学,但人家明显过六级考研考博出国都没问题啊,因此没来爸妈网时,我也以为新概念是学英语的最佳路线。
  • jiankan

    2013-11-11 09:27:27 使用道具

    好深奥没看懂。博士能否介绍一下哪种学习方法和教材比较好?
  • tomorrowgreen

    2013-11-11 09:35:47 使用道具

    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无所谓哪种方式
    现在专家说的方法太多了,各不一样,选其一种,坚持下去就会有收获
  • lavalise

    2013-11-11 09:54:20 使用道具

    新概念一点也不新了.当然如果应试教育,无疑还是一个好教材.
  • thebigtiger

    2013-11-11 10:11:29 使用道具

    我儿子还小,不知道背是什么意思,我老师给他讲多读几遍吧
  • 王青博士

    楼主 2013-11-11 10:19:35 使用道具

    航行每一站 发表于 2013-11-11 08:49
    博士晚上好!不知道算不算背,我是那种理解记忆的那种。

    我是有点糊涂耶。理解记忆,对于外语怎么做?数学物理好理解。{:soso_e132:}
  • Rexhuang

    2013-11-11 10:21:05 使用道具

    3285196 发表于 2013-11-11 09:14
    缺乏语言交流的真实环境和迫切性,背诵只是强化手段,忘了正常,不忘都不正常,新概念只是骨头架子,更多的 ...

    英语的逻辑性是相对的。
    你分析完这个两个词——semiannual和biannual,你就能体会到英语逻辑的真义了。{:soso_e144:}
  • 王青博士

    楼主 2013-11-11 10:22:58 使用道具

    hexingying 发表于 2013-11-11 09:05
    因为这是最方便的教学法,老师也不用多费神,大家一起背就是。个人认为背诵不能少,但只是辅助方法,不能当 ...

    本身,听说法和交际法都有详细的教学步骤、教师用书,主张学生操练,不排斥教师用母语讲解,对于教师来说,要求比较低,所以很多教师有意无意还在使用。背诵大概可以算作反复操练的一种极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