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wuyaneba 于 2014-1-16 09:56 编辑

原书在资源区免费共享, 英文, http://www.ebama.net/thread-191814-1-1.html 克拉申博士的书:二语习得的原则与实践(英文)-免贝

这里是个人读书笔记, 以及对开展近一年的亲子英语活动的一些总结和反思.

我个人是很认同克老理论的, 认为他的理论不单清晰的描述出二语习得的过程, 而且非常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儿童为什么要学第二语言? 家长的回答可以五花八门, 但对儿童, 基本只有2个原因,一是可以得到环境中权威人士的认可(家长 老师等), 二是可以满足沟通的需要(作为接触各种有趣材料的媒介,视频 故事 和其他人沟通等). 原因一, 满足儿童心理安全的需要, 原因二,满足儿童发展的需要, 但根据马斯洛心理需求的层次性, 在安全感得到满足前, 儿童是不会有发展的需要的.

虽然克老关于二语习得的5项假设中, 情感过滤放在最后, 作为家长,则必须放在最先. 也就是先为儿童构建一个无焦虑 无批判的外语学习环境, 然后再谈其他, 自问做不到这一点的,宁可不要干涉孩子的外语学习, 否则只会起反作用-------其实这应该是针对所有的学习,而不只是外语. 情感过滤起的是一个阻碍学习的堤坝作用, 在事关外语学习的事情上, 每批评孩子一次, 每降低孩子的自信自尊一次, 孩子的防卫心就会提高一分, 防卫心提高一分, 语言的理解和接受力就下降两分,直到孩子将外语学习和负面感情经历直接"焊接"在一起,本能的抗拒学习, 到那个时候, 怕是要花牛劲才能把孩子拧到桌边学外语,而且就是学了,时间也不过是浇到石板上, 不会有任何效果.

家长能够为孩子学习做的最重要的事, 就是提供无压力的学习环境, 这是所有其他活动的系数, 如果这个是零, 那所有其他努力的总计效果也是零. 如果在这种环境下, 孩子在学习上仍有进展, 那全部的功劳都归功于孩子,和家长的所有努力和花费都没有任何关系.

能够做到这一点, 其他的才有意义.
输入假说:
i+1
最常见的问题是, 如果孩子只懂i, 怎么可能自然习得(acquire) i+1? 原文是这么说的
We acquire, in other words, only when we understand language that contains structure that is "a little beyond" where we are now. How is this possible? How can we understand language that contains structures that we have not yet acquired? The answer to this apparent paradox is that we use more than our linguistic competence to help us understand. We also use context, our knowledge of the world, our extra-linguistic information to help us understand language directed at us.
简单的讲, 就是孩子在努力的将这些难度\结构程度为i+1的语言与场景结合起来, 通过猜测\联想\判断等"破解“出 i+1中那个对自己陌生的1。这个脑力过程不单纯是记忆,不单纯是明白其含义,更重要的,这种脑力过程,将孩子头脑中”破解“出来的1 ”镶嵌“在构想出来的情景中,它成为孩子理解的世界的一部分,也成为孩子交流中描述自己内心世界时的一种描述手段,这个1就是这样在孩子的头脑中扎下的根,这个过程就是习得(aquire)。
The input hypothesis runs counter to our usual pedagogical approach in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s Hatch (1978a) has pointed out, our assumption has been that we first learn structures, then practice using them in communication, and this is how fluency
develops. The input hypothesis says the opposite. It says we acquire by "going for meaning" first, and as a result, we acquire structure!

语言不是通过教授才最先被知道,通过练习达到熟练的,而是在破解了语言传递的信息之后被掌握的。

打个比方,孩子一开始的积木玩具里只含很少的几种简单形状,玩得兴致勃勃,搭出几种变化有限的建筑。后来又得到了几种复杂一点的新形状的积木,怎么用?开始不知道。但孩子有机会看讲解或其他孩子使用,通过观察,孩子懂了,就开始自己动手尝试去搭,通过不断尝试、试错,孩子终于掌握了这几种新形状,可以搭出比以前更复杂的建筑来,甚至一看到一些复杂的建筑图样,就知道自己要去找那些复杂的积木块。这可以看成是从i到i+1的一个过程。

把这个过程和课堂中的语言学习过程作一个对比,aquire和learn的区别就非常明显了。我觉得可以避免很多无谓之争。

i+1的材料,指含有大量的i+1等级的语言结构,但不是说不能含i+2, i+3, 克老认为甚至无需专门准备只含i+1的材料。

对于家长选择材料的指导意义:既然对于孩子自己来讲,学习语言的动机只是communicate(双向意义上的,即理解外界,也能够说写,让外界理解自己),那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孩子喜欢的,感兴趣的,可以不管是否结构化-----比如GK到G?的教材、某些声誉很高的作品等等。但客观的评介孩子目前的水平是必要的,找到孩子目前的i在哪里。

i的定义:
If an acquirer is at "stage 4", how can he progress to "stage 5"? More generally, how do we move from stage i, where i represents current competence, to i + 1, the next level? The input hypothesis makes the following claim: a necessary (but not sufficient) condition to move from stage i to stage i + 1 is that the acquirer understand input that contains i + 1, where "understand" means that the acquirer is focussed on the meaning and not the form of the message.

从这一段可以明确的是:习得(acquire)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是理解语言试图传达的含义,而不是语言的形式。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4 贝壳 +140 理由 收起
tarbaby + 30 感谢你!
high5 + 50 感谢你!
netan + 30 我很喜欢!
qinbaoba + 30 我很喜欢!
1694 查看 17 收藏帖子 (2)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turnup

    2014-1-6 11:02:10 使用道具

    学习了。谢谢。
  • zboy贝壳321

    2014-1-6 11:57:44 使用道具

    很愿意相信孩子的脑子比我们更容易破解 i+1,可就是自己绕不过大胆去相信的坎儿
  • 水煮鱼片

    2014-1-6 12:08:15 使用道具

    先好好学习下!
  • wuyaneba

    楼主 2014-1-6 12:15:04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wuyaneba 于 2014-1-6 15:30 编辑

    决定输出时间的应该是孩子, 当孩子准备好了的时候, 才作输出-------给家长的启示:不要催促孩子进行输出.

    错误的纠正:不纠正语法错误,因为没用,也因为在母语学习中几乎没父母纠正语法错误而孩子日后仍能正确表达。只在词不达意时纠正。

    AUDIO-LINGUALISM方法批判---(我孩子在学校就是这种教材和方法,估计全中国的孩子也一样)

    The lesson typically begins with a dialogue, which contains the structures and vocabulary of the lesson. The student is expected to mimic the dialogue and eventually memorize it (termed "mim-mem"). Often, the class practices the dialogue as a group, and then in smaller groups. The dialogue is followed by pattern drill on the structures introduced in the dialogue. The aim of the drill is to "strengthen habits", to make the pattern "automatic".
    以一段对话开始, 对话里包含了本课的语法结构和词汇.学生还是仿照对话最后记忆对话, 班里经常分组联系对话, 对话后面还有包含对话结构的模式练习, 练习的目的是通过"加强习惯"来达到"自动运用"的目的.

    这种方法 1 可理解----有  
                  2有趣\相关性-----无趣
                  3非语法结构化----结构化
                  4质量----------学生很少有时间关注信息,目的是记忆对话,而非理解信息。整个课时只集中于几个句子或模式,而不是大量的真实交流。
                  5 情感过滤水平---希望立即有输出,期望没有错误,过分使用练习和重复,使得焦虑感强,阻碍作用大。
                  6 对话管理工具----比语法-翻译法好一点,但还是有限。
    总结:这种方法可以有一定的语言习得,但没法和提供大量可理解、有趣、相关输入及低过滤环境的方法比。学生学了一堆句式和模式却很少能用得上。
             
  • wuyaneba

    楼主 2014-1-6 12:16:36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wuyaneba 于 2014-1-6 12:21 编辑
    zboy贝壳321 发表于 2014-1-6 11:57
    很愿意相信孩子的脑子比我们更容易破解 i+1,可就是自己绕不过大胆去相信的坎儿


    希望您的担心不会传染给孩子。按假说5, 情感过滤,自信是语言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积极因素。

    (1) Motivation. Performers with high motivation generally do better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usually, but not always, "integrative"13
    动机:凡苦学的容易取得好成绩,因为动机强烈。

    (2) Self-confidence. Performers with self-confidence and a good self-image tend to do better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自信:自信且有良好自我形象的在二语习得中表现更佳。

    (3) Anxiety. Low anxiety appears to be conducive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whether measured as personal or classroom anxiety.
    焦虑感:低焦虑感看上去对二语习得有利,不管是教室或者是个人焦虑感。
  • 叮叮当铃

    2014-1-6 14:10:39 使用道具

    wuyaneba 发表于 2014-1-6 12:16
    希望您的担心不会传染给孩子。按假说5, 情感过滤,自信是语言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积极因素。

    (1) Mot ...

    赞一个。
    谢谢分享。
    非常对。
  • matina_woo

    2014-1-6 17:00:01 使用道具

    楼主书读得很细致啊,给个免费下载的链接吧,谢谢!
  • 听听雨声

    2014-1-6 17:37:11 使用道具

    学习,慢慢理解
  • wuyaneba

    楼主 2014-1-6 19:26:17 使用道具

    matina_woo 发表于 2014-1-6 17:00
    楼主书读得很细致啊,给个免费下载的链接吧,谢谢!

    http://www.ebama.net/thread-191814-1-1.html

    觉得不错,就请在那个帖子里点个赞吧!
  • 瑞希妈

    2014-1-6 19:44:53 使用道具

    进来学习下
  • Truman_Liang

    2014-1-7 19:14:19 使用道具

    感谢分享研究的成果。
  • wuyaneba

    楼主 2014-1-8 09:57:19 使用道具

    我的读书感受:
    Acquire 与Learn的区别
    Acquire是一种不自觉的主动过程. 家长可以为搭建适于孩子这种主动过程的发生做些什么?
  • wuyaneba

    楼主 2014-1-9 13:52:08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wuyaneba 于 2014-1-16 07:00 编辑

    孩子期末英语成绩出来了, 100分,当然班上100分也不少, 不过孩子平时测验从没满分过(当然也从来没专门复习过), 这次为了满分,考前周末专门抽了2小时复习了单词拼写和语法, 取得预期成果他非常高兴.

    让我高兴的是孩子负责辅导的同学,成绩从70-提高到91, 这个成绩超过了不少在外面报班的同学, 而孩子给她唯一的指导就是每天听课文音频20分钟.
  • wuyaneba

    楼主 2014-1-16 07:10:22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wuyaneba 于 2014-1-16 08:49 编辑

    孩子的英语老师指定了一些英语学习比较好的和比较差的结对子, 孩子结的同学双亲都在外地, 就跟老人一起生活. 人很乖巧, 语数都还不错, 就是英语差些. 孩子说她不但每次上课回答问题都很紧张, 就是孩子请她读课文时都担心读得不好而非常不情愿.

    孩子在给她布置了听力任务后, 怕她不听, 还在放学时特别叮嘱她家老人, 请他们监督. 其他就没有任何要求, 只是有时在中午的时候会去问问, 或者自己念课文,看看她是否理解.  
  • hzzju

    2014-1-16 07:44:43 使用道具

    wuyaneba 发表于 2014-1-16 07:10
    孩子的英语老师指定了一些英语学习比较好的和比较差的结对子, 孩子结的同学双亲都在外地, 就跟老人一起生活 ...

    真是负责又能干的孩子
  • wuyaneba

    楼主 2014-1-16 09:12:49 使用道具

    hzzju 发表于 2014-1-16 07:44
    真是负责又能干的孩子

    谢谢您的夸奖!

    孩子喜欢他的英语老师, 所以对老师的任务很重视.  不但自己想拿满分, 还希望自己帮的同学能够进步最大. 英语成绩下来后, 他很高兴两个目标都达到了,唯一遗憾的是, 他本来想在同学面前卖功劳, 同学却扬扬卷子说, "都是我自己学的, 你可没辅导我." 让他小小的遗憾了一下. 不过对他的热情倒没影响, 他倒是觉得辅导同学蛮简单的, 琢磨着下学期再多帮一两个同学 " 不过要能听我安排的才行, 要是回家都不听的我可辅导不了."
  • wuyaneba

    楼主 2014-1-17 08:57:04 使用道具

    从二语习得假说来看孩子对同学辅导效果:

    听 读属于输入, 孩子同学对自己发音没信心, 读不流利, 会有焦虑感, 效果会打折扣, 更容易挫伤积极性. 相对来讲, 自己听焦虑感最低, 从听入手, 最没有压力, 最容易集中精力, 慢慢找回信心, 听力内容就是教材,属于i+1, 听多了, 单词的发音和书写多少就建立上联系了, 记忆单词时也轻松一些, 一些语感也建立起来了, 语法使用也有印象,甚至可以脱口而出.  

    孩子帮助同学养成听力习惯, 不用加任何老师布置外的作业, 就达到了让她提升信心, 大幅提高成绩的效果. 算是二语习的假说的一个小小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