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庙的一个帖子引起了又一个争执,有赞有弹。神庙是个热心肠的人,愿意将自己的经历分享,也会分析成败得失。但对神庙的理论和实践本人不敢苟同。
来坛子时间也不算短,往往给我一个感觉,或许是错觉,就是一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充满热情,真可谓“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哪!那种激情和狂热真让我汗颜!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效果也不是1年、2年、5年甚至10年能看到。我对教育心怀敬畏,诚惶诚恐、如履薄冰,因为我深知孩子的人生只有一次,一切都不可逆,唯恐小时候埋下不良的种子。孩子是有血有肉有灵性的活生生的独立的个体,在孩子年幼时是否遵从了孩子的意愿,对孩子的设计是否偏离了孩子原有的轨道?由于孩子无法表达以及父母的强势,父母往往以“爱”的名义掩盖了一切。坛子里的孩子以小童居多,家长往往对孩子在自己设计的轨道下安全运转感到欣慰。诸位可曾想过,孩子的人生道路漫长,以后将遭遇道道关卡。第一道关卡就是青春期,在孩子青春期来临时,是否还会在你设计的轨道上运行?家长的强势是否会导致孩子青春期的问题?眼光再长远一些,就是离开父母的求学生涯、工作谈恋爱、结婚等等。教育的效果不是立竿见影,而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所以神庙的问题并非以母语为重点还是以英语为重点,也不是其他什么,而是是否把孩子当作一个有灵性的独立的个体,是否给孩子以足够的人文关怀。其实,知识什么时候学都不晚,虽然有什么敏感期一说。以前的帖子我曾提到:要装更大的棋,首先必须制造更大的碗。
神庙分享自己的经历无可厚非,以自己孩子作小白鼠我们也无权干预。此文非针对神庙,对神庙本人也赞叹其精力旺盛。只是担心部分家长失去自己的独立判断,故发此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