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中国乳业“大炮”之称的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说
过去中国的牛奶质量标准在世界范围就不算高,如今中国牛奶质量标准,其中的细菌总数跟2010年前相比,每毫升提高了150万个,而蛋白质含量每百克降低了0.15克。在他看来,这样的标准是全球最差标准:
王丁棉:“这个标准是世界上最差、最低的标准,像蒙牛出口都退回来啦,出口转内销,牛根生走后门,把牛奶推到广东,在广州消费啦,2500吨呐。”
对于王丁棉的这些说法,内蒙古奶协秘书长那达木德并不认可。作为卫生部修改牛奶标准的专家组成员,那达木德认为中国奶业的现状要取决于国情。
那达木德:“我们国家72%牛奶和72%牛奶都是散户饲养,散户生产。产奶旺季,春季和夏季这两个阶段,北方绝大部分地区生产的牛奶,蛋白质含量达不到2.95.这样会出现什么问题?乳品企业按照2.95国标来执行的话,这样的牛奶都要到倒掉。农业部做了大量的调研,主要从国情出发,照顾最大多数奶农的利益,这样把标准降低了一下。”
同样,牛奶中的细菌总数上调,也是考虑到农民散养奶牛的环境现状:
那达木德:“养殖环境比较差,这就包括乳房炎的发病率,这样细菌数真正按50万来规定,也是绝大多数达不到标准。在这样情况下,定格2百万,就能保证奶农生产合格的奶。”
现有标准下生产的常温奶 显然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