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宝贝放学我去园里接他。如同往常,我只是站在窗前向他微笑,他自然会收拾好书包跑出教室。我几乎从不主动跟老师“沟通”。我们上的是一所省级公立幼儿园,对于国内幼儿园教师的教学理念,我心中有数。所以,我对老师没有太高要求。只要孩子在园里表现基本正常即可。
但是今天,老师叫住了我。老师和生活阿姨轮流向我投诉。基本情况如下:1)宝贝上课不专心,小动作很多。自己没听讲还影响到其他小朋友2)吃点心时拿着食物比划着玩,不止一次打翻豆浆牛奶等饮料3)睡觉时难入睡,在床上睁眼,与小朋友讲话。
老师给我戴了顶高帽,说跟我讲比较有用,希望我能管管孩子。老师跟我讲这些时并未刻意回避孩子,倒是小家伙硬拉着我往外拽,他也知道老师在告状,说他的不是。我点头如啄米,答应老师一定与孩子沟通。
走在小区里,宝贝跟我说,“我要在楼下玩。”我说,“老师刚才跟妈妈讲了一些你在学校的表现,妈妈想跟你沟通一下,先回家喝点水,我们聊聊天,再下来玩。”其实在我眼里,他一直都是个乖孩子,虽然不愿意,还是跟我上楼了。
回到家,我一边收拾东西一边问他老师说的那些事情。告诉他妈妈想跟他一起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哪知,他说了一句让我这辈子都无法忘记的话:“妈妈,我想,我是不是应该去跳楼。”说这话时,他正好站在窗边。
我如五雷轰顶,心中波澜壮阔的海啸卷得天高,有几秒头脑一阵发懵。我扶着桌子稳住神,不想吓着他,一边装着继续收拾东西,一边用更加温柔的声音问他:“宝贝,告诉妈妈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他说:“因为我觉得我是个小捣蛋鬼。”我一边脑袋飞速转动,搜肠刮肚找合适的词句跟他聊,一边拉着他的双手在地垫上坐下,然后把他抱在怀里说:“宝贝,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能用跳楼这种方法解决问题。跳楼就意味着人死掉了,而且,自己杀死自己的人是没有天使来接引着上天堂的。只有自然生长到100岁200岁以后的老人才有美丽的天使带领着住到更加美丽的天堂里。”
“那昨天电影里的那个哥哥为什么就跳楼了呢?他后来也没有死呀。”
(注:这里又引申出另一个话题。周日,宝贝和他爸去绘画班了,我一人在家看心理课程导师推荐的一部印度电影《三个傻子》。它本身是一部很好很有内涵的片子。坏就坏在,他们回来后,我没有避开孩子,继续看。里面有个学生受到来自教授的巨大压力时选择了跳楼的方式逃避无法解决难题。他的朋友们及时挽救了他的生命。结局也很美好。)
“那是他的朋友们的爱挽救了他,但是,他那样幸运的人是极少的。几乎所有跳楼的人都会死亡,然后,没有天使的接引,他们就变成灰尘消失了。再也没有父母朋友,没有书,没有玩具,再也看不到美丽的世界。你愿意那样的情况发生吗?”
“不愿意。”宝贝一边说着一边哭了起来。“为什么哭”我问他。
他抽泣着:“因为你跟我聊天,我在楼下玩的时间就变少了。”真是天真可爱小家伙,我如临大敌地说东,他信马由缰地说西。
我拼命忍住笑,跟他说,妈妈再说几句话,把妈妈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告诉他,就下去玩。一定不耽误。
1) 上课时,不想听就在心里默数绵羊,不要打扰其他小朋友2)吃饭时,尽量管住自己,不要拿食物当玩具比划,就不会打翻饮料了3)睡觉时,实在不想睡就睁眼睛在床上躺着。在心里想妈妈讲的小故事。(其实这些也谈不上解决方法,充其量就是希望)
说完我亲亲他,让他下楼玩。我自己则去准备晚餐了。在厨房里,我一边做事一边听着他的动静,没发现他有准备出门的动作。倒是传来他叫我的声音:“妈妈……”
我问他,“怎么还不下去玩呢?”
他说:“妈妈,你是我的最爱。”
后续:
孩子爸回来后,趁小家伙在楼下玩,我跟他紧急开会。叙述了事情经过,并与他约定,以后两人看电影电视一定要防止他过早涉入成人世界的情境。
第二天,早上电话与老师沟通,我的所谓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一项都遭老师否定。放学时因去得太晚,没机会与老师面谈。但从同学的口中得知,儿子仍然被“帮助”了。我的一次谈话也没起到什么作用。
第三天,儿子在天才宝贝的中文老师打电话来了解孩子近期情况。我将此事告诉了她们(她们会主动问及孩子在家里和园里的表现,以配合家长共同指导孩子)。在我的提议下,她们震惊之余表示,接下来的课程会将有关生命重要性唯一性的认识,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安排进课程。我期待自己和培训机构的共同努力能让小家伙加强对生命的认知。
这个片断并非案例,所有当妈的反应也是情急之下的急就章。所以其中有很多值得跟大家探讨的地方:
1)是否该教导小孩一切都应顺从老师,当家长教育理念与幼儿园老师有不合拍处时,你是怎么处理的。
2)你认为该不该让孩子涉及成人世界的事情。(当有人听我说了上述事情后,认为适当让孩子了解成人世界发生的事情是合适的,不能让他们活在童话世界里)
3)有关死亡的话题,如何跟孩子讲更合适。
抛砖希望引玉而来。
看下孙瑞雪或者李跃儿的书籍或许有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