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觉得好的话请点右上角的赞一个。
转自周令瑜的博客
在院里遇到邻居,她邀我打羽毛球。不到一分钟,邻居的7岁儿子过来了,他从妈妈手里夺过拍子,要和他的小伙伴打。邻居碎碎念:拍子放到这里很久了你不打,我们一打你就要打了……除了碎碎念,没有其他了。

这一幕多么熟悉,类似的场景可以经常看到。孩子从这样的场景里学习到什么呢?他学习到:我是可以享受优待的,我的需求可以凌驾在别人的需求之上,别人要为我的需求让路。孩子不断在父母这里享受优待后,他会继续使用这种模式跟其他人互动,他认为其他人都理所当然为他开绿灯。


许多家长理论上知道孩子仅仅是家庭中的普通一员,不能特殊对待,但实践中仍然不知不觉将孩子当成了中心。一个客观原因是,在独生子女家庭,多个大人对一个孩子,潜意识里将目光聚焦于孩子,围着孩子转。尤其是那些421家庭,六个大人对一个孩子,不知不觉中就将孩子当成了焦点。原来的多子女家庭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好几个孩子需要照顾,家长即使想以孩子为中心也没有时间和精力。聚焦于孩子,导致孩子自我为中心,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面临的最大挑战。

一个主观原因是家长们的焦虑感。现在的家长内心普遍有焦虑感,担心孩子生病,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担心孩子不如别人,担心孩子在外面吃亏,担心孩子受伤害……由于焦虑,家长们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穿着、饮食、出行,甚至买房,甚至奋斗的目标,无不是“为了孩子”。由于焦虑,孩子小时家长紧盯孩子“吃饱穿暖”,大一点时,家长们紧盯孩子的学习,盯着作业、盯着每一次考试,赶场子一般上培训班……我家楼下那个一年级小男孩告诉我,他周一学英语、周二学跆拳道、周四学围棋,周五学美术,周日上午英语,下午围棋。我身边还有不少这样课余时间几乎全部排满的孩子,家长下班后就是围着孩子团团转,没有了自己的生活。这样做的坏处是,一方面孩子很累,不能承受其重;另一方面,孩子会认为他是这个家的绝对中心,大家都要围着他转。

由于焦虑,有些家长则不能忍受孩子承担一点点痛苦,生怕孩子吃亏受伤,试图为孩子扫清一切障碍。有一次我带孩子在一个早教中心玩,那边接收2—6岁的孩子,早教中心有一个游乐场,供孩子们玩耍。一位妈妈带着2岁的孩子在里边玩,她看到我的孩子和小伙伴过去,对她们说:这里是给小宝宝玩的,你们大孩子不准在这里玩。我的孩子当时5岁。早教中心的老师告诉我,常常见到这种将自家孩子看得太“金贵”的家长,唯恐孩子吃亏受伤,有的一有风吹草动便挺身而出,有的则不等风吹草动提前清障。这样的家长带出的孩子怎么会不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呢?

回到文章开头的那个案例,类似的场景以前在我们家也常常出现,比如我正在跳绳,孩子走过来说:妈妈,我想跳绳。我本能将绳递给她;我拿着笔在写字,孩子问我要笔,我拱手让给她;我在做饭,孩子问:妈妈,这个字怎么念?我立刻走过去告诉她……孩子自我为中心的个性逐渐显现,她似乎觉得我们应该随时随地为她服务。这是个可怕的倾向。察觉到这一点后,我做了深刻的反思。我想我必须要让我的孩子知道,她不是宇宙的中心,爸爸妈妈不是她的服务员,她必须学会关注并尊重他人。

所以,现在遇到上面的情况,我会请她等待。
“我暂时不能给你球拍,我们还需要打一会,请稍等一下。”
“我跳好了再给你哈。”
“我还需要用这支笔,等一会给你。”
“我在做饭,现在没时间教你,等一下再告诉你念。”
最初这样做的时候,孩子有些不习惯,会生气。没能如愿以偿,孩子是要生气的,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我们在拒绝孩子的同时要准备接纳孩子生气。如果父母能接纳孩子的生气,坚持自己的立场,过一会孩子会平复并接受现实,她便知道她不是焦点、不是中心,她慢慢能学会体谅别人。


自我为中心的人同理心差,说话行事不顾别人的感受,说直白点就是“自私自利”,这类人在群体中不受欢迎,人际关系较差,


自我为中心的孩子,需要被教导“照顾他人”,这并非让孩子去照顾别人的生活,而是指照顾并尊重他人的感受、需求、想法和权利。一个被父母团团包围,以他(她)为中心的孩子,长大后会认为别人应该如父母一般围着他(她)转。我们今天和孩子的相处模式就是明天孩子的人生模式。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30 理由 收起
cl2039996 + 30 很给力!
828 查看 9 收藏帖子 (3)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周鱼

    2014-1-22 16:13:54 使用道具

    跟是不是独生子女没关系,就是溺爱造成的。其实都没所谓,家庭不教育,学校会教育,学校教不成,社会会教育,社会教不了,监狱会教育,监狱改不了,上帝来教育。
  • 虎皮青椒

    2014-1-22 16:25:59 使用道具

    我家猫觉得自己是家里的中心,它吃罐头的时候我就得端着我儿要读书就得在旁边候着,它要去别的房间我就得立刻给它开门,目前我儿对这情况还挺谦让
  • 瑞希妈

    2014-1-22 16:27:35 使用道具

    谢谢分享啦
  • wawatudou

    2014-1-22 19:51:00 使用道具

    要分开来看,这个时间段的孩子本来就有物权意识,所以我对我们家孩子,她的东西如果送人或借人都征得她同意,当然,不是她的东西,她也不管。
  • 花心他妈

    2014-1-22 19:58:53 使用道具

    的确如此,我正在努力纠正中。记得孩子3岁多我给他洗了提子装在小碗里等他放学回来吃,他回来后看见自己喜欢的马奶提忙端过碗,我要他给我一个吃,不干,我火了,把他的碗抢了过来,也不给他吃,训了他一顿,直到他答应和我分享为止,于是我们你一个我一个吃完了。从此以后孩子再不敢吃独食了,现在经常把大的,好的给我吃。
  • guangbo123

    2014-1-27 11:16:22 使用道具

    这个这个,貌似孩子自我中心是分阶段的,以前看过,三岁左右正是强调自我物权的时候,需要用大量的“我的东西”来肯定自我的存在,这个时候应该更多的尊重孩子的物权,才利于以后的尊重他人。三岁多的孩子是通过大量的“我的东西”来确认自身的存在,并产生安全感的。特别提醒的是,食物是生存的关键,不分享实属正常,强迫孩子分享才违背自然。自我中心大多不是溺爱过度,而是实质上的安全感不够,得到的爱太少。如果孩子有足够的爱不会要求每个人来爱TA。带孩子补习培优,那并不是爱,那更多的是压力与要求。
  • guangbo123

    2014-1-27 11:23:49 使用道具

    中国的家长受孔融让梨的影响根深蒂固,一贯想要孩子分享食物,但是几乎全忽略了几个重要问题。一,孔融让梨时几岁了?二,孔融讓梨时是否已经进过蒙学,受过儒学教育了?三,孔融是否算一个早慧的孩子?
    所以家长就算真的很推崇儒家的礼义仁孝,是不是也让孩子大些再去要求?

  • sugarfresh

    2014-2-9 09:52:36 使用道具

    guangbo123 发表于 2014-1-27 11:16
    这个这个,貌似孩子自我中心是分阶段的,以前看过,三岁左右正是强调自我物权的时候,需要用大量的“我的东 ...

    同意。孩子发育有很多阶段,家长适时引导即可。

  • lele0306

    2014-3-10 11:22:08 使用道具

    谢谢分享,说的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