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团团 于 2011-6-27 15:56 编辑
我手里的是pdf的,但是有些大,简单的改成了word弄过来,没排版,各位将就看吧
在火车上终于把整本的《美国式家庭教育》看完了,颇有感触。
里面透漏着美国人的智慧与理念,让我看到了另外一种教育孩子的方式。即,非通过打骂一样可以让孩子信服你,听从你的意见。而这个过程中,孩子也是完全被尊重被理解的,丝毫没有任何强迫的味道。
在怀壮壮之前,甚至是有了壮壮之后,我的想法始终都是如果他不听话我一定会打他,尤其是男孩子。这也是多少年来我们成长的足迹。虽然我们不喜欢打骂的父母,但是我们始终坚信,打骂是一种让他明白事理接受父母想法的有效手段。不听话责打!一味的纵容,是对孩子极不负责的表现。现在我知道,不打不骂一样可以不是溺爱,不打不骂一样可以征服孩子,关键在于方法在于理念。
最开始动摇是看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面提到打骂孩子的父母是穿着西装的野蛮人,一点点观念有了转变。这次看了《美国式家庭教育》后,我的想法完全转变了。里面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无一不在讲述老美何如处理家庭中父母与孩子之前的问题,里面透漏着的是智慧、尊重的火花。
壮壮有段时间会到处乱画,我却舍不得牺牲家里的床单被罩;壮壮喜欢玩水,我却舍不得他把衣服弄湿,也不想看到家里一片汪洋的样子;壮壮喜欢到处捡石头玩沙子,他爸爸却说拿东西脏,孩子随时还会把手放在嘴里。可是老美看到孩子涂鸦之后会惊喜的赞赏孩子的创造力,与其牺牲一面墙而鼓励孩子的创造性,是不是这一面墙的牺牲是相当值得的。
也许很多人会说这是小事,但是不是生活中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最后抹杀了我们原本充满幻想和创造的脑袋呢?以致我们成年之后不无感慨的赞叹老美的动手能力与创造力,而我们原本可以一样拥有的创造力又是何时被何人谋杀了呢?
我学过教育学,没用心学,即便用心学了估计也学不到诸多先进理念。我们从小到大一直在学习在考试,而作为父母却没有人没有课堂来为我们讲述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如何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一直不理解,老外怎么能忍心在孩子18岁之后就让他们自己独立,然后对于孩子结婚买房咋就忍心一点都不支援呢?看了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这18年之间,他们一直在教孩子如何独立,如何能自己撑起一片天空。
男孩穷养女孩富养,不知道是谁的理论,看了这本书之后你一定会觉得这是一个无比愚蠢的想法。孩子需要的不是点石成金的金子与手指,孩子需要的是点石成金之术。所有我们留给孩子的物质终有穷尽的一天,只有那些留在他心里的脑海里的才会伴他终生。
为什么动物园里的野生动物无法再回归大自然?因为他们被“富养”了起来,因为他们天天可以“不劳而获”,因为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金子”,而遗弃了原本的“点石成金之术”。他们一样可以在野外奔跑、打滚、撒欢,但是无法生存,可悲吧。如果现在的你富养着你的孩子,他的命运就将如此,可怕吧。
大概是壮壮10个月的时候吧,开始接触到一些育儿的书籍,然后是网站,然后是资源······很庆幸自己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就是一个好的心态。不急躁不功利,这是我最近经常挂在嘴边的。谁不想自己的孩子优秀,走到哪里都一片赞誉声,但是这个前提是什么?你的想法及心态。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个成绩好的孩子背后走过的路是不一样的。我们一样可以快乐的培养孩子,让孩子快乐的接受知识。
壮壮为什么叫“翛然”?是因为我非常喜欢这个词的含义,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我希望这就是壮壮的生活。甚至有些时候我跟壮壮说“听话”的时候,我都会问自己,你想要一个听话的孩子吗?听话的孩子一定就是好的是对的吗?有时候会觉得自己的想法很可怕,但是这确实是从我心底里蹦出来的想法?凡是我说的他都听就是我想要的孩子吗?不是!
昨晚坐火车回来,在车上跟老公聊天。我说孩子长到一定时候就会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会问稀奇古怪的问题,多数是我们无从回答的。我最近狂收百科的书一是自己看了也喜欢,二是希望以后能或多或少抵挡一下壮壮的问题。但是我能回答所有壮壮提出的问题吗?不能。那怎么办?告诉他收集答案的方法,这个才是壮壮最需要的东西。而孩子长大之后好多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等的课程他已经不喜欢学习,为什么?因为我们把所有的知识变成了枯燥无味的课程并与无比残忍的考试挂钩,而孩子在那个时候已经失去了对世界探索的兴趣。所以,他小的时候在他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告诉他我们身边的知识与科学,这绝对胜过任何优秀的老师和优秀的课程。
想一想你是多大知道惯性的?如果每次坐车,启车与停车时,我们告诉孩子这是“惯性”在我们身上施展魔法,你想孩子会不知道什么是“惯性”吗?如果秋天树叶落下来,你跟他一起捡树叶,告诉他叶柄叶脉,告诉他大树冬天要换装他会不理解不喜欢吗?在于方法在于时机。在他最想了解这个世界的时候,你不停的泼冷水,你破灭的是孩子对世界的探索欲。
最近开始看百科的东西,弄得我现在看什么都想问个为什么。前段看有关植物的书籍,里面提到叶子的分类,走过草丛的时候我自己都会慢下来观察一下身边的叶子,甚至会留意很多树叶上的“花苞”--那是虫子的小窝。我发现,我开始喜欢探索这个世界,而这个过程绝对是发自内心的想要探索,与考试功课成绩无任何关系。
壮壮看过Humf,里面有一集是Humf看到蚂蚁,于是每次出来会告诉他地上移动的黑点是蚂蚁。我们会一起找蚂蚁窝,然后用饼干洒在蚂蚁窝周围,而且我发现小一点的蚂蚁很喜欢我们的饼干,而大蚂蚁对我们的饼干不闻不问,而无论你在上面撒多么美味的食物,蚂蚁的第一反应都是迅速逃走。
昨天壮壮看到了苍蝇,他大叫着“蚁蚁”,告诉他那是苍蝇,会飞的虫子。
Humf里有一集是关于影子的故事,小小的Humf一直好奇跟着他的影子,晚上在路灯下我们跟着壮壮一起踩影子。婆婆说前几天壮壮踩了好久的影子玩。
你说生活中是不是处处都透漏着孩子可以学到的东西呢?看你怎么给孩子
我是顶讨厌书呆子型的人,但是并不是知识丰富的人都是书呆子吧。在于接受知识的方法,孩子是自己的,一味的全权交给老师是不是推卸责任的一种表现呢?
父母是我们一生中很重要的一个角色,虽然没有正规的课堂及考试验证我们是否合格。但是孩子,孩子是最好的证明。成绩永远不是衡量一个孩子好坏与父母成功与否的标志,孩子的快乐孩子的能力是伴随他终身的。
我觉得,想要当一个好的父母,观念很重要!心态很重要!
打算再看看《成长的烦恼》,现在看来应该是一部很优秀的父母教学片,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