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把作文本给我看,说老师没打等第,上面的评语是:你是你自己的解读吗?我看了下,百度了下,这首诗应该是写景,表达惜别之情。跟孩子交流后,孩子又问:既然惜别,为什么诗中看不出惜别?
孩子的所有问题我都回答不出。他这样的解读到底可以吗?如果不可以,如何和孩子交流?我真可怜哪,什么也不懂。希望坛子里的高手们帮我。
我把孩子的作文复制于此: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不用说,大家都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杨万里。
他的意思是: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这首诗善于取材,联想丰富景象壮观,用语通畅。而写这首诗的背景却令人跌破镜框,金人南下,奸臣当道,友人当官,西湖辞行。但为何作者没写朋友去时惜别之情?老师告诉我们,作者想极力掩饰离别之情,还把他们俩比作荷花和荷叶。但我认为此诗还有一种意思,“毕竟西湖六月中”可解释为现在的朝廷奸臣当道。“风光不与四时同”可解释为风气不同,到处都是奸臣。“接天莲叶无穷碧”可解释为虽然小人遮住了圣明的皇上,“映日荷花别样红。”可解释为“你也要做一支清廉的荷花挺立在他们当中。”
这首诗写昨高明至极,一语三观,让人不由得佩服作者高超的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