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饭后她拿着奶奶的镜子在客厅玩,玩了一会儿后,像扔平常东西一样把镜子扔到了地上,哗啦!镜子碎了一地。奶奶惊叫了一声,立马大叫:不要过去,碎片不能玩。等我从房间里出来,她已经在嚎啕大哭,边哭边嚷嚷:我就是要玩这个,我就是要玩这个。。。
过来清扫的爷爷也被她拖住不让动,她奋不顾身的冲出一切想拉住她的人,到底还是用手拨拉了几下碎片,万幸没有被割破手。奶奶这时已从阻止变为讨好、乞求和许诺,但她丝毫没有罢休的意思。
奶奶还是把碎片扫起,转身拿到阳台上藏了起来。她奋身去追,但奶奶已把阳台的门锁上,不让她进去。
这时,她飞奔回来,远远的叫着妈妈,扑向我的怀里,满脸泪水,就像是有万般委屈不能得到释怀。
我抱起她走进房间,轻拍了片刻,对她说:刚才你把奶奶的镜子扔到了地上,镜子打碎了。你以前都不知道镜子扔到地上会碎的,是不是?
她抽泣着说,嗯。
我接着说到,现在你知道了,镜子和普通东西是不一样的,摔到地上就碎掉了。妈妈有个好主意,明天我们一起去帮奶奶买一个新镜子吧。
她说好,这时她已经停止了哭泣。然后,她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要去阳台上看看镜子。
我答应了她,一边走一边轻声跟她说:我们看看就好了,不能用手摸,因为碎片会割破你的小手,很痛很痛。
她说好。
走到阳台上,我们一起找到了被奶奶藏在洗衣机后面的镜子碎片。她认真看了几眼,我说,我们跟镜子说byebye吧。她很乖的跟镜子摆了摆手说byebye. 随后她被边上的牙膏吸引,带到房间里把玩了半天,再也不提镜子的事情了。
通过这件事,我想说的是,1、孩子把镜子打碎,我们的第一反应如果是阻止她把玩碎片,或者是批评她,或者是安慰她许诺她新的,这些都是不合适的。对于不到两岁,有着有限生活经验的孩子来说,让她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及大人不慌不忙的处置态度,才是她稳定情绪的来源。以此类推很多事情,特别是孩子第一次经历的事情。2、我们要相信孩子,不要先设定孩子将会怎么样。你希望并引导孩子怎么样,她就会怎么样。你禁止她怎么样,她就非得怎么样。如果你想让孩子做一件事情,那么就极力阻止她吧,因为她一定会那样做的。
现在的孩子,“挫折”太难得。
前几天我忘记做面包,给了她一次难得的“挫折”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