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儿进幼儿园的第一天开始,每天她回来我都会问她今天在幼儿园过得开不开心。宝贝从幼儿园回来也很喜欢对我讲一天天发生的事。老师和小朋友们,老师说了什么,她和谁是好朋友,今天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最近,有一段日子了,我发现一个问题,也说不出来是怎么回事,总之感觉怪怪的。我常常在心里问自己应该不应该去指导孩子和小伙伴们相处呢?应该怎样去指导呢?
先把事情说给大家听听吧。有一天女儿一回家就对我说,今天在幼儿园里不开心,她明天去不穿这件绿色的带钻的衣服了。女儿穿的衣服上有一只小熊,小熊的旁边有一圈钻。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哎呀,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们都要和我要这个钻,我给了一个人,又有好多的人跑来”我说:“你把自己衣服上的钻给了别的小朋友,衣服就不漂亮了。”女儿的回答是:“他们自己伸手来抢的。我明天不穿这衣服了,太麻烦了!”这应该对女儿说什么?只是不穿这件衣服这么简单吗?
又一天,女儿回来手臂上一道长长的红痕,她说,妈妈我今天快被告张**气死了。你看看她划的我。痕是挺深的。我问是怎么回事呢。她说,我没有和她玩,只是挨着她坐,我都没有注意就被她划伤了。我应该教女儿如何处理这个问题?难道让女儿躲她远点?她没有和她玩,座位是随机的挨在一起的。让女儿抓住她伸来的手?女儿说我抓住她,她会告老师的,被打的人还怕别人告老师,我真晕那。
昨天女儿把一包手帕纸带到幼儿园里,回来说,妈妈今天我的手帕纸一到幼儿园就被那么多小朋友一人一张的要走了,明天再来一包吧。我说小朋友们都没有吗?她说我给一个人就不可能不给别人吧?手帕纸倒是没有什么,可是我的感觉有点怪。
还有一天,女儿回来说,妈妈我今天在幼儿园里玩了一个特别好玩的游戏,原来是一个男孩在睡觉时把女儿的枕头扔到别处,后来几个孩子所括女儿开始了扔枕头游戏。我晕,也许真是孩子,枕头都被人扔了还开心。但我没有说什么,开心就好,我在对自己说也许大人和孩子的感觉是不同的吧。可是我的感觉真是很不好,女儿说在她不知道的时候枕头就被抢走了。
不知道表达清楚了没有,孩子们之间的相处需要我们来按照成长的思维去指点吗?
借鉴蒙氏的三点原则:1、不要伤害自己。 2 不要伤害他人 。 3 不要伤害环境。 告诉孩子首要就是不能伤害自己,保护好自己,让孩子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针对抢钻的事情,要让孩子明白我们需要想办法保护好属于自己的东西,“我们除了不穿那件衣服,还有什么好办法呢?” 培养孩子自己动脑经想办法的习惯,让孩子勇敢的表达:“我的小熊没有了钻石,她会很难过,我也会很难过”
家长在引导的时候要重点在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而不是衣服是不是好看。就好像你说的,这次是钻,下次呢? 也可以把这个问题和孩子一起讨论,不要回避,相信孩子自己的解决能力。 这种能力如果弱的话,需要慢慢的培养。
打人的事情,我觉得有必要向老师反应一下情况,了解一下那个孩子的性格。如果真的是一个攻击性很强的孩子,要提醒老师在班上也留意,如果确实是无意的,那么我们也要宽容,毕竟孩子多了,这是难免的。
同时也要告诉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我很生气,我很难过。。。。。。,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行为造成了什么样的结果,这样孩子的行为也会有些自我约束。
从上面的几个例子看,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是很强,家长在这方面是不是保护的太过了,或者是太忽视孩子这方面意识的培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