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这个事情不知道对不对,瞎说瞎聊。以下是我想了想后觉得的:
1、小孩学语言可以直接新建立对物品和事情、心态等等的关联,更重要的是可以建立1v多个声音刺激。譬如我们听到“屎”和“大便”这两个声音刺激都会被大脑立即关联到这个{:soso_e174:}上。不光声音当你看到上面这个小图的视觉刺激也是会关联的。一个语言系统里面也存在好多的并联的声音。这是不是类似于双语教学呢?双语教学首先最多的是加大了关联量。(当然还有表达、描述方向的不同,因为有好多一个语言的词语表达的sth,另外一个语言是需要用一句话来描述的,或者一个语言描述的角度很贴切,而另外一个语言描述的很框架感,这个我考虑是正常,不同语言发展过程中毕竟很隔离的。而这种声音刺激我觉得是新建立的刺激)
2、对于物品、事情、心态等等已经建立了声音关联的刺激,而且关联很久以后。对于外语,譬如说是我上初中才学的英语。第二种声音起初也只好先对应到自己原来关联的声音上,然后二倒手再传递到相应的sth。这个已建立的连接很坚固,需要经过很多很多次地传递才能缩短这个间接传递的过程,插进小3或小4,达到一开始就同时建立关联的效果。对于我,譬如说hello,byebye,ok等。当然这个同时也不是那么苛刻,人各不同,先不说。
3、大部分声音可以直接对应相应sth的时候,即:表达、思考等一系列的东西会自然而出。
4、声音源方面,对于外语就是口音和他们当地的口音一致不一致。我觉得这个不在我这个主题的探讨范围内。再说现代化了,可以直接索取太多的资源。而且我对孩子的要求也没那么严,只需要能无障碍交流即可、像刚才看论坛里面说的印度人,或者来中国的黑人好哥。外语是能力,是工具,最终都是为了完善孩子,进而得到更好的工作和生活。
总结:即使除去小孩子在动物发育初期都存在的超强的学习能力(这个能力本文也不探讨),小孩子学多国语言优势还是很大的,那就是还没有把音和sth固定的关联建立起来,或者有的小孩子建立的关联并不很坚固,还可以并联接受新的声音刺激。
神秘的是高端的竞争
或者说值得探讨的是,如何用更短的时间,更轻松的方式,让孩子更好地掌握好一门语言。
而不是如何学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