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hdq 于 2014-4-21 00:53 编辑
这个帖子是看了紫丁香的帖子后有感而发,另一个原因是今晚又跟女儿谈了很久。
关于自觉性这个问题,一直是头疼的,可能有人看了我之前的帖子误以为我女儿学习自觉度很高。
说实话,在我多年“教诲”之下,她的思想一直是高大上的,写起心理独白式的论述文章简直可以吓到大人,因为太成熟太高大上了,简直红果果的好骚年好接班人。
然而在这目标明确,道理清晰的背后,却是效率的低下,执行的惫懒。
今晚又是常例的阶段性谈话,我跟她谈话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进行一次,目的是为了帮她理清思路 ,内容也基本不会有太大变化,无外乎近段学习的状态,计划完成的情况,心理的变化,以及一些批评鼓励之类。
我有时纳闷,为什么她这么一个说起来头头是道,什么道理都懂的人,总是会陷入效率的泥潭无法自拔。
我不大爱看教育方面的书籍,因为我相信真实的事例更有借鉴的价值,所以请有类似经验的家长帮我指点一二。
而我自己也想了一些,不知对不对,写出来与大家探讨。
我觉得孩子毕竟还是孩子,不管说起道理来如何懂事,实际上自觉性都是很差的。而这个自觉性的养成,光是懂道理是没用的,这世界懂道理的人太多,自觉的太少。若要提升自觉性,应该是要靠兴趣与压力这两样东西,兴趣是牵引力,压力是推力。
然而调动兴趣实在是个很复杂很奥妙的东西,尤其是在目前教育体制的重荷下,不产生反感已经谢天谢地,奢谈兴趣颇有点书生气。关于兴趣,我觉得产生的多种可能,一是自然天生,这个太可遇不可求,而且太考家长的慧眼了;二是耳濡目染,这个效果约等于第一条,前提是有环境;三是由于家长的刻意训练或自身条件的优势,令某几项有优胜感,能产生自豪感和信心,因此产生的纯后天兴趣;四以后的请家长们指点,我搞不清了。
压力则更是个不堪滥用的微妙玩意儿,看着网上这个那个的惨烈事例,虽说是极端个案,也是惊心动魄啊。
压力的产生有内外之分,但是归因还是应该属于外部影响,自己内心产生的压力其实也是来源于外部压力的投射,压力这个东西相信中国的学生都是不缺的,缺的只是如何良性引导和利用。
所以只能是权衡利弊,取其轻者为之了。有感而发,胡乱写了一气,不对的地方请大家包涵,还请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