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喜欢国学的理由之一。不怪鲁迅、王朔那样的骂客,爱之愈深,责之愈切吧?可是骂都不醒。
反而是睁着眼睛的人,还容易被抵触,被孤立,被压迫。。
参考《约翰克里斯朵夫》里面的一段描述:
他们在多少事情上都意见分歧,但在侮辱他压迫他的时候却联合起来了。那不止是误解,而且还有一股怨毒在里头。他究竟在什么地方得罪了他们呢?他心中的确藏着些美妙的东西,叫人愉快叫人幸福的东西;他想说出来,让别人一同享受,以为他们也会像他一样的快乐。即使他们不能欣赏,至少也得感激他的好意,充其量可以友好的态度指出他错误地地方;但他们怀着恶意取笑他,把他的思想歪曲、诬蔑、踩在脚下,把他变成小丑来制他死命。。。
好,跑题一万里。接着回来:
说古人为啥思想更为深刻一些呢,因为那个时候这个世界还没有把人统治的那么深重,从每一根毛发直深入到骨髓。政治、生存空间、最厉害的则是残酷的经济主义思想。参考法国作家阿尔贝雅卡尔的《我控诉:霸道的经济》
所以,古人能够安贫,能够有闲情雅致的看世界,我自问我做不到。
明代王思任在《游唤》序里面写道:
瓦一压,而人之识低;城一规,而人之魄狭。
意思是说,压在一个屋顶之下,人的见识就低,受一座城的圈定,人的思想就狭窄。
上天给人眼睛不仅要看日月星辰,还给人脚丫不仅仅要用它逛街和奔走功名。
要走出去看世界。
无独有偶,卢梭也有“生在大城市里,人就废了”的言论
虽然偏激,但是我们不能以断章取义的狭隘观念去理解前人、古人、哲人。
道义都是来约束自己的,万不可苛求别人,
要活得有独立思想,不因自己做不到而找借口,不因别人做不到而刻毒
这样,就能渐渐的向深刻思想的古人接近了吧。这样,学国学,就有意义了吧!
何曾束缚人,人自束缚耳。
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
hmily_pine于2014-6-28 11:01补充以下内容:
我依然相信,今人更智慧。