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anzi.wang 于 2014-2-28 16:22 编辑
1、为什么学国学?(读《青春读书课》之后有感)
仇恨和鄙弃是容易的,热爱和传承是艰难的。因此,我并不想鼓动浅薄的民族自负,及至自负不成反成了自卑的阿Q精神。但是,我们的经典国学中,的确有闪光的东西不会被时间掩埋,因此即便是吉光片羽,也要牢牢记住它,只有这里才蕴含这我们今天心理建设的动因和未来发展的潜能。
老庄的一些言论和处世哲学,一点儿都不比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人差,反而有些地方更加高深。谁说中国无哲学,我首先就不同意。只是我们太过注重实用主义了,丢掉了精粹。
2、孩子为什么学国学
现在的孩子,大好的童年和青春岁月被几本教科书囚禁着,被一本一本又一本的教辅题册掩埋着,文学和文化的许多优秀内容他们一生都无缘接触。所以,孩子要读经,学国学,从小养成对中华文化的敏感与美感,趁早为自己的精神世界打底。
不过,鉴于孩子到初中才有对国学深刻的理解力吧,目前,我还没打算让孩子跟着我一起学。打算初中开始让他系统的读。至于应试那一块,就要跟他一起努力,共同度过,掌握方法、举一反三,才能赢得读经的时间。
3、我为什么要学国学
目的之一是让孩子耳濡目染,为孩子做一个身教的榜样;
目的之二是扫去心灵的灰尘,张开眼睛生活,敢于对千人一面、众口一词的世界说不;
目的之三是,人生没有终极目标,生命只是一个过程,即便实现不了远大的抱负,至少可以成为一名内心踏实的诚实君子,而不至于萎缩成为无益于人的小人。
4、学哪些内容(学什么都得有借鉴和摒弃的学习)
首先,读一读《洞学十诫》,端正一下学习前的态度。
其次读《小儿语》,小孩子为人处事的道理;《续小儿语》造就一名男子汉大丈夫的修养;
第三“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琼林》走天下”,同时读《笠翁对韵》,入古文的门,然后再开始读经。
第四,读《离骚》《庄子》《史记》
因为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里面讲到一个如何读《水浒传》的文字,深以为然:
凡读书,首先要晓得作者是怎样的胸襟。比如史记,是因为司马迁有满腹积怨要发泄出来,所以他对游侠列传等格外用心着力,以及在其他各传记中,一写到散财挥刀杀人,他就不停地啧啧赞叹。水浒传不是这样的,施耐庵本来就没有一肚子积久的怨愤要宣泄,他只不过是保暖无事,又赶上心情闲逸,不免挥写出自己的许多锦心绣口,所以写出的是是非非和圣人的观念毫无乖违。…………最遗憾人家子弟,大凡读书的时候,全不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用心,只记得书中的故事,就算是读了一部书了。即使他们读《国策》《史记》,也只是把它们当故事来搬弄,更何况他们读故事性很强的《水浒传》呢!
因此,我认为金圣叹是一位眼光独具的读书批评家。因此他推荐的“六才子书”:《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传》《西厢》。我就先读前面的三本吧。。
还不知要读到何年何月哩。。
最后,希望大家去看严凌君主编的《青春读书课》。五颗星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