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萧愚 于 2014-2-6 17:54 编辑
年前有家长给我发信:萧愚你好,孩子是男孩,九岁了,老师一直说他比较聪明,就是不够努力。我试了许多办法可效果不大,请问这样的孩子怎么教育?
这个家长遇到的问题很常见,所以我写一篇文章集中回答一下。
不努力,表面看是态度问题,上进心不足诸如此类。实际上孩子小的时候,大都比较争强好胜的,都是觉得自己很厉害的。但是慢慢的,有许多孩子,由于家长和老师的不当教育,那个自信慢慢磨灭了。这是很可惜的。这个时候的不努力,的确是态度问题了。
但是,孩子小的时候的不努力,未必都是态度问题,而跟孩子的心理能力有较大关系。
我前面谈到过多元看天赋。其中努力本身也是一种天赋。我自己的经历,真正努力是初三之后的事情了。之前属于想努力也没有办法。一个原因是注意力难以承受高度的专注。
《破茧而出》这本书里介绍过一个9岁的孩子,跟我当时的情况如出一辙。
----------
9岁的梅格在校长的建议下来找我。我发现梅格的关节就像给换成了床垫弹簧,无休无止地弹跳着。这个女孩轻快灵活、讨人喜欢却一点没法专心。上课,当老师正在给大家传授重要信息时,她却一直在打哈欠,烦躁不安,像做白日梦。幸运的是,当她觉得实在无法忍受安坐桌前时,阿姆斯特朗夫人讲究策略,允许她退到教室后面,满足她的需求,帮助她释放掉过剩的体能。阿姆斯特朗夫人还常常交给她些差事,比如去大办公室或别的地方。一旦梅格开始坐不住,阿姆章斯特朗夫人不会点名让她难堪,而是轻轻拍拍梅格的左肩,用这种不引人注意的方法重整她的警醒控制。这个方法奏效了。
-----------
大家看这个美国老师是多么懂教育。而当时我的遭遇却是不停的被批评,不停的被惩罚。评语里永远写着纪律差,散漫,不够努力诸如此类。幸好当时我的成绩还说得过去,不至于让老师进一步的羞辱。
初三之前,我真的是坐不住。到了初三最后一个学期,就好多了。这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大脑进一步成熟了,注意力系统有所改善。二是紧迫感增强了。三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重点谈谈第三点。
我的神经类型不适合死记硬背。因为这对于专注力要求太高。但我特别适合做题。因为一个题目就是一个小的刺激点,需要的专注力不用太长。
我平时考试成绩一般不大好,但大型考试表现好。因为大型考试前会大量做题。这个时候我可以开足马力,进入到一种高度沉浸的状态,学习效率极高。
我也喜欢自己给自己出题。一些记忆性的东西,也喜欢跟同学互相考。用这些方法来调动学习的兴趣。
我不喜欢简单重复,不喜欢枯燥的学习,所以我总是不停找各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停找新鲜的题目来做。尤其是学数学的时候,后来题目都做光了,实在找不到题目做了,我就开始把做过的试卷拿过来,一个题目用另外一种方法做。可以说,我后来能够考入北大,跟数学这个短板大幅提升有很大关系。
有些人天生有学霸的天赋。专注力极强,坐在那里稳如磐石。这种人的努力本身,实际上就是天赋。这种天赋不是所有人都具备的,所以与其逼一个人努力,专注,不如帮孩子找到适合他的方法。
其实我最近几篇文章,都在给大家谈一种系统思维的观念。不要只看表象,要去看根本的东西,全面的东西。
你看到的那个不努力的表象,可能并非态度问题,而是生理问题。
对这类孩子,要像上面那个美国老师一样,抱着理解的态度多多呵护。
最近这些年,坐不住的孩子似乎越来越多。可能跟城市的促狭有关。孩子们的精力得不到充分的释放。现在,各种注意力训练机构多如牛毛。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病急乱投医,盲目训练。对大部分非病态的注意力不足,最好的训练,是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
除了上面我提到的,还有一些技巧。比如把学习单位缩小。比如可以跟孩子做卡片游戏,进行一些智力问答等等。
上帝关闭一扇门,就会打开一扇窗。注意力不足,让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这种方法的高效,反而帮我考试成功。类似的,是哈佛幸福课塔尔老师,他也有轻微的注意力障碍,而这帮他集中精力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
很多问题,当你不懂背后这些教育知识的时候,你总是感到焦虑。而用系统的、长远的眼光去看,你会从看似糟糕的表象后面,看到那些金子一样宝贵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