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zboy贝壳321 于 2014-3-3 09:36 编辑
该文章发表在2014年1月的《亲子。根基》中“编辑观察”上,在热衷于给孩子科普、数学投入的现下,觉得是一篇很有启发意义、值得思考的文章,特此转来。
2013年12月13日《长江时评》
12日在京披露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在2012届各个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中,建筑学毕业生的平均薪酬居各专业之首,为每月4453元。这份排行榜的前十位中,理科专业占七席。排行榜的倒数十位则全部是文科专业,其中薪酬最低的是历史学专业的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2835元。
这份排行榜的出台来自于近10万份的调查问卷和一系列相关研究,初衷是为展示中国基础教育领域的现状,为学生和家长的专业选择和行业探索提供较好的借鉴意义。但抛开问卷的借鉴效果,调查中所展示出的文理科专业在就业、薪酬方面的强烈反差,却不得不令我们对当前文科教育和发展前景产生忧虑。
点评:
历史上最近一场“重文轻理”的社会倾向发生在明朝,确切地说,是“重文轻武”,结果导致被当时只有人口不满百万的外族亡国。这“武”字,若是放在今天的环境下,可以理解为科学技术。社会缺“武”,则民运衰弱,国体不振;但社会缺“文”,则戾气四起,愚昧莽撞。两者不可偏废其一,这老祖宗的道理早就说过千百次了,不知当局者是否明白这点道理,教育系统的深刻改革已势在必行。(Tono)
番外:
以上,再看看某浏览器的广告,我们这边大的公交车站都已上了它的平面广告,它想宣传的,不外就是该浏览器速度很快,如图:
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想的,我对此广告毫无好感!艺术家版勉强还过得去,学生版、白领版真看得人心惊,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年轻人都是这幅德行了?迷茫颓废的表情、不耐烦的言语,广告传达给我的是“一切要以自我为中心”,没有一点正能量。作为文化传媒的广告,您就不能多宣传些正面的东西,给这个本来就有点急功近利、浮躁的社会多加一点正能量吗?而作为说要建成国际旅游城市的这里,您是要让外国游客都认为我们国家的年轻人是精神状态吗?我真是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