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unflower 于 2011-7-18 21:27 编辑
原贴:我的N岁孩子----玉冰&心舒抄书集合贴

http://www.namez.cn/thread-746-1-1.html
《我的N岁孩子》
先简单介绍一下作者Louise Bates Ames。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是著名的儿童行为发展专家,而且是本行业的“翘楚”(这两个字,是中文书上的原文),兼行医,兼做报纸专栏作家。对了,她还是著名“葛赛尔人类发展研究中心”的创办人之一。一生著作等身。这本书是她1992年的作品。
台湾版中文书名是:养育出众孩子的方法 (原文:Raising Good Kids,很朴素的名字,“养育好的孩子”)。中文版的书名叫“你的X岁孩子”,从0岁到14岁,前面的每一岁一本;然后是10-14岁的合定本。作者是Luise Bates Ames。台湾信谊出版社。
玉冰抄书啦 —— 按照年龄特点管教孩子
 下面来讲述一下各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具体表现。
1岁半:爱唱反调
2岁:开始关心他人
2岁半:让人一个头两个大的第一叛逆期
3岁:喜欢与人分享
3岁半:缺乏安全感
4岁:爱吹牛
4岁半:分不清真实与幻想
5岁:可爱的黄金年华
5岁半到6岁:极端自我中心
6岁:好动、粗野、叛逆
7岁:喜欢独处的年龄。
8岁:具有评价事务的能力
9岁:追求独立的年龄
10岁:青春期前奇妙的缓冲期
11岁:玉冰抄书── 11岁的孩子
12岁:玉冰抄书 ── 12岁娃的特点

当各位妈妈将自己的孩子对号入座时,请注意两点:上述描述可能提前或者推后(因为孩子的成长步调的个体性);也可能变化不那么明显(孩子个性与环境的个体性)。
2岁娃儿
2岁前后的小坏蛋有多坏,我们都已经知道了。最突出的表现包括:
“不”字当头
打滚撒赖
一意孤行
占有欲强
自私霸道
其实,孩子的这些行为都只是因为,孩子开始有了自我的意识、意愿、意图。但他们不懂得表达,甚至他们自己也不甚明白他们自己的意图。他们一点儿也不坏,一点儿也没有折磨妈妈、蛮不讲理的意思。
对待这么小的小宝宝,书上提供的管教技巧主要以疏导、绕道为主。
安全第一:不要告诉孩子不许玩不许碰。你自己把该锁起来的锁起来,该扣好盖子的扣好盖子。
生活规律:饿了、渴了、累了、困了、闷了,孩子就容易发脾气。你应该摸索孩子的生活规律,在孩子陷入可能导致坏情绪的陷阱之前,采取恰当措施,比如让孩子吃饱、睡觉、带到其他地方玩等。
转移注意:这么小的宝宝,注意力移动得很快,你要好好利用。比如,你抱孩子进餐椅吃饭,孩子打挺不肯进去,你就不必坚持。拿些小胡萝卜丁啦小麦圈啦什么的哄哄他,等他吃得高兴心情愉快时,再抱进餐椅里去。
不当观众:当孩子打滚撒赖时,不当观众。没有观众了,这演员也就没趣了。
绕开硬碰硬:如果你问,“你要不要洗澡?” 这答案肯定是“不!” 你可以换个说法,“你想在澡盆里玩小鸭子,还是玩小水桶?”
放松你自己:当你自己太累、太困、太饿时,你也会和孩子一样,容易发脾气。就像对待孩子一样,在预计你自己要进入“坏情绪区”之前,好好善待你自己一下,给自己充足电。
不要随便切断孩子的工作(正如你不喜欢别人打断你工作)。你可以给孩子多次预报。比如,在公园玩,你可以提前10分钟告诉孩子,“你再玩10分钟咱们就回家”;5分钟以后你再预报一次;3分钟以后再预报一次;最后你可以说,“你再滑2次滑梯,咱们就回家。”
既要避免一上来就告诉孩子,“回家了”,让孩子毫无心理准备,他当然反抗;也要避免当孩子滑了最后2次滑梯后,他还是不肯回家,你就退让说“好吧,你再滑2次吧。”这时候你可以抱起孩子来带他回家,随他嚎哭踢打,你毫不动摇。当然,你这么做时,必须是“和善而坚定”的,而不是狂怒的。
不要轻易让孩子讨价还价,尤其重大事情上不可以让步(让孩子知道你说话算数。比如,说好了今天进商店不买玩具,你就不应该到时候变成“好吧,你可以买一样东西”。否则,你就是在培养孩子将来更加努力地撒赖、蘑菇、不达他目的誓不罢休。到头来,不是你越来越受孩子控制,就是你变成火山爆发)。
允许孩子以他的方式获取安全感,比如用他习惯了的毯子、抱着他脏兮兮的玩具、吃他的大拇指。不要以你的卫生标准为孩子的卫生标准。(少给你自己惹麻烦吧。)
调整你恰当的期望值。比如,你不应该期待孩子这时候能自如控制大小便、乖顺听话、愿意和别人分享玩具、友善谦让、会说10个词组成的话,等等。孩子的成熟度是你期望值的主导。
把孩子的很多“坏行为”,理解成孩子探索、学习的求知行为。比如,你教孩子搭积木,他却偏要推倒你的成品,而不肯跟你学。这时,你应该把他的行为理解为,他现在对积木倒塌时的现象更感兴趣,他在琢磨推与倒之间的关系。
从大约1岁半到2岁半前后,孩子会反复地穿梭于“和顺期”与“执拗期”之间。因为孩子这时候成长迅速,因此这些“周期”也相对短一些,就好比孩子这时候的小鞋子用不了几个月就必须换新的了一样。因此当孩子进入“执拗期”时,你不要太绝望,告诉自己大约2、3个月以后孩子就会进入“乖巧期”,这“苦日子”不会没个头。当孩子进入“乖巧期”时,你赶紧给自己充电,好好享受孩子的乖顺,为下一期的艰苦奋斗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