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wuyaneba 于 2014-4-10 12:29 编辑

        国内教育弊端讨论过很多,我一直也有关注,也注意在家长能及的范围内给予补救,自认为做得还好。直到昨天,才发现忽略了国内教育一个非常隐蔽而致命的影响。它同样源自于应试教育,但其危害比较却少见提及。
        孩子昨天拿Writing Source上的一篇美国小学生的文章和我讨论,文章大意是孩子想做个到处旅行的医生,可以到处看世界,也可以解救他在电视上看到的一些国家生病的孩子,比如印度、中国、海地等等。
       孩子带着不快的语气问,“这个孩子好奇怪,他为什么不想去治疗自己国家的孩子呢?” 我问,他想去救其他国家的孩子,有错吗? 他说,我觉得他还是该先救治美国孩子,何况,中国的孩子需要他来救吗?
       我才意识到问题有些严重,我问他,是不是每个孩子都有权有自己的理想?是不是只要愿意帮助人,这些理想都是很好的,值得欣赏的理想?什么样的人有权力对别人的理想指手画脚?如果有人认为他自己的理想----做个化学家,好奇怪,不应该,而应该去做xxxx事情,他自己会有什么感受?
      我指着文章告诉他,这个孩子在电视上看到过这些地方有儿童得不到好的医治,很痛苦。而他作为美国孩子每次生病都能得到很好的照顾,所以他有同情心,希望自己能够做医生,救这些孩子,这是很了不起的想法,有同情心,更愿意为了同情别人而自己付出努力,虽然不知道以后他能不能做成,但如果他碰到的都是挑剔和批评,或许他不但会放弃这个理想,而且连其他的理想都不愿去想。
      我顺便问他,他有没有和同学、朋友分享过他自己的理想,他说没有,怕别人笑话,我说孩子都有理想,也都有机会实现,为什么会笑话,他摇摇头,没说什么,大概他也说不清,只是说,反正经常都是相互笑话。我估计他被笑话过,大概也笑话过别人,大概他们同学们之间如果有人说起理想、愿望,可能遇到泼冷水的时候多,分享、鼓励的时候少。
      我想了很多,感觉还是以标准答案为准绳的应试教育作怪。这种教育下,无论什么样复杂的问题,都被投射的一个维度:好还是不好,或者在百分制里,有百分制几十好?分数高就有优越感,分数低不但心理焦虑,更因同学的笑话而更受打击。
      有些问题有标准答案,比如字词拼写或者12+48,需要教会孩子掌握。但更多的,需要教会孩子,很多事情没有标准答案,没有优劣好坏,这些时候,需要欣赏、需要互补。
      应试教育挤占了很大的一块的,是告诉孩子,生活里有很多不能用分数或好坏衡量的东西,比如理想,比如友谊,比如同情心,比如同学之间的关系。面对这些,应该去体会、去分享、去构建,而不是一上来就去找个刻度尺来给他们打分。
      或者,这才是应试教育对创造力扼杀最厉害的地方,它把孩子们都变成一个个的裁判,而不是发明家、创作家、冒险家。让孩子们本能反应不是去实现什么,去为自己内心的愿望做点什么,而是先拿评分标准来评头论足一番。
      任由应试教育泛滥,我们的孩子将变成精通一切东西的价格,却无法领悟任何一件东西价值的人。

      感谢大家的支持和鼓励!顺便多写几句。解释一下我为什么认为还是应试教育的事。我们对孩子没有成绩的要求,孩子考得好或差,我们的态度都一样,但孩子还是会因为老师扣了卷面而少1分耿耿于怀;还是会因为自己某次考分高过几个水平差不多的而沾沾自喜。本以为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养成学习习惯,可以摆脱应试压力,但这次回想,我错了,应试教育可怕,并不在于分数出来之后,而是贯穿于制造分数的整个过程中。应试压力损害的,甚至不只是考得差的学生,不只是考的好但学得累的学生,对我孩子这样轻松就可以考好的学生损害一样大。

       孩子看见过老师在课堂上对“退步”同学当众严厉指责。经历过自己真实的作文被老师批评为“不够有趣,退回重写”,闭门造车、东抄西摘的作文却拿满分的离奇。 以我自己的经历,我知道不要多少次,他就会走上我自己高中时的老路:如果是考试命题,会如流水线加工般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不过,如果是自己有感,想表达,那就惨了,就算搜肠刮肚地挤,却还是觉得隔靴挠痒,词不达意。多年的文字训练,我不但没有为自己的思绪找到合适的语言,反而因为要将就作文套路,把自己本来自然流畅的情感扭曲得支离破碎,难以辨认,也有可能,我的感觉、思维在形成期没有得到语言强有力的帮助,错过了发展期,于是就固定在了一个比较幼稚的状态。

       应试对孩子思想的扭曲过程是,首先把孩子的评价系统压缩到一个维度,进而把孩子的情感、愿望、思想也慢慢的压入一个维度。这种教育的危害和可怕在于:它和我们的世界是完全背离的,没有一个成人对世界只用一维去评价,也没有一个成人受到的评价是单一维度,为了让大家体会一维评价思想固化后适应多维的难度,请大家试试想象一下四维空间,感受一下有多困难。而应试,恰恰是把孩子的日后放在这样一个为难的地步。   

      应试制造两种人:赢家与输家,再完善的应试也只能制造这两种人,或者带着这种狭隘观念的人。要么沾沾自喜,要么灰心丧气,最多,党同伐异。
      我希望的教育是制造能够互补的人,本能的反映是如何发挥自己的能力去合作的人,因为,这是真实世界需要且欣赏,并肯给予丰厚回报的人。愿我们的孩子都能成为这样的人。

      哇!原来“赞”多了,系统也送币,您看到这样要是觉得不错,烦请您点一下赞吧!就在右上角那个大拇指,谢谢了!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7 贝壳 +190 理由 收起
我行我法 + 10 我很喜欢!
tdc_001 + 30 感谢你!
jessiekissyou + 30 感谢你!
turnup + 30 以前没发现。好可怕。怎么引导?
tarbaby + 30 我很喜欢!
netspirit1977 + 30 有深度的好文!!
qinbaoba + 30 很给力!
教育观点
7932 查看 112 收藏帖子 (27)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cl2039996

    2014-4-8 07:57:24 使用道具

    有深度来自: Android客户端
  • lucky2000

    2014-4-8 08:14:01 使用道具

    没辙
    大环境就这样
  • fcdmm

    2014-4-8 08:17:54 使用道具

    身体的病好医,思想的病难医
  • kiongping

    2014-4-8 08:23:44 使用道具

    谢谢你的醒觉,这世代多的是理性,情感失踪了,这是人生命的失衡,理性的堕落
  • Zada

    2014-4-8 08:29:10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Zada 于 2014-4-8 08:33 编辑

    家庭教育可以弥补的,孩子的三观建立并不全部源自学校,其实和应试教育没啥关系,咱国家学校也常常会有主题班会谈理想,谈如何去欣赏别的人,也会教孩子去了解社会的多元性........学科和生活或许结合得不是很好,但是,不能全指望学校
  • 天势力

    2014-4-8 08:31:07 使用道具

    非常好的理解!
    请教楼主:开头说的,是哪个级别的写作材料上的内容?
  • raimu

    2014-4-8 08:34:01 使用道具

    美国人基础医疗还不如发展中国家吧
  • junli98

    2014-4-8 08:39:29 使用道具

    写的很好,有深度
  • cyycxhy

    2014-4-8 08:39:56 使用道具

    写的真好,这些年我们的孩子为分数付出了太多的代价。我在想真正的教育是培养独立自主、人格完整的人,而不是听话的机器。其实这是个做最好的自己,自己认同自己的人,还是做个别人眼中的优秀孩子,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要求别人来认同自己的问题。这么多年我们的主流价值观中有一些就是“大公无私、舍己为人、舍小家为大家”,强调牺牲自己,鼓励大家为别人活着。
  • netspirit1977

    2014-4-8 08:47:48 使用道具

    LZ是个很善于思考和反省的爸爸。这和中国的整体价值取向和教育理念都有些关系,并不是孤立的。我的孩子还小,还没这方面的感受,但家里亲戚的孩子确有这种倾向,尤其越是重点学校的孩子却反而宽容与同情心越少,听听外甥女谈论学校的事情,有些孩子为了竞争不择手段,听着真叫人心惊肉跳,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花了极大心力教导的,为什么却变成这个样子了。缺少理想,缺少善良纯真,缺少同情心,也缺少对别人的宽容。
  • tjcj158

    2014-4-8 08:48:03 使用道具

    楼主会因和孩子一起讨论而想到如此深度的教育问题,可见楼主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很爱思考
  • fztfzt

    2014-4-8 08:50:58 使用道具

    市场经济下商人们关心的只是价格不是价值
  • 鲁宾兔

    2014-4-8 09:09:20 使用道具

    引发思考..........
  • tjwxh

    2014-4-8 09:13:54 使用道具

    这和以前要解放"水深火热"的台湾一样,同理,美国大兵到处拯较全球,这是意思形态的问题,和应战教育无关.
  • seehwy

    2014-4-8 09:14:41 使用道具

    楼主写得很好,值得思考。
  • snail913

    2014-4-8 09:16:09 使用道具

    立志和气节家庭也可以涉及,那些只是边缘外的问题,和应试关系有但不大。
  • llwang1115

    2014-4-8 09:26:47 使用道具

    这个和社会主流的价值观有冲突啊,现在能赚钱才是成功,其他都是浮云。
    记得看过一个报道,好象是崔永元采访的,有一个美国人来中国的云贵地区教书,来之前就说工资不要太高,够用就行,大概1000元左右吧,但他只用几百元就够了,他的随身行李就一个包包,有点很简单的换洗衣服,还有一个对他来说很重要的标志,好象他爸爸曾在海军服役,有一个徽章还是什么的,记不太清了,他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来中国的。
    但是问问自己,如果你的孩子,做出这种决定,短暂几年的时间可能还行,如果是一辈子的,你会不会反对?
  • turnup

    2014-4-8 09:31:56 使用道具

    好像是没办法。是潜移默化就给孩子刻在骨子里了
  • DAOMA

    2014-4-8 09:34:18 使用道具

    先看看我们自己,至少我小时候人格比现在的我完整,楼主的孩子已经教育的不错了。
  • 1809875070

    2014-4-8 09:36:23 使用道具

    楼主的反思提醒了我。
  • 乐焉

    2014-4-8 09:54:06 使用道具

        同意xiaodouma 和graceryj 的说法,这个问题在孩子小时候与家庭和社会价值取向有关系,其实和应试教育关系不大的。
        但就这个问题本身,我们身边见到的确实很多,很严重。
         就算一般家里的大人,不也经常“引导”孩子的理想,对孩子“不合时宜”的理想不也经常嘲笑吗?记得小时候,在还不知道“科学家”是干什么的时候,爸爸听到我们说“长达想当科学家”就会很高兴。我十几岁时,第一次看到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非常激动,引以为自己的理想,一直持续了好几年——如果大人听到了,不知会不会嘲笑?
  • woshiyun

    2014-4-8 10:07:11 使用道具

    来学习一下。
  • liqiuying68

    2014-4-8 10:33:28 使用道具

    写的真好,有深度,学习了。
  • zhaojianxiny

    2014-4-8 10:45:28 使用道具

    是呀,小孩是有这种倾向,嘲笑美好,嘲笑崇高。
  • wendyou70

    2014-4-8 14:19:42 使用道具

    因为我们本身就是应试教育出来的结果
    所以对孩子的教育难免带有烙印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能意识到这些,开始进行有意识的改进
    某些东西需要一代代进化吧
    所以我反对老人带孩子,因为怕越带越回去了
  • 蜗牛漫漫

    2014-4-8 14:55:40 使用道具

    llwang1115 发表于 2014-4-8 09:26
    这个和社会主流的价值观有冲突啊,现在能赚钱才是成功,其他都是浮云。
    记得看过一个报道,好象是崔永元采 ...

    好像是,华德福
  • 粒粒头1213

    2014-4-8 15:02:51 使用道具

    今天爸妈网貌似都发帖畅谈应试教育了 这真是个可恶的怪圈
    可是一般中国家庭的孩子都逃脱不了这个怪圈 该怎么办 真迷茫
  • Tristan

    2014-4-8 15:18:49 使用道具

    这个很难讲清楚,也很难说出来的
  • tdc_001

    2014-4-8 15:35:51 使用道具

    写得非常好!想转到我的日志!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