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王大光 于 2014-1-21 14:58 编辑

摘录一个小猴老师对《假如你给老鼠吃饼干》的讲解,看出好的绘本不是读一下就完了的,好的绘本自然有它好的地方,也许我们没有用心就不会发现。以后绘本看来都要细心地揣摩寓意,仔细地观察细节
然后再给孩子分享那才物有所值啊。
资源在这(论坛原有所以免费):http://pan.baidu.com/s/1hqiKSOs图没有文章里说的环衬和封底。但因为是转来的所以全部保留。家长可以先自己看下这个绘本,然后再看下面这个人的讲解。反正我感觉对我教育意义很大。我只看出了这个故事是个循环,好像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住着老和尚和小和尚,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一样。但其实不只
封面
培利 ·诺德曼(Perry Nodelman)《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the pleature of children’s literature,1996):“封面是我们对书进行预测最重要的来源。”
很多图画书的封面都取自书中的一幅图画,但《假如你给老鼠吃饼干》的封面是专门创作的一幅图。正如诺德曼所言,封面图画的作用是让人们“对书进行预测”,通过封面画的内容,可得知书中故事的主要人物与内容;通过封面画的色彩基调,可感受书中叙事的总体氛围;更有趣的是,有时候图画中隐藏的一个小小细节,更能启发你对故事的好奇心。
《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的封面有一个独特之处:需要和封底连起来看——这就一下拉宽了画面,呈现了一个完整的视界:草绿的底色,一张白色画纸上、几块巧克力饼干、几支散落在地上的五颜六色的蜡笔,一只拿着饼干的快乐小老鼠,和一个小男孩的脚下穿着的红鞋子。草绿色的底色流露了一种儿童生机勃勃的气息,的确,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两个孩子——小老鼠和小男孩。小老鼠看起来快乐又有活力,它的故事和吃饼干联系在一起,但是小男孩呢?虽然只画了一双红鞋子,但是从鞋带散落、双脚有点内八字地靠在一起的状态来看,他的精神状态似乎不太高,而且,这双安静的鞋对着活蹦乱跳的小老鼠,让人感觉到小男孩的不快乐可能与这只小老鼠有的快乐有关。那么,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读者的好奇心就这样被勾起来了。
环衬
环衬是书的封面和扉页之间的一张纸,通常一半粘在书的后面,一半可以活动。大人们常常漏看环衬,但是孩子们不会。英国学者莫拉格·斯泰尔斯(morag styles)在她与维克托·沃森(Victor watson)合著的《说说图画书:图画文本与小读者》(talking pictures: pictorial texts and young readers,1996)中说,当她给一个小女孩读《隧道》时,小女孩一眼就发现在后环衬上,妹妹的书和各个的足球并排放到了一起。她问小女孩:“为什么在前环衬上没有画上一个足球呢?”女孩很快回答说:“最后两个人好了呀……开头两个人不好。”但是,大人们往往注意不到,直接把环衬忽略过去了。
可见,环衬有提示内容的作用,但是它更普遍的作用,是带领人们进入所讲故事的氛围。黑色的环衬常配巫婆的故事,如克里斯·范·艾尔斯伯格的《巫婆的扫把》(the widow’s broom,1992);红色的环衬常配感情很激烈的故事,如莫莉·班(molly bang)的《菲菲生气了——非常、非常的生气》(when sophie gets angry,really, really angry,1999)。而在《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中,环衬是天蓝色的,它让人想到蓝天,平和、安静,而又蕴含着盎然的活力与无限的想象空间,同时又有一丝的不安。这正是故事的基调:故事在小男孩的家里发生,所以环境相对封闭、安静,但是,想象力却在此无限延伸,那一点不安更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
扉页——进入故事的长长通道
一般来说,扉页在人们的概念里,就是关于书名、作者、译者、出版社名称等文字信息的,因此,人们往往忽视了扉页的图画——这其实是极为重要的。在《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中,扉页包括三个页面的图画——其实它们都是相连的,构成了一条通往故事正文的长长的隧道。一只小老鼠正悠闲地从草地上走来,背上的小背包给人一种旅行的期待,翻页后,期待得到了答案——个小男孩正躺在同样的草地上读书,二者的世界便由这片草地牵引,碰撞在了一起,产生了无穷的故事……
图画、文字与故事
美国画家芭芭拉·库尼(barbara cooney)曾经说过:“图画书像是一串珍珠项链,图画是珍珠,文字是串起珍珠的细线,细线没有珍珠不能美丽,项链没有细线也不存在。”培利·诺德曼在《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中说:“一本图画书至少包含三种故事:文字讲的故事、图画暗示的故事,以及两者结合后产生的故事。”日本学者松居直也说:“图画书=图*文。”
让我们把《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的句子摘出来: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他会要杯牛奶。等到你给他牛奶,他会问你要根麦管。吃完了,喝完了,他会要块餐巾。他还要照镜子,不要有牛奶沾在他的胡子上。他一照镜子,会看到他的头发得要剪一剪。他就会问你要把小剪刀。等到头发剪好了,他会要把扫帚把地扫干净。他一动起手来,可就来劲了,把整座房子一个个房间都扫遍。不但扫,还会用水把地板大刷大洗!他干累了,会要睡会儿。那你就得给他个空盒子做床,再加上毯子和枕头。他于是爬进盒子,躺得舒舒服服,还把枕头拍啊拍拍松。他还会请你给他念个故事。你只好拿出书来念给他听,这时他会想要看看书上的图画。他一看图画,起劲地要自己动手画一幅。他会要你给他纸和蜡笔。他就动手画起来等到画画好,他要签上他的大名,而且用钢笔。于是他要把它这幅画贴到你的冰箱上,这就要用上,胶带纸。等到他的画贴好,他会退后两步欣赏它,这么看着冰箱,他会想起来,他口渴了。于是……他会要杯牛奶喝。既然他要喝牛奶,自然会要块饼干一起来吃。
以上文字可以说是一篇不错的故事,它是关于小老鼠的单线索故事。李利安·H·史密斯(lillian H. smith)在《欢欣岁月——李利安·H·史密斯的儿童文学观》(the unreluctant years: a critical approach to children’s literature,1953)中说过:“只要故事在图画上表现出来,那么孩子的眼睛就会发现它们。”如果我们看着这些图来听故事,会发现什么呢?首先,我们会发现书中还有一个线索,即小男孩的故事。虽然没有文字的叙述,但是从图画中可以看出小男孩状态的变化,开始给老鼠吃饼干的时候,他是微笑的,引小老鼠进门时,也是挥舞着胳膊,很有活力的样子,但是随着小老鼠的无理要求越来越多,小男孩的笑容慢慢不见了,后来连嘴巴都省略不画,开始变得手忙脚乱,鞋带也慢慢松开了,相反,小老鼠的表情倒是变得越来越丰富。后来,小男孩在摇椅上睡着了,带着小老鼠往厨房走的时候,都是闭着眼睛的,最后,在一片小老鼠制造的混乱中,他捧着饼干袋靠在碗橱上睡着了,而小老鼠正张开大嘴笑嘻嘻地咬饼干,并得意地观赏这周围这些“战果”,不知又在计划制造什么新的灾难。(小男孩的表情变化)
其次,在图画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很多文字中没有的令人捧腹的细节。比如,小老鼠在照镜子的时候,只有一根长头发,但是在翻页的“剪头发”场景中,小老鼠却剪出了漫天飞舞的头发!(照镜子,剪头发)在小老鼠打扫房间的时候,以风卷残云的架势,居然扫出了一堆一堆的尘土,仔细看,连桌子上都堆着一小堆尘土!(桌子上的尘土)小男孩给小老鼠做床的图画就更有趣了,他为了做床,把一大盒不知什么粉末倒进了垃圾箱,只因为盒子大小合适,并附带一个枕头(粉扑)。在图画中小男孩还捧着一个“医用棉球”的盒子,大概是把棉花放到了盒子里使之更松软。(小男孩倒白粉)但是第二幅图中,我们看到盒子上写着“super beauty powder”(超级美容粉),一定是妈妈天天使用的,怪不得小老鼠在拍“枕头”的时候,会拍出这么多的粉末呢!不知道妈妈回来会怎么惩罚这个善良而又不知轻重的孩子了。(美容粉图)还有小老鼠画的那张“全家福”,一家五口其乐融融,(全家福)他要签上自己的大名时,自作主张地抽走了小男孩裤兜里的钢笔。小男孩为他找胶带纸时,可是爬到了几乎和自己一样高的柜子上,但是小老鼠贴画时就更加惊险了,居然摞起了比自己高出五六倍的饼干盒子,才把画贴在了冰箱上。(摞起盒子)
小老鼠视角与小男孩视角的反差
《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中,存在着两种视角:小老鼠的与小男孩的。在很多对页上,都是一边是按照小男孩大小比例绘制的,一边是按照小老鼠比例绘制的。可以发现,因为在同一幅图里变化了比例,小小的老鼠的一举一动都得到了极大的夸张,尤其是丰富的面部表情。(小老鼠的面部表情)而本来比它高大很多的小男孩和房屋越来越杂乱的背景却被变化的比例缩小了,尤其是小男孩,只能亦步亦趋地跟在小老鼠后面收拾残局,同时满足小老鼠的各种无理要求,别说表情,连嘴巴的一条线有时都省略不画了。(小男孩的表情)最有趣的是最后一幅图画,只有一个罐头大的小老鼠得意地看着满屋子自己制造出来的杂物和累得睡着了的小男孩,笑眯眯地又开始吃饼干。本书的趣味来源之一,便是这种“小东西”与“大效果”的反差——这也是儿童普遍的心理渴望。(最后一幅图)
翻页猜想
这个故事是用一种有趣的逻辑串联而成的,即“要是你给……”,因果关系环环相扣,产生了多米诺骨牌一般的效果。这种因果关系利用了翻页的形式,翻页是发现前的等待,这更是制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悬念,激发起人们无限的阅读快感。
高潮
在最后一页来临,也使这本书的故事无限地延伸下去……
亲子共读
松居直《图画书的快乐》:“图画书是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图画表现出来的,这些语言和图画只有成为朗读者自己的感受讲给孩子听,才能被接受。当父母或是朗读者把图画书所表现的最好的语言用自己的声音、用自己的感受来讲述时,这种快乐、喜悦和美感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图画书的体验才会永远地留在聆听者的一生当中。”
〈美〉爱伦·汉德勒·斯皮茨(ellen handler spitz)也赞成亲子共读,他在《在图画书之内》(inside picture books,1999)中说:“出声地朗读图画书,不论是对于大人还是有效的聆听者们,都是一种非常有益的行为……在亲密相偎一起阅读图画书的同时,大人和孩子一起迈入想象的空间。”
在小老鼠用水大刷大洗地板的那一幅图的左下角,有半张小老鼠的脸,一副龇牙咧嘴、眉毛都竖起来了的淘气表情。这让我猛然想起了大卫·香农的图画书《不,大卫!》其实,故事中的小老鼠就是大卫,或者说,就是每一个淘气的男孩子。面对大卫接连不断的淘气行为,妈妈总是喊“不,大卫!”但善良耐心的小男孩正好相反——小老鼠再淘气,小男孩也不会对他发火,而是不顾自己的劳累,想方设法地满足他。其实,这正是对孩子内心渴望的一种宣泄,也在引导孩子对自己行为进行返观。
延伸阅读方法:
因为本书使用了“要是你给……”这样一个句型,所以有人设计了如下这样一种延伸阅读的方法:
——利用故事的结构,阅读了开头几页之后停顿一下,让孩子猜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让孩子根据连锁反应来编故事:“要是你给……一个……,……”
——让孩子也学习小老鼠,画一幅自己家人的画,贴在冰箱上。
封底
最后,就到了封底,这不仅是故事的结局,那封面和封底练成的长长图画对故事居然有续写的作用。画面上虽然有很多似乎同样的饼干,但是仔细观察,小老鼠手里拿着的饼干是有凹凸不平的立体感的,而白纸上的饼干是平面的。对比前面小老鼠画图那一页,画面非常相似,所以,这些饼干其实都是后来小老鼠画在纸上的。再仔细看,整本图画书其实都是用蜡笔绘画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猜测:这本图画书实际上就是小老鼠不知战斗多少个回合之后的杰作呢?(两种饼干特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新会员加入

1025 查看 3 收藏帖子 (3)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jdhk_suri

    2014-1-22 14:49:10 使用道具

    我们一岁左右非常喜欢的书啊,现在还常常看。可惜那个封面被弄到不知道哪儿去了,书脊也已经裂开了......
  • 27402810@qq.com

    2014-1-23 09:31:27 使用道具

    我家宝宝的最爱,合集的四个故事都超级喜欢,天天喝奶的时候都得讲这个故事,小老鼠使劲够不到杯子里的牛奶,小哥哥给找吸管才喝到。然后宝宝就抱着吸管杯喝牛奶~
  • 杜杜狼

    2014-2-24 08:39:03 使用道具

    我也看看去,听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