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方案还未尘埃落定,大家都在观摩揣测中,各家重点关注的消息聚集在英语不统考上,改革首先拿英语开刀,有人说是时代进步,有人说是矫枉过正,作为家有儿女的家长,我看要冷静对待。
本人思路凌乱文笔不佳,简要表达一下自身观点:
政策解读:
1、 不统考不代表不考,不统考不代表不学。不统考只是说不在高考的时候考,而是一年可以分几次考,学生的选择权更多,可以多次考然后取最高的等级。
2、 英语教育趋向回归语言工具本质,语言是开拓视野,提升智慧的工具,相应的考试内容可能会有所改变,偏重实际应用,听,说,阅读类增大比重,语法考察类应该会相应减少。
政策影响:
正面:
英语瘸腿生的福音。
对于偏科的学生,英语差的学生有利。比如60-70分是一个等级,那么他考到等级的最低分就可以了,60和70可以进同样的等级,相应的减小差距,平衡分数。
负面:
政策误读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小城市农村家长觉得英语不重要了,会传递给孩子相应的信息,孩子会背误导,于是不重视,甚至不学,造成和城里孩子差距增大。现状就是这样,经常看到乡下上来的孩子英语很差,一问都是说小学老师不怎么上课,英语不重要等等。可想而知政策实施后的影响更大。小城市和大城市孩子的综合水平距离拉大,分化严重。
结果:
1、 学校英语课会受到相应冲击;
2、培训机构会受到相应冲击,特别是以补课为主的课程;
3、英语教育和培训责任逐渐分摊到家长和社会培训机构。
我的观点:参考政策,冷静分析,谨慎规划
参考政策
1、 继续认真学:
不是不考,是可以多次考,所以学还是要好好学。甚至要更认真的学习,等级不是分数好拿捏准确,从b-a级付出的精力不是成正比的。
2、 方向有所调整:
从最低级的补习调整到北美教育体系的自主阅读,扩大阅读量,增强听说训练等。
冷静分析
不跟风,不急躁,以后用到英语也好,用不到也好,把英文作为孩子一样基本的人文素养看待。就像学钢琴,学跳舞,学画画一样,所谓琴棋书画不需样样精通,但略知一二也是好的。所以我们家长的心态要淡定,孩子是自己的,该怎样还怎样。比如科学文献,最新科技的东西都是英文版本的,大学里的专业原版书籍全是英文版本的,要想研究透彻就必须学别人的文化和语言。再说了对于一些小朋友,几年过后又不知政策怎么变了,估计变来变去英语都不会彻底丢弃的,若是彻底不要那可就真完了,退回到1840年了,所以以不变应万变吧,好好规划才是真的。
谨慎规划
1、如一些家境好,父母素养高,孩子有出国可能的。要一五一十从小认真规划,否则到时候会是很吃力的结果。
2、 定位高,想冲刺国内重点大学的。家长一定早规划,你觉得大家都没学,但很有可能的是进入大学一看,人家怎么都这么优秀一下子傻眼了,另外专业文献等等全部要用到英文的。英文不好会影响到视野和研究。
3、 考虑将英语作为一门特长掌握的。需要早规划,在大环境里面,大家都是无所谓的态度,你的孩子认真了,那是真有优势了。
4、 用不用无所谓态度的。也请早规划,让孩子能在最早的时间如高一就考到最高的等级。省下大把的时间追求自己的理想学校。
看来说来说去都是要提前规划,认真学习,看来我还是老老实实的教小朋友好了!:)
作为一个家长,我是觉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经济交流越来越频繁,掌握世界通用语言是必须的一项基本技能,不是最重要,但当然非常重要,因为对于非英语人而言,它是一个简便的万用插头,放在旅行箱里,到任何一个城市都可以拿出来,插上电-龙应台
大家去看看爸妈网,看看非常亲子这些网站,最前沿的理念,最彪悍的爸妈,最强悍的牛娃等等层出不穷,^_^,我们应该思考父母在孩子人生规划中的重要角色,很多时候我们是糊里糊涂的,看着这些家长觉得自己好不称职啊!!不变应万变!!父母学习,孩子优秀,俺好好学习去了!
看来这篇文首发不是在爸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