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世上恐怕没有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但是却苦于没有什么好方法,甚至使用的方法是与自己的愿望背道而驰的,有什么办法让孩子不但学习好,而且个方面都很出色吗,有,那就是阅读,大量,巨量的阅读。      
     大量阅读肯定是有巨大好处的,我认为上小学前至少读200本以上的绘本,上中学前至少读500本各种图书,如果真能这样做啦,我想孩子的学习是根本不用担心的,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对于经典读物是要精读会背的,比如《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孟子》等等,开始不理解没有关系只管背,等孩子有理解能力了,就让孩子说说,《论语》等这些经典哪些是好的,哪些不好,如果好,好在哪里,如果不好,为什么不好,让孩子得到一个自己的结论。有一天孩子会懂得经典为什是经典,这个过程要让孩子自己完成。我认为大量阅读会把孩子的智力提高到一个让人惊讶的程度,在小学可能还不太明显,到中学以后会逐渐显现出来,但是如果怕影响孩子学习而不让孩子阅读课外书,那恭喜你,你已经在尽最大的努力毁坏孩子。
   现在国内的教育仍然是应试教育,在培养钱学森期望的“人才”方面还没看到起色,“毁人不倦”,是现实的写照,以完全扼杀孩子创造力为乐事,什么都有标准答案,比如语文教育还是什么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之类,恐怕作者看了老师的总结都会说“噢,原来我当时是这么想的”搞的教出来的孩子跟工厂里生产的产品一样。数学教育就是记住计算规则,真是郁闷啊,我一直认为自然科学的学习,一定要了解它的历史才能真正学好,比如数学多读读数学史很必要,一个很简单的概念其实是人类经历了几千上万年才得到的,孩子一时理解不了很正常,很多原始部落发展了数万年,数数的能力还比不过一个幼儿园的3岁小朋友。
       比如虚数这个概念就断断续续经历了2000年才被人类彻底理理解,而且当年连莱布尼兹,欧拉这样的大数学家,都迷惑不解,给起了个最不切合实际的名字“虚数”,说实话,当年我是死活不明白,为啥2个虚数相乘会成为一个负数,负数怎么可能有平方根呢,郁闷啊,问老师,老师说你记住规则就行啦,问那么多干嘛。现在想来其实也不能怪老师,可能他也不知道为什么。
        不少孩子会解题,但是其中原理根本不懂。知道虚数的运算规则,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知道微积分的运算规则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不管任何时候不要限制孩子的怀疑精神,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要给孩子标准答案,要让孩子得到
自己的答案,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完全标准的答案,连数学这样严谨的学科都没有,更何况语文之类的社科类的学科,多读书的目的
是拓宽知识面,通过大量的阅读,消化吸收,然后获得自己的知识。

教育观点
3241 查看 6 收藏帖子 (0)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lixingmeibec

    2011-6-16 19:35:45 使用道具

    楼主的数学好强!!
  • 昊的书香童年

    2011-6-16 20:39:45 使用道具

    我们毁完了 轮到我们的孩子啦
  • 望山饮茶

    2011-6-16 20:44:55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望山饮茶 于 2011-6-16 20:51 编辑

    宝贝很帅,数学方面的观点我很同意。

    语文方面的观点都不同意。

    此外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只希望孩子在有自己人生追求的基础上,能养活自己,生活得开心。
    不和别人比的出类拔萃,追求自己内心的需要。

    海量巨量的阅读不一定会出现出类拔萃的孩子。读万卷书也可能成为书呆子,书虫。泛读十本不如精读一本。
    你对于经典读物的读法,我更不赞同。
    开始不理解没有关系只管背,等孩子有理解能力了,就让孩子说说,《论语》等这些经典哪些是好的,哪些不好,如果好,好在哪里,如果不好,为什么不好,让孩子得到一个自己的结论。

    如果这样,为什么不能等孩子能理解了再精读,再背?要将时间花在无意义的重复背诵上?理解后的背诵是不是比死记硬背效率更高?
    论坛里不少孩子是读这些经典的,但是是有讲解的。

    这个世界当然是有标准,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相对的标准。在中国有中国的标准,在国外有国外的标准,有些标准全世界通用。
    如果没有标准,你开头的出类拔萃哪里来?有标准,达到标准,你才能定义出类拔萃。

    语文的阅读理解是让孩子知道中国这个地方的常规的,主流的思想标准。生活在这个社会当然要了解。这和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并不矛盾。孩子的思想不会凭空产生,是了解各类思想,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后,经过思考才产生的。眼界决定心界,了解得多没什么坏事,况且他还生活在这个社会。所以学会分析中心思想等等没什么坏处。
    你肯定知道华盛顿的樱桃树,即使是国外的故事,也有明确的正面的中心思想。

  • agan007

    楼主 2011-6-17 10:11:28 使用道具

    呵呵,多谢拍砖,百家争鸣才是好事。
    文章自然是有中心思想的,但是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个人不同的阶段看到的也是不一样的,为了考试而背诵老师给孩子总结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这个是无奈之举,做家长的要让孩子明白,这个中心思想是老师的,或者说是现行教育体制下的,让孩子自己想对还是错,自己去查资料,去做出结论。但是现在的情况是不允许你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考试时还是按老师说的做吧,总有一天可以不用按照标准答案去做,而去发表自己的答案。
  • 小城多树

    2011-6-18 22:37:19 使用道具

    精彩的论点论证!
  • 多多

    2011-6-18 23:29:00 使用道具

    小帅哥好秀气!
    不太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