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轻风夜语 于 2014-5-7 13:23 编辑


《女儿,我能告诉你什么》是我几年前开始动笔的,完全是写给女儿的东西,有的是心理方面的,有的是处事方面的,有的是道德方面的,反正是天天看着她长大,自己能想到的就随手写一篇,好多是就事论事并略有外延的。因为读者只有一个,所以一直以来都没想过别人会有什么反响。妻说有几篇写得有点复杂,怕孩子不懂,我倒觉得暂时不能全懂也没什么,随着她的长大,总会懂的。我一直有信心用一生的时间来写完它,或者直到女儿不肯听我唠叨为止。但女儿领会得还不错,应该说绝大部分都能够读出点东西来。我觉得,好多事情,如果当面讲给她时是想不到这么多的,写出来则有更多思考的时间,会更加透彻一些,而且,她也可以在以后的日子里重新回过头去看。那时候我曾给我们父女俩分别建了博客,做了链接,我写我的,她看她的,悄悄地交流。但一旦公之于众,这份唠叨便不再是私下的了。博客上便有别人也去看了这个系列,提出中肯的建议。于是我想到,是否应该同更多的人共享一下,这么多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许会有探讨的接合点。于是,便有了这么一个有始无终的一篇接一篇的唠叨……

写在前面的话:
我的女儿,很早就想给你写点什么,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动笔。很遗憾,我简直忘掉了关于你的好多有趣的事,但你从小到现在的一个又一个片段,还是有一些已经牢牢地刻在爸爸的记忆里。现在你快满九周岁了,越来越懂事,又勤奋又聪明,爸爸真是觉得你长大了。别人都说你的性格里继承了爸爸的很多特点,可能有的是好的,有的是不好的,这个我们慢慢来区分,最后努力把不好的去掉——也就是要求你比爸爸强,这也是你爷爷当年一直对我说的话。
要超过父辈,最重要和最有利的,就是直接从我们这里学到好多的人生知识,有成功的经验,有失败的教训,还有我们利用经验、教训所做的思考,这些,都由我——不会欺负你、不会骗你的爸爸直接告诉你。而你,要通过这些,再去进一步思考和尝试,去闯你的一生。记住:你是最棒的!



    说明:这是一个朋友的写给他女儿的记录,跟他这个记录已好久了,虽然刚刚来到爸妈网,有好多规则及发贴要求了解还不太全面,但是读了好东西要和大家分享还是知道的,也许作者的一些观点可能有些家长有会不同立场及建议,但贴子本身的观点我无权擅自给修改,孩子成长是一个不可往返的过程,每个家长都在尽力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路,那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教育观点
1254 查看 18 收藏帖子 (3)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轻风夜语

    楼主 2014-4-2 13:02:02 使用道具

    女儿,我能告诉你什么

    1 ● 孝

    “孝”这个字,是老人的“老”下面的“腿”不好了,由“子女”的“子”把他(老人)扶起来,这个字的意思,简单地说就是指子女对老人好。“孝”的组词大家往往喜欢组成“孝顺”、“孝敬”,都是指晚辈对长辈尊敬、扶助、呵护和顺从(可能我有时候写得深奥点,有点看不懂,不要急,随着你慢慢长大,你会越来越明白的)。
    孝是人类的美德,整个社会都会永远推崇。“孝”是人间的爱,是一个家族联系起来的支柱,是每一个善良和聪明、正常的人都要做的事。一个懂得“孝”的人,才会得到大家的亲近。
    关于人为什么要孝敬父母?我有四个理由足够证明这个问题。女儿,等你长大后,你会有更多、更准确的理由来解释,将来,由你来补充爸爸这个论证。现在,先说我的四个理由:
    一、最世俗的理由——不可能的偿还。就象我们经常说的,拿了人家东西要还给人家一样。即使是单纯从给予和偿还的角度来讲,父母给了儿女生命,这是永远都无法还得清的。
    二、最刻骨铭心的理由——养育的报答。父母从孩子小不点儿时候,为孩子洗澡、洗衣服、喂水喂饭、擦屎擦尿,哄着孩子睡觉,领着孩子过马路,给孩子装书包、检查作业……每天、每个小时、每秒种都要为孩子做很多事情,甚至到孩子长大成人了,还有很多方面离不开父母的照顾。比如,我和你妈妈都是成年人了,你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有时还帮我们做很多事。
    三、最温暖的理由——爱的相互性。你还小,但你也会知道被爸爸妈妈爱着是一件很好的事。同样,父母也会很注重儿女的爱,也喜欢被儿女关心和照顾。这样,父慈母爱、儿女孝顺,大家互相想着对方,一个家庭就会其乐融融,不管吃得怎样、住得怎样,都会过得很幸福。
    四、最悲伤的理由——不多的机会。不管是一个多么健康的人,他都不会永远活着。既然我们知道了应该孝敬父母,就应该抓紧机会,珍惜时间,多为父母做一些事情,早一天让他们幸福。你还小,这个问题以后再体会。不过,写到这里,你要记住一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今年爸爸过生日那天,你给我打来电话祝我生日快乐,还说你把全家人的生日和节日都在日历上做了标记,你真是个又细心又有爱心的好孩子,爸爸真是好高兴啊!还记得我电话里跟你说的什么吗?我说让你替我告诉奶奶买点好东西吃,而且告诉你,以后自己过生日时也要记得帮妈妈做点什么,因为,生日对于我们自己来说没有什么可以纪念的,但那一天是母亲痛苦分娩的日子。“孩儿生日,娘亲苦日”,所以说,孩子过生日,最应该得到优待的,是母亲。
    关于孝顺,你再大一些我会给你论证一下这个词。“顺”是“顺从”,造这个词的人可能是想:对父母顺从是“孝”的表现。这么说是很有道理的,不顶撞父母,听从父母的话,当然是孝敬的。但每个人都不会永远是对的,父母也有错的时候,如果父母说的、要求的有不对的地方,儿女还要不要听从?这里就很有方法和艺术了,这件事很难把握。但我想,还是必须要遵守正确的,制止错误的,因为父母犯错误了他们自己也会吃亏,他们错了儿女再盲目地听从就会大家都吃亏。但是,一般来说,大家都坚持认为自己是对的,你怎么会知道,谁说的才是错的呢?总之,这个问题太复杂了,应该等你再大一些慢慢体会。这个过程中,爸爸会尽量找一些例子来帮助你学习该怎么做。
    还有,今天,爸爸在工作单位的内部网络论坛上发现有一个人发了个贴子,内容是十几张图画,并带有文字的介绍,比如说什么古时候某人不赡养父母被打雷劈死了;还有某人打骂父母到了阎王那让他下辈子变成驴了;还有抓到了鱼不给父母吃,自己偷着吃,结果吃完自己的骨头化成水了……等等这些。爸爸看了很不高兴,我回贴告诉那个人说:宣扬善良、孝敬是对的,但应该采取正确的方法,用道德来教育人们,而不应该用封建迷信和因果报应来吓唬人,如果人们因为害怕变成驴或怕被雷劈死才对老人好,那他就不算是“孝”,因为“孝”是一个人主动要做的,而不是别人逼他做的。我们古时候有“二十四孝”的故事,很有教育意义,虽然里面也有象“孝感动天”、“啮指痛心”等等一些虚构的事情,但是总体来说教育人的角度还是正确的。等有机会我把“二十四孝”的故事找全之后再给你讲。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孝”呢?
    关于这个问题,你肯定认为我应该写好多的话,因为,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我刚才想写这个的时候,也是想这部分肯定要写好多话才能说清楚,不过现在突然觉得没必要了,因为写得再多也表达不了,但是做起来其实最简单。就用一两句话就行。那就是:
    要深深地爱着长辈,就象他们爱着你一样。
    对他们要象对自己那样,或者比对自己还要好一点。
    ——就这两句话吧!这样就行了。
  • jiankan

    2014-4-2 13:17:33 使用道具

    呵呵,万事莫提先提孝,你是我养的,千万记得报答我。
  • 周鱼

    2014-4-2 13:42:55 使用道具

    jiankan 发表于 2014-4-2 13:17
    呵呵,万事莫提先提孝,你是我养的,千万记得报答我。

    仅是探讨,无涉事非。

    我不太明白,一个自己已经有了孩子的人,对他人提孝的时候有一种较轻的否定或嘲笑的倾向,这心态是怎么形成的?如果没养孩子,不知道养儿的辛苦,这么想是有情可依,可自己也养了孩子,应该充分理解养儿的不易,还是这种态度,是否是以下这几种可能之一呢?

    1:对这种传统伦理关系感觉很累,因为自己执行的很辛苦,不想让孩子受这种道德拘束,因为对孩子爱的太强烈,希望他完全彻底的自由舒适。

    2:根本不喜欢这样,自己就不想执行,或者就没做好,当然本来也没在乎过。本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产生现在的态度。

    3:受西方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影响,根本不想搞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家庭关系模式。

    4:有不同于以上的,更新颖或更高明的考虑。
  • 梦梦妈妈

    2014-4-2 14:07:44 使用道具

    周鱼 发表于 2014-4-2 13:42
    仅是探讨,无涉事非。

    我不太明白,一个自己已经有了孩子的人,对他人提孝的时候有一种较轻的否定或嘲 ...

    培养孩子本身就已经一本万利了,还要什么别的回报,做人不能太贪心。又更多回报固然好,但是也别强求,强求来的,大家都不开心。
  • 梦梦妈妈

    2014-4-2 14:15:26 使用道具

    周鱼 发表于 2014-4-2 13:42
    仅是探讨,无涉事非。

    我不太明白,一个自己已经有了孩子的人,对他人提孝的时候有一种较轻的否定或嘲 ...

    作为独立带孩子的全职妈妈,我觉得带孩子的过程中,回报就已经远远超过付出了。

    孩子的降临大大降低了我的社会压力,一直没孩子,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你,大家都在背地里窃窃私语,八卦,你懂的。

    大大改善夫妻关系,没孩子之前,恋爱的黏糊劲早过去了,下班回家相对无言,吃完晚饭就各自对着电脑。有了孩子,家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周末全家出游,幸福程度甚至超过了恋爱的时候。

    成就感爆表。孩子的每一个小小进步都能让我们两口子开心好几天合不拢嘴。

    有了孩子以后,虽然带孩子事挺多挺杂的,但是心情好。千金难买心情好。别人花个好几万环游世界,走来走去,上山下山,累得要死,不就图个心情好么。我不用了,看着孩子的笑脸,比看什么风景都让我心情更好。
  • 周鱼

    2014-4-2 14:49:00 使用道具

    梦梦妈妈 发表于 2014-4-2 14:15
    作为独立带孩子的全职妈妈,我觉得带孩子的过程中,回报就已经远远超过付出了。

    孩子的降临大大降低了 ...

    回报和付出先放一边,父母跟孩子之间把这个拿出来讲的不多,亲情不用谈这些,我感兴趣的不是这个。

    孝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是社会生物,人与人之间,不是以这种关系来相处,就是以那种关系相处,总归是要有一种相处的关系。我也不谈事非的问题,我感兴趣的是,jiankan的理解是什么,因为他曾经说过几次相关的话,也有过对孩子将来如何对待他的一些期许,所以我就想探讨下。

    对我来说,既满足了一点好奇心,也是一种学习的机会。
  • jiankan

    2014-4-2 16:06:48 使用道具

    周鱼 发表于 2014-4-2 13:42
    仅是探讨,无涉事非。

    我不太明白,一个自己已经有了孩子的人,对他人提孝的时候有一种较轻的否定或嘲 ...

    抱歉来晚了,你难得这么认真呀。
    我就是有了孩子以后对孝这个字十分之讨厌的,虽然我觉得我对我父母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我母亲有心脏病,我接父母跟我们一起住,在母亲床头装了呼叫器以便她随时呼叫我,他们的房间全部实木家具,他们的空调进口的我的是国产的,老爸喜欢睡沙发看电视我特地给他定做超大的沙发,老爸想看电影我给客厅电脑配MINI电脑,老妈想打惯蛋我给她买平板电脑,他们不喜欢带孩子我请保姆不麻烦他们,家务活他们愿意做做点不愿意做我们来。这一切的一切我觉得都是应该的,至今如此。
    但是我讨厌提孝,正如梦梦妈说的一样,不仅我对孩子做的一切是应该,同时我也从孩子处收获了巨大的快乐。虽然我与梦梦妈收获不同,但是得到的快乐我想是一样的。至于孩子的将来,我绝不希望自己成为他的束缚。很多同事说起自己老了以后,要跟孩子住得近点,方便孩子照顾自己,还有的说要生两个,一个男孩闯天下,一个女孩留身边,我无语,分散投资都来了。
    你说孝是人之间的关系,的确,它有别于亲情,这就是我讨厌提它的原因,尤其是由父母来提!孝有别于亲情、友情、爱情,它是一种不公平分上下的关系,所谓养育之恩,强调的是父母对子女的恩,而知恩是要图报的。且不说父母是否有恩于孩子,即使有恩,一个对你有恩的人天天对你说,你要记得我对你有恩哦,你要记得图报哦,你觉得这个人人品如何?
    所有提孝的人,他不是在说自己应该对父母孝,对父母孝他做就好了,不用说。他是在教育孩子孝,告诉孩子要孝顺自己,要知恩图报,别让他白投资。
    总之我的想法就是,讲孝是求回报的心态,我只强调亲情,对孩子绝不存投资意识,我只管全力付出就好了。
    求回报的,我不觉得那是爱,那只是投资,所以我蔑视这种利己主义的心态。



    jiankan于2014-4-2 16:14补充以下内容:
    楼被搞歪了,向楼主道个歉
  • 周鱼

    2014-4-2 16:35:29 使用道具

    jiankan 发表于 2014-4-2 16:06
    抱歉来晚了,你难得这么认真呀。
    我就是有了孩子以后对孝这个字十分之讨厌的,虽然我觉得我对我父母做的 ...

    你说的很有道理,父母和子女之间用亲情来沟通,这是最理想的。我最近思考了一些孩子教育的问题,想参考一下别人的想法。
  • jiankan

    2014-4-2 16:45:23 使用道具

    周鱼 发表于 2014-4-2 16:35
    你说的很有道理,父母和子女之间用亲情来沟通,这是最理想的。我最近思考了一些孩子教育的问题,想参考一 ...

    其实我觉得西方人的处理态度很可取,父母养大了孩子,孩子该做什么做什么去,不需要孩子养不需要孩子照顾,孩子有空回来看看老人,老人有空帮孩子带带孙子,但都是建立在亲情上而不是责任上。当然,因为中国福利和养老制度的不健全,中国人要去掉养孩子过程中的功利投资意识是需要点牺牲精神的,这就看你更爱孩子还是更爱自己了。
  • 轻风夜语

    楼主 2014-4-9 10:57:13 使用道具

    女儿,我能告诉你什么


    2 ● 怎样识别骗子
    昨天,我俩去银行取钱的时候,门前有一个卖“魔术玩具”的,他坐在台阶上,前面有一个用简单的小木块儿和细绳做成的小马,不到十厘米长、五厘米高,四条软软的腿在地上一下一下地跳。你看到后马上下车跑过去——你这个小家伙儿,一定是特别好奇,以至于没有象往常一样跟着我进到银行里面去,而是蹲在那里看——你已经快十岁了,相信这件事会完整地在你的记忆中留下来,就算你长大了也忘不了。
    我取完钱出来看见那里围着一大圈人。说实话,我当时看了也很惊奇,而且,直到现在,我也没有彻底搞清那个小木马为什么会跳。但是,那个神奇的小马,在正常情况下根本都没有可能站稳,但它却稳稳当当地有节奏地跳着。我以为是一种电动玩具,挺好玩的,当时很想给你买一只——你肯定也特别想要它。但知道我为什么改了主意吗?因为那个人要的价格有点太便宜了,有点不靠谱。于是我决定等一等,再观察一下。可是那个小马开始了更神奇的表演,卖的人喊“停!”,它马上停下来趴下了,又喊“跳!”,它马上又跳起来。这样连续表演了好几次。这还不算,在它“趴”着的时候,卖的人骂它太懒,让它站起来,它竟然晃晃悠悠地站起来了——这时候,我开始彻底不相信这是真的了,玩具不可能有这样的智能。接着,我发现观看的人里面有两个也试着喊“跳”和“停”,小马也跟着做动作。再细细观察一下,发现卖的人手里拿着本书,好象挡着手里的什么东西,那个试着喊的观众手里面好象也握着什么东西。而且,那个观众眼睛贼溜溜地正在观察其他的人。我怀疑那个人是骗子,或者也可以理解为是以变魔术的方法骗人钱。而那个跟着喊的观众,很有可能是他的同伙,是个“托儿”。因为小马如果是个声控玩具,可能会随着声音跳动和停止,但决不会区分“跳”和“停”的不同声音,如果会区分的话,那它简直是个智能玩具了,而如果是智能玩具,就绝不会卖几块钱那么便宜。何况,小马还听得懂人的话,让站起来就会站起来,这样的智能玩具如果做出来,需要很高明的科学家和电脑学家,也一定会很贵。所以我断定,小马绝对是由人来手工控制的。我记得那个地方有一棵柳树,我们没注意有没有细的透明丝线在上面拉着小马,或者是有磁铁在旁边吸引它,但我怀疑它是由遥控器控制的,就象你的遥控小汽车一样,让它前进就前进,让后退就后退,可能卖的人怕别人看到他遥控,就找个同伙假装观众,帮着控制小马。如果我们买了小马,他不会卖给我们遥控器,回到家肯定跳不了。而且,他也不可能卖给我们那只会跳的小马,只会卖给我们一只普通的小木块做的小马而已——他们,只是几个会变魔术的骗子。
    现在社会上骗子很多,小孩子就更容易上当受骗。现在,爸爸来谈谈怎么识别骗子和不被骗子骗到。
    一、骗子的年龄:现在,骗子好象不分年长年幼,爸爸听说过的骗子有的七八十岁,有的才十几岁,还有的会带着比你还小的孩子去骗人。所以,绝对不要看哪个老爷爷太老了,或者哪个小朋友太小了就放松警惕——社会太复杂了,爸爸不得已才教你这些,其实真的不愿意让你这么小就总怀疑别人是坏蛋。但是真的有坏蛋的时候,我们要懂得保护自己才好。
    二、骗子的长相:骗子当然都是很精明的,所以一般长得很精干,还有,爸爸见过的好多骗子都留着小胡子唉!但是爸爸也见过有的骗子装傻子装得挺象的,长得很傻,可细心看总觉得和正常的傻子有那么一点不一样,有点让人说不清楚的感觉。
    三、骗子的眼睛:刚才说了,骗子都是很精明的,所以他们的眼睛都很亮,会很不老实地转来转去,有的装傻的骗子就会故意地让眼睛呆呆地,但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他那呆呆的眼睛其实是装出来的,在他藏不住的时候就会转,并露出一点很亮的光采。不过有一点可以说是骗子差不多都具备的,就是眼睛里的眼神,骗子会在人们专心地看他“表演”的时候偷偷地用眼睛瞟你,因为他要观察哪个人最关注他的“表演”,那个人就最容易上当。如果你猛一抬头发现他狡猾的眼神,他肯定会迅速地转过脸去躲开你的眼睛。
    四、骗子的声音:骗子必须要吸引人们的注意才能骗到人,因为骗和偷、抢不一样,骗就是要让你在判断失误的情况下自愿地把钱或者别的什么好东西给他们,所以,骗子都很会吸引别人注意,说话声音很大,好象是自言自语,或者假装和同伙说话,但声音必须大得让你听到,让你产生好奇心。所以骗子无论是说话还是摆弄什么东西,甚至故意把什么东西掉在地上,都弄出好大的声音来。
    五、骗子的鞋:骗子穿鞋这个细节很关键。因为毕竟骗人是犯法的,所以一旦被识破或者警察来了的时候,骗子会很快地跑掉。想要跑得快就要有一双轻便的鞋,这一点和小偷一样。爸爸见过的所有小偷都穿着轻快的旅游鞋、布鞋或系鞋带的皮鞋,没有一个小偷在偷东西的时候会穿拖鞋。骗子也一样。
    六、骗子的头发:骗子和小偷,都随时准备着万一被捉住时会被人暴打一顿,而且骗子和骗子之间也会经常打架,如果打起架来,有很长的头发可不是件好事,因为会被别人抓住头发挣脱不了,所以,大多数小偷都留短头发,有的甚至直接剃光头。但骗子因为要故意装得和正常人差不多,所以一般不剃光头,但头发也不会留得很长(有些不会发生打架危险的大骗子例外)。
    七、骗子的同伙:骗子为了能骗到别人,往往找几个同伙帮忙,他们互相之间假装不认识,被骗的人以为别人都相信了,自己也应该相信,却不知道人家原来是一伙的。骗子的同伙其实很好识别——就是那些表现得特别好奇、特别热心,说话声音比其它围观人都大的人,围观的人随看随走,但同伙却总在那里喊叫,总也不走,还经常表现得很热心地帮助你,鼓励你试一试,还有的虽然并不认识你,但在你说没钱的时候却主动借给你钱,怂恿你进入圈套。
    八、骗子的道具:爸爸见过和听说过的骗子,有用易拉罐骗人中奖的,有用扑克牌骗人猜牌的,有用铅笔缠纸骗人猜缠到哪一枝上的(这个爸爸教你玩过的),有用假金戒指、假宝贝骗人拿真钱换的,还有就是昨天那样用特殊的商品骗人购买的,总之有很多种,需要不断积累经验教训才能逐渐识别。
    怎样不被骗:
    被骗完全是因为人的两种心理:一个是好奇心,一个是私心。
    比如昨天那样,骗子用一个你从来没见过的东西吸引你,如果你没有好奇心,看一眼就走开了,你永远也不会上当受骗。但偏偏人类就有好奇心,而且很多时候,好奇心还是很有用的,甚至连科学家的好多发明都因为好奇心而得来。只要记住,有了好奇心的时候,不要轻易行动,要控制自己,注意观察一会儿,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有没有可能真的是这样?他为什么要把这样的东西拿出来?他自己可能有什么好处?会不会是骗人?如果是骗人,他想骗的是什么?是钱还是别的东西?哪个最有可能是他的同伙?——等到都看清楚了、想明白了,你就不会受骗了。但是,要强调的是:你还小,识破了骗子也不能贸然行动,要开动脑筋想出既安全又有效的好办法来保护自己和别人,同时,可以悄悄地把自己发现的事情向大人说,如果有警察在附近可以报警,可以记住骗子的长相和特征,等警察调查的时候起到帮助破案的作用。但爸爸从来不鼓励小朋友见义勇为,见义勇为是成年人的事,小朋友要学习见义勇为,要把见义勇为的叔叔阿姨当英雄,但不要以卵击石自己蛮干,当年爸爸给许多中学生讲课时都是这样讲的。可能有的人会认为爸爸说的不对,但我仍然坚持这样认为。
    再说说私心。人都有很强的私心,都想用很小的代价去换取很大的好处,骗子正是抓住这个心理才去害人。可是正常的情况下,谁会白白地把好处给别人呢?古时候有人说,把明晃晃的金子扔到路上,走过的人看到,都紧张地观察却不敢马上去取,意思就是说天上掉陷饼的事是没有的,如果有谁说拿很多的好处换你的一点小东西或者很少的钱,你一定要先怀疑他是不是想骗你。如果你能做到不贪图小便宜,不耍小聪明,不去想得到那些不该得到的东西,你就会很少上当受骗。

  • xuyun

    2014-4-9 11:22:15 使用道具

    写得很好。     
  • zzmmok

    2014-4-9 11:28:18 使用道具

    写得很好。下面的回贴也仔细看了,两位爸爸的讨论非常精彩。
  • 轻风夜语

    楼主 2014-4-10 19:30:23 使用道具

    连发了两篇,不知道论坛上的朋友觉得这样搭楼好,还是分帖子上传效果好,此时好纠结,请喜欢看的朋友给点建议吧,谢谢!
  • linkwin

    2014-4-11 21:50:39 使用道具

    挺好的!!!!
  • 小小欣然

    2014-4-28 16:56:32 使用道具

    这样的人生经验要想总结起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加油!!
  • 轻风夜语

    楼主 2014-5-6 13:12:06 使用道具

    女儿,我能告诉你什么

    3 ● 说说想办法
    我突然想起前些天的一件事:我下班回到咱们的新家,看到茶桌上有你写的字条,字条上面还压着奶奶家的单元楼门钥匙。乖女儿,你知道吗?我当时非常认真地看了这个字条,认真分析了你写这个字条的过程,还用手机把字条拍了照片,就是上面的这张。
    你想告诉爸爸的是:“这是奶奶家的大门钥匙”,但你才小学三年级,还不会写“钥匙”两个字,爸爸高兴地看到,你没有放弃这件事,想到了好办法表达了这个意思:你把那把钥匙放在字条上,在“这是奶奶家的大门”这几个字后面画了个箭头指向钥匙——嗬!这不就说清楚了么?
    爸爸为什么会对这张字条感兴趣呢?——因为,爸爸通过字条看到了一个聪明的孩子在遇到难题时是如何想办法解决的。尽管这是一件小事,但这代表着一个孩子愿意动脑筋开发自己的智慧而不是放弃。而这恰恰又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理想层次——只要肯去动脑筋想,智慧是无穷无尽、无所不能的。
    一、我们为什么要想办法?
    动脑筋,想办法,其实每个人每天都在做这件事。不仅我们人类这样,就是动物们每天也在为了生存不断地想办法。科学家用麻雀做实验,拿一根长长的带小孔的玻璃管子,把花生米放在玻璃管的上端,用火柴棍插到各个小孔里,这样花生米就被挡在了最上面,但管子的最下面才是出口,麻雀想吃到花生米,它就要想办法。实验证明,麻雀在几分钟内就想到了办法,它用嘴把火柴棍一根根从小孔里拔出来,让花生米一点点掉下去,最后从出口掉出来。这样,聪明的小麻雀就吃到了花生米。——“想办法”不仅解决眼前的问题,而且开发自己的智慧,积累生活的经验,一个愿意动脑筋、想办法的人,他的生存能力就会更强,他的生存空间就会更宽广。
    遇到问题,有的人不坚强,轻易地就放弃了,那样他不仅仅是失去了解决这个问题所带来的好处,更重要的,他还失去了尝试解决这个问题的机会,丢掉了最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这甚至会给他将来的生活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比如这次钥匙的事,如果你当时因为不知道“钥匙”两个字怎么写就放弃了,爸爸回来后就根本不知道这是哪里的钥匙,假如这钥匙关系到很重要的事情,就会被耽误。而且,如果你这次不积极想办法,以后,头脑的懒惰就会成为你的习惯,即使碰到危急关头的时候也很难启动自己的智慧,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大。而且,我觉得可以这样认为:头脑的懒惰=笨。
    二、要让想办法成为习惯
    人的头脑就象机器的零件一样,越用越灵光,越不用越生锈。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同人的智慧紧密相连。我们现在用的这些先进的家用电器、设备,我们看到的汽车、飞机等等,还有人们将要发明的更多更好的东西,都是因为人们为了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不断想办法才会产生。我们在生活的每一天、每一秒钟,都不断地遇到需要解决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的头脑一直不停地转动,遇到问题就想一想,让想办法成为习惯,永不言放弃,要记住,只要去想,就会有办法。
    对了,说了这么多,最后可别忘了,“钥匙(yao shi)”这两个字的写法和读音哟!
  • 轻风夜语

    楼主 2014-5-7 13:28:04 使用道具

    小小欣然 发表于 2014-4-28 16:56
    这样的人生经验要想总结起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加油!!

    谢谢,那就继续搭楼。共有三十多篇,喜欢就请多来看看。
  • blue小娃

    2014-6-13 17:27:16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