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家长该如何学习
  我们在“智慧家长训练班”上课时,为了让家长了解并明白“家长如何进行系统学习”这一知识点,总是略带调侃地和家长们说:“一定要少上家长学习班,一定要少看教子类的图书,包括我们的培训班,包括郑委老师写的书!”一般家长都会大吃一惊。相信读者看到这样的话语也会吃惊。我们就是希望家长们吃惊后记住下面的话。
家长学习的根本目的、目标和方向就是“用心”“理解”“教育的本质”!
教育其实很简单,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爱”;
教育其实很简单,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做人”;
教育其实很简单,如果用三个字来概括——“相信他”;
教育其实很简单,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平等尊重”;
教育其实很简单,如果用五个字来概括——“德行和责任”。
那么,什么是爱?什么是做人?什么是相信他?什么是平等尊重?什么是德行和责任?家长们,有答案吗?
不管你有没有答案,接着问:怎样去爱?怎样做人?怎样让孩子相信你?怎样和孩子平等尊重?怎样培养孩子的德行和责任?家长们,有答案吗?
这些问题都很难回答,当家长们回答不出来的时候,教子就会面临巨大问题。在此就是想告诉家长们:看书、学习、报培训班,不是为了学习教子方法和技巧,不是为了获得特效药去解决孩子的问题,无论何种学习方式,都是去记忆、理解、应用,最终“悟”透“教育的本质”,“悟”透“爱、做人、相信他、平等尊重、德行与责任”。这是家长学习教育的基本目标和方向。
中国传统文化中,总是“道、法、术”,“道”指规律和本质,“法”指概念和原则,“术”指方法和技巧。如果用这三个层次来理解家庭教育的话,家庭教育的“道”就是教育的规律和本质,不好解释,需要自己去悟;家庭教育的“法”就是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原则,这也是本书的重点,承上“悟道”启下“学术”,学会概念、遵守原则,既有利于家庭悟道,又促进家长寻找更多的方法帮助自己和孩子;家庭教育的“术”就是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只要符合道和法的方法家长都可以去尝试,因为事无定法,不断使用新的方法会让结果越来越好,这里需要指出并提醒家长:别人的术只能参考,不能照搬!如果一个人不了解教育的规律和原则而照搬别人的方法,不要奢望事半功倍,可能连事半功倍都很难,最为可能的结果是偏离教育规律和原则,不仅问题不能解决,还可能出现更多的问题,甚至不可预想的后果,与自己的美好愿望南辕北辙。
关于家长学习,我们总结出三个级别:
一等家长悟规律。
二等家长学原则。
三等家长要方法。
多年来,我们接待并培训了无数的家长,几乎没有见过把“探寻教育本质和规律”作为学习目标的,我们把这些家长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只喜欢学方法的家长。这一类家长看书、咨询、接受培训的目的就是学到“几招”后,回家就能解决问题。只想学方法的家长不是好家长,此类家长的主要特点是“心不静”并“急功近利”,就好像武侠小说中“中练招数,不修内功”的江湖客,会一点花拳绣腿,实际迎战可能一败涂地。
第二类:只喜欢看案例的家长。这一类家长喜欢通过学习并模仿“哈佛女孩”、“北大女孩”、“社会英才”等成功教子经验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认真模仿成功典范的家长不是好家长,此类家长的主要特点是“高期待”并且“不切实际”,就好像武侠小说中“只模仿形,模仿不到神”的江湖客,表面是名家功夫,实际迎战可能一败涂地。
第三类:只相信书本的家长。这一类家长就喜欢读书,盲目相信书中内容,盲目相信权威的语言,没有辩证地去看问题。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古人又云:“学而不思而罔,思而不学则殆。此类家长的主要特点是“不动脑”并“死搬硬套”,就好像武侠小说中“按秘籍练习,临场不动脑”的江湖客,表面武功高强,但没有任何应变能力,实际应战可能一败涂地。
第四类:只喜欢学习、不去行动的家长。这一类家长总是在不断地学习,但从来不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此类家长的主要特点是”学的时候激动,想起来冲动,回到家一动不动”,就好像武侠小说中“掌握秘籍,就是不练习”的江湖客,嘴上头头是道,其实什么都不会,实际迎战可能一败涂地。
第五类:只学习、却没有成系统的家长。这一类家长学习的东西的很杂,没有把学到的东西形成科学的体系。此类家长的主要特点是“知识多”并“不成系统”,就好像一颗大树,满脑袋“叶子”却没有“根干枝”,就好像武侠小说中“招招都会,连不起来”的江湖客,表面深通功夫,但漏洞百出,实际迎战可能一败涂地。
你是哪一类家长呢?还是几种类型兼具呢?
除了学习本书的所有知识以外,家长们还要遵循以下规律:读经典,悟规律
我们常常和家长们讲,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包括家长,如果想要学习教育的本质,都要拜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和陈鹤琴三位先生为师,这三位是近代史上影响中国教育工作者最为深远的教育家,他们长年战斗在教育的第一线,毕生把“教育人”作为自己奋斗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果家长们静下心来反复研读他们的著作就会发现,读懂了他们就读懂了教育。如果你真的读懂了的话,你会发现,他们的教育根本理念完全一样,因为每一位真正的教育家都深谙教育的本质——“爱”。当代教育市场上,鱼龙混杂、群魔乱舞、教子宝典、成功秘籍大行其道,更有甚者,很多“教育工作者”自己急功近利,浮躁浮夸。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我们是不是应该让自己心静静,读读教育经典,走进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和陈鹤琴,感受人性的光辉,感受教育的本质,感受爱的美,最终悟出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呢?
交高人,学原则
每一本好书的作者都是高人,每一个好老师都是一个高人,他们的每一个优点都值得我们学习。如果你学会发现周围人的优点的话,每一个人都是高人。我们要通过和高人尤其是教育高人的接触,去学习教育的概念和原则,不断闭上眼睛问自己:“什么是爱的原则?”“什么是做人的原则?”“什么是信任的原则?”“什么是平等和尊重的原则?”什么是德行和责任的原则?”这也是本书重点要讲的内容,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诠释这些理念,不到之处,还望海涵,关键还是要通过对原则的解释让家长去“悟规律”。
行与知,要坚持
在学习并掌握原则的基础上,一定要去做,“知易行难”是所有人都会说的话,却是人和人出现差距的直接原因。我们常常告诫孩子:“当目标正确的情况下,人和人的区别就是坚持了,谁坚持到最后,谁取得成功。”在原则基础上不断“行”,在不断“行”的基础上不断“悟”——“悟本质和规律”。
自己改,别人变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却是一个绝大多数家长都不明白的问题,更是一个家长像教育好孩子的关键问题!我们永远改变不了任何人,只能改变自己。对于教育孩子,夫妻关系的调适尤为重要,当我们自己改变了,爱人和孩子自然而然就会改变。在此我们不多浪费篇幅,家长们如果有兴趣,请参看郑委老师所著《父母做对了孩子才优秀》一书中的“改变原则”,记住两个关键点即可。
关键点之一:改变的过程中,眼睛不要盯着任何人,就盯着自己的内心。在和时间角力的过程中,每天问自己:“我学会了吗?”“我哪里还有不足的地方需要进步?”“我真的相信家人能做好吗?”“我怎么做,才能让他们感觉到我爱他们呢?”......
关键点之二:改变的过程中,绝不要求回报——换句话讲,“永远不要在意改变的结果,只需要努力即可”。很多人在改变的过程中总是说:“我都改了,努力了,他怎么还不改呢?”“我坚持到什么时候他才会改呢?”如果你想过这两句话,只要开始想,你的改变就前功尽弃了。西方哲学说“从量变到质变”,东方哲学说“要有悟性”,我们只需要把量做到极致,把悟做到极致,“质变”和“开悟”就会悄然而至。

教育观点
497 查看 2 收藏帖子 (1)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skyjinling

    2013-11-17 13:15:08 使用道具

    为什么不放到一起?
  • 小灿宝

    2013-11-18 12:46:56 使用道具

    好好学习,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